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3-22 16:48: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9-3-22 15:58:00的发言:看来中国的中央银行应该只是使用负债这个词.表明一种临时的,可逆的货币投放-_-

也就是说,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应该在等号的右侧再填一个大项目,放置客户在银行的存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6:50: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9-3-22 16:06:00的发言:应该并不一定使用对称的手段收回货币吧-_-

这话没有错。

但央行放缩货币的行为,也未必只看央行的一厢情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6:53:00
32楼,
那是中央银行的工作
sungmoo的意思是中国的中央银行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收回货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6:56:00
就中国的货币制度而言,
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无需考虑取消一种货币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7:29:00
以下是引用似聚实散在2009-3-22 11:09:00的发言:央行经营国家外汇,就是为了避免这部分“负债”缩水。

以下仅与似聚实散说。

最一般地说,一个人把钱存在银行,他/她对银行有追索权,但这不表明,银行就只能把钱存在自己的保险柜里,而不可以再把钱贷出去“搞经营”。

这是最浅显的资产(运用)-负债(来源)的关系。

当然,央行的经营(或者说资产结构)不能是高风险的,它以保值(安全性)为首要任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7:35: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9-3-22 16:53:00的发言:那是中央银行的工作。sungmoo的意思是中国的中央银行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收回货币?

咱们论坛上的人的逻辑水平真地这么不敢恭维?

央行能放缩多少基础货币,不光要看自己的想法,还要看公众的意愿。这就意味着央行“没有什么有效的手段收回货币”?

楼上这里的是想说,“没有有效手段”还是“手段有时不灵光”?

真地许多人都想把本币换成外币,央行面临的可就不是“没有什么有效手段收回本币”的问题了,央行会被迫地收回本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2 17:39:5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7:36: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9-3-22 16:56:00的发言:就中国的货币制度而言,中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无需考虑取消一种货币吧

完全不懂这句话想说什么。

取不取消什么货币,与这里的讨论有关联吗?

说话说明白些好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7:52:00
感觉我并不确定
在有相当数量的人民币兑换为美元的局面下
中共的回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8:34: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22 17:29: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似聚实散在2009-3-22 11:09:00的发言:央行经营国家外汇,就是为了避免这部分“负债”缩水。

以下仅与似聚实散说。

最一般地说,一个人把钱存在银行,他/她对银行有追索权,但这不表明,银行就只能把钱存在自己的保险柜里,而不可以再把钱贷出去“搞经营”。

这是最浅显的资产(运用)-负债(来源)的关系。

当然,央行的经营(或者说资产结构)不能是高风险的,它以保值(安全性)为首要任务。

嗯,对的。

你是在为我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8:42:00

       外汇是外国人开出来的债券,在他们本国可以通用,美元在其他国也可以通用。但是我国据我所知还是鲜少见人拿美元买东西的。

       投给企业不是不可以,企业可以买外面的东东,但是不如整体投资的方向性强,由国家掌握可以收购一些对我国意义中的资源、技术之类。让企业自用所产生的效用好像要小一些,而且这部分企业又仅限于进口量很大的企业,救助面积较窄。对于广大生存环境恶化的企业并没有太多好处。当然,投放民间是可以减小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但是总理没有采取此措施,而是选择多元化外汇储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8:43:00

我在此重复发表我的看法:

楼主用朴素的常识,是说服不了这些人的。

楼主纵使是经济学家,也说服不了这些人:这些人连常识都不理解了,会理解你的理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8:49: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22 18:43:00的发言:

我在此重复发表我的看法:

楼主用朴素的常识,是说服不了这些人的。

楼主纵使是经济学家,也说服不了这些人:这些人连常识都不理解了,会理解你的理论吗。

在此重复我的看法:此话同样送给fujo11。

与君共勉!

一句“这是常识”可以解释一切你想解释的东西,何必讨论呢?

