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姻大事谁作主说起
李俊
我从网络上看到关于父母干涉子女婚姻事情而引起讨论。母亲强烈反对这门婚事,儿子却坚决非她不娶。简单来说,就是他的母亲觉得娶这个女孩非常不值得,但是儿子却觉得非常值得。在市场上,不同人对相同事物有不同评价,这是非常正常。比如一支铅笔,价格是五毛钱,买方的评价是觉得一支铅笔比五毛钱更加值得,同时卖方的评价是觉得五毛钱比一支铅笔更加值得,因此就实现了交换。可是问题就在这里,母亲和儿子都是买方决策者,一个觉得值,一个觉得不值,那么交易就会出现困难。
既然看法不同,就需要通过一种途径来解决。作为家长理由就是自己作为过来人,对于这方面经验比较多,所以做出决策就会比较正确,最终保障子女将来幸福。事实上,子女对这套经验主义理论,往往是不买帐的。毕竟,幸福这个东西是非常主观的,是否幸福只能当事人让自己去体会。或许,父母认为这样就会幸福的,可是子女却感受不到。作为父母都希望子女听话,接受自己的建议,如果子女不肯接受了,那么开明父母都会选择尊重,可是也有一些独裁家长采取一些强硬手段让子女服从。这种独裁方式,封建社会是处处可见,并且同时也得到当时道德上的支持。
父母对子女采取独裁方式,其实无非就是一种产权理论。封建社会里,父母认为对子女拥有产权,那么子女理由当然要听父母的话。在这种情况下,子女选择权就非常有限,而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安排好了。但是随之社会变化,主流观点不再认为父母对子女拥有产权,并且法律也介入这个问题。既然对子女没有拥有产权,那么再好的建议,也必须尊重子女选择。
尽管传统社会包办婚姻的离婚率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是婚姻幸福程度却远远低于现在。毕竟,嫁狗随狗,嫁鸡随鸡,即使婚姻很痛苦,也很难做出重新选择。不管怎么说,离婚是一种进步。因此,个人拥有自由选择权越多,就越容易获得幸福。其实,从某种意义来说,父母对子女婚姻干涉,可以理解为政府对企业干预。也就说,政府管得越多,经济就越不容易发达。
2009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