最近在看萨缪尔森同学的《经济学》,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想请教下大家。初学者,贻笑大方之处还望海涵,呵呵。
1.现实社会中怎样才能避免后此谬误?我觉得一般原因和结果几乎同时发生时是很难区别究竟哪个引发了哪个的,真实的研究中怎样分辨后此谬误的呢?
2。如果电子商务可以让购买者更方便的比较必要投入品德价格,那么这种进步同样也会降低相应的生产成本。这句话怎样理解?
3。拍卖,发票证,先来先得在配给稀缺品上各有什么优缺点?
小弟在此先谢谢诸位了~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回答1:从整体上把各种有可能的情况都分析到,这就能减少犯后此谬误。例如,被魔术表演“欺骗”就是魔术师诱导观众进行后此谬误推理的一种典型结果。当魔术师假设“没有”时,从有限的表面来看“事实”确实如此,可这显然不符合全部的事实。之后又用表演得到了“有”的结果,像是推理很正确甚至很神奇。但从全过程来看这些都是重复论证(假设的事实好象与结果不一样),到头来还是从有到有,或从没有到没有,由此也就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即总有例外情况发生使得理论存有后此谬误。
2、促进信息的完全性,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效率损害。投入品价格公开,使厂商不便通过提高产品价格获利,而只能通过改进技术、规模经济来降低成本获利。
3、拍卖是将稀缺物品卖给出价最高的人,出价低的人得不到,赢家通吃,强调的是价格。发票证一般是将稀缺物品低价出售,不论贫富和需求差异,强调的是身份地位。先来先得是不论价格和身份地位,强调的是需求的强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