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489 0
2009-03-19

1、在一个荒无人迹的河边停着一只小船,小船只能容纳一个人。两个人同时来到河边,两个人都乘这只船过了河。请问:他们是怎样过河的?



很简单,两人是分别处在河的两岸,先是一个渡过河来,然后另一个渡过去。对于这道题,你大概“绞尽了脑汁”吧?的确,小船只能坐一人,如果他们是处在同一河岸,对面也没有人(荒无人迹),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都渡过去。当然,你可能也设想了许多方法,如一个人先过去,然后再用什么方法让小船空着回来,等等。但你为什么始终要想到这两人是在同一岸边呢?题目本身并没有这样的意思呀!看来,你还是从习惯出发,从而形成了“思维嵌塞”。




2、公安局长在茶馆里与一位老头下棋。正下到难分难解之时,跑来了一位小孩,小孩着急地对公安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头问:“这孩子是你的什么人?”公安局长答道:“是我的儿子。”请问:这两个吵架的人与公安局长是什么关系?



公安局长是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她的丈夫,即小孩的父亲;另一个是公安局长的父亲,小孩的外公。有人曾将这题对100人进行了测验,结果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个三口之家进行了测验,结果父母猜了半天拿不准,倒是他们的儿子(小学生)答对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是定势在作怪。人们习惯上总是把公安局长与男性联系在一起,更何况还有“茶馆”、“老头”等支持这种定势。所以,从经验出发就不容易解答。而那位小学生因为经历少,经验也少,就容易跳出定势的“魔圈”。



  
3、篮子里有4个苹果,由4个小孩平均分。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他们是怎样分的?


4个小孩一人一个。对于这一答案你可能不服气:不是说4个人平均分4个苹果吗?那篮子剩下的一个怎么解释呢?首先,题目中并没有“剩下”的字眼;其次,那3个小孩拿了应得的一份,最后一份当然是最后一个孩子的,这有什么奇怪呢?至于他把苹果留在篮子里或拿在手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他所分得的,不是吗?




4、已将一枚硬币任意抛掷了9次,掉下后都是正面朝上。现在你再试一次,假定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那么硬币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二分之一。这道题本来很简单,硬币只有两面,不要说任意抛10次,就是任意抛掷1000次,正面朝上的可能性也始终是二分之一,不会再多,也不会再少了。对这道题,如果没有上题的那种定势在作怪,一般马上就可以说出答案来。   

 
5、有人不拔开瓶塞,就可以喝到酒,你能做到吗?(注意:不能将瓶子弄破,也不能在瓶塞上钻孔。)



可以将瓶塞压入瓶内。在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拔开瓶塞后才喝酒的,但是,也可以将瓶塞压入瓶内,不过,只是人们不常这样做罢了。



6、抽屈里有黑白尼龙袜子各7只,假如你在黑暗中取袜,至少要拿出几只才能保证取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


3只。这也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人曾用这道题去考4名大学生,其中居然有3人回答说,至少要拿出8只,才能保证取到一双颜色相同的袜子。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相同”与“不同”。取一双颜色相同的,答案是3只;取一双不同的,答案才是8只。那么,既然题只要求取出颜色“相同”的又为什么会产生颜色“不同”的定势呢?这主要是由于题目中“黑白尼龙袜”和“各7只”的影响。




我只有第3\第4题能跳出以往思维框框...郁闷ing

大家测完也都来说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