讨论早就根本没有必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8:51:00

在此,我要说,我们大家不能怪温家宝总理,他毕竟不是经济学家。

关于外汇储备的性质和作用,他肯定是听他的经济顾问的。问题是,这些经济顾问经济学水平有限,连累了温家宝总理因相信这些经济顾问的错误观点,造成以讹传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8:54: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22 18:51:00的发言:

在此,我要说,我们大家不能怪温家宝总理,他毕竟不是经济学家。

关于外汇储备的性质和作用,他肯定是听他的经济顾问的。问题是,这些经济顾问经济学水平有限,连累了温家宝总理因相信这些经济顾问的错误观点,造成以讹传讹。

至少这些经济顾问的知识不是来自几张网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9:56:00
 中国的外汇并不是真实的美金的啊,而是大部分是购买的美国的国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19:59: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22 18:51:00的发言:

在此,我要说,我们大家不能怪温家宝总理,他毕竟不是经济学家。

关于外汇储备的性质和作用,他肯定是听他的经济顾问的。问题是,这些经济顾问经济学水平有限,连累了温家宝总理因相信这些经济顾问的错误观点,造成以讹传讹。

楼上的这种说法我是不能认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20:27: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9-3-22 18:43:00的发言:

我在此重复发表我的看法:

楼主用朴素的常识,是说服不了这些人的。

楼主纵使是经济学家,也说服不了这些人:这些人连常识都不理解了,会理解你的理论吗。

要是只感性的,目的单一的喊口号,不顾基本事实叫朴素的话,那文化大革命应该叫朴素的革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21:26: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3-22 8:2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曹国奇在2009-3-22 2:50:00的发言:为什么是外汇是借的?借的谁的?据我所知,外汇是这样来的:商人出口换取外汇,再将它拿到央行兑换成人民币,央行失去人民币,得到外汇。这表明外汇是交换所得之物。通过交换外汇的所有权已经是央行的,何来所有权还是别人的(借的)?

是央行投放或者发行人民币——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央行“失去”人民币。

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会给你开出(发行)一张存单或借记卡——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银行失去一张存单或借记卡。

把钱存入银行后,所存之钱的所有权就是银行的了?

(你如果留意,就会知道:每张借记卡或贷记卡上都会注明“本卡的所有权归(发行)银行所有”)

如果是借贷关系,则借方有权索取利息和本金;如果是交易关系(兑换关系),则没有这种权力。请问央行何时向创汇企业支付过利息和本金?

借贷关系下,被借人是不承担被借物品在使用过程中损失的,也不享有被借物品带来的收益,不管使用的结果如何借贷者都得收取利息和本金。

交易关系下,只要交易完成后物品原主人不承担物品以后的任何权益和损失。

正因为央行与创汇企业间是交易关系

看了版主的回复我有一种大彻大悟的感觉:企业拿外汇从央行换回来的人民币就相当于我们在银行存钱时得到的存折(不知我这样理解对不对?),这样想的话,那外汇问题就是借贷关系。

可是看了曹国奇的回复我也觉得很对啊!还情版主再解释一下!!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22:32:00

出口企业在国内生产出口产品时,花费是由两部分资金构成的:一是在国内购买原材料,支付工人工资等方面人民币A;一是从央行用人民币换取外汇来购买进口的物品的那部分外汇B。出口企业在国外卖出产品获得外汇C,然后将外汇C在央行兑换成人民币。从资金的运行轨迹来看,可否理解成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是出口企业出口产品时所赚取的利润:C-B.这部分钱最后只能是央行对外国的债权,究竟能否换回,也许有待考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23:29:00
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很困惑,望高人指点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2 23:51:00
44楼,
提到知识,
中国的那些大学有什么网络上没有的资料吗?-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0:17:00

就这破问题还在这里纠缠!

现在的外汇储备被央行换成了人民币,谁拿着这些人民币谁就是美国的债权人。外商拿着就是外商,国人拿着就是国人。总理这话说对也行,这钱不是央行的。但央行并没有债务之说!所有他说的也不对。

还有人说是外商投资的10000多亿美元,目前都存在央行了,这也是错的。外商换的人民币是启动资金,他厂子建好就没了,他赚的利润可以随时抽走!他就剩一点固定资本,变卖了能值几个钱?他投资的资本缩水的这一部分,是要用利润对冲的。他把利润抽完了就对冲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1:02:00
以下是引用李诸侯在2009-3-23 0:17:00的发言:

就这破问题还在这里纠缠!

现在的外汇储备被央行换成了人民币,谁拿着这些人民币谁就是美国的债权人。外商拿着就是外商,国人拿着就是国人。总理这话说对也行,这钱不是央行的。但央行并没有债务之说!所有他说的也不对。

还有人说是外商投资的10000多亿美元,目前都存在央行了,这也是错的。外商换的人民币是启动资金,他厂子建好就没了,他赚的利润可以随时抽走!他就剩一点固定资本,变卖了能值几个钱?他投资的资本缩水的这一部分,是要用利润对冲的。他把利润抽完了就对冲不了。

阁下大作我在价值中国上看过,观点很对。但是总理说央行的外汇是借的肯定是错的。这个“借”字才是他后面提出的处理办法的根。

另,请说解释下“央行并没有债务”,这个我是一知半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7:03:00
以下是引用银月alone在2009-3-22 23:51:00的发言:
44楼,
提到知识,
中国的那些大学有什么网络上没有的资料吗?-_-

图书馆里当然有网络上没有的资料。

教室里当然有网络上没有的资料。

“中国的那些大学”也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

退一万步讲,所谓“网络上的资料”,也不局限于某些人看到的“那几张网页”。

(银月alone似乎再次犯下了逻辑错误:说某些人的知识来源于几张网页,银月alone便要推出,中国大学的资料网络上都有。如此逻辑,若说某些人的知识只来自一些儿童读物,银月alone还要推出什么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7:13:00
以下是引用wenwenruya在2009-3-22 21:26:00的发言:可是看了曹国奇的回复我也觉得很对啊!还情版主再解释一下!!谢谢!!!

以下仅与wenwenruya说。

(1)借贷就必然意味“利息”?

(2)央行吸纳公众原来持有的信用凭证,向公众投放自己开出的信用凭证(货币)。央行的信用凭证有最高的流动性,持有人可以自由支配与转让(简单说,谁持有货币,谁对央行有索取“公众原来持有的信用凭证”的权利)。

相反的过程,央行回笼自己开出的信用凭证,放出“公众原来持有的信用凭证”,这就是央行向公众(作为一个整体的公众)“还本”的过程。

这里需要指出很无聊的一点:后来找央行把货币换成其他信用凭证的人,显然未必是最初找央行把其他信用凭证换成货币的人。

简言之,央行回笼/紧缩货币的过程,就是央行对公众“还本”的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7:17:00
以下是引用李诸侯在2009-3-23 0:17:00的发言:但央行并没有债务之说!

这话点得不对。

你从法律上硬性规定央行“没有债务”,没有人能拦着你。不过,这样你就应该同时取消“国债”这个词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7:22:00
以下是引用李诸侯在2009-3-23 0:17:00的发言:还有人说是外商投资的10000多亿美元,目前都存在央行了,这也是错的。外商换的人民币是启动资金,他厂子建好就没了,他赚的利润可以随时抽走!

“随时抽走”,不就是把本币兑换成外币的过程吗(这不就是央行还债的过程吗)?

莫非外国人来本国投资,直接赚的都是外币?

如果直接赚的是本币,外商们“随时抽走”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7:29:00
54楼,
在互联网上,
我几乎能找到一切
看来我提出的说法是常识
不看好中国的大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7:33:00
57楼,
民众并不是因为
为国家增加了外汇而拥有兑换外币的权利的-_-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3-23 07:40:00

呵呵,中国大学好不好,不是你一句不看好就能评价的,那是你个人观点

至于知识,很多网上搜不到的,理工科的前沿研究资料,实验室的实际实验数据,包括文科的实际研究调查,你找一个给我看看,有也是收费的,中国期刊网这种已经发表的文章也不是谁都可以看的.更何况大学紧紧用知识二字涵盖也太狭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