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温总理答中外记者会上,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提问:中国实际上在农村地区有很大的投资需求,请问鉴于中国有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现在还把钱去借给那些富裕的国家,这是否说得通?
温家宝总理做了如下的回答:中国的外汇储备是中国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而创造出来的,它提高了中国对外支付的能力,也表明了中国经济的实力。但是,外汇储备资金实际上是银行的借贷,不是财政资金。外汇资金的使用主要还得用于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我们已经采取了外汇储备多元化的经营方针,从现在看,我们外汇总体上是安全的。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开放,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外汇储备的作用,使外汇储备既能做到“安全、流动和保值”,又能支持国家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
外汇储备资金实际上是银行的借贷,而不是财政资金?外汇资金的使用主要还得用于对外投资和对外贸易?外汇资金不能用于中国的对内投资?
面对总理的回答,我疑惑了。我真的不明白。文采请求得到高人的指点。谢谢!
这位记者会问这个问题,就说明他的认识很模糊。
总理并没有说外汇资金不能用于对内投资。中国企业用外汇资金向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就是用于对内投资的,当然它也包含在总理所讲的“对外贸易”里,进出口贸易就是指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1 22:45:09编辑过]
这不是我提出的,是转的别人的,只是里面问题我是同样持有,比如外汇是借的。
至于哪个只借不还的负债表,你就拿到美国去用好了,在我国除了蒙人根本不适用。我国央行是政府的不是私人的,不存在所谓的政府向央行借钱这一说(即不存在政府向私人够买自己的信用这种荒唐事情)。
为什么是外汇是借的?借的谁的?据我所知,外汇是这样来的:商人出口换取外汇,再将它拿到央行兑换成人民币,央行失去人民币,得到外汇。这表明外汇是交换所得之物。通过交换外汇的所有权已经是央行的,何来所有权还是别人的(借的)?
简单地望字生义,看见“负债”就想起“借”,这不代表学问。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2 2:52:44编辑过]
总理这么说是有点问题。
外商投资是借贷,等于是外商带美元到央行换人民币,但是他撤资的时候再用人民币换美元。所以要还给人家的。但实际上外商撤资资金不可能达到投资资金。即使他的利润很高,但他随时会抽走利润换成美元,也许等他撤资时就剩变卖的固定资本。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自己的企业出口创汇的美元。我国企业卖商品到国外,别人给央行美元,央行给外贸企业人民币。像这样的外汇储备就不是借贷资金了。因为我们的企业得到人民币后,将来并不需要换成美元。这一部分实际成了债权。美国成了债务国。
换言之,我们自己的企业出口商品赚回来的美元是美国的债务,央行把他换成人民币将债务转嫁给了国内,国内拿这些人民币的才是美国的债权人。
我国对外汇储备认识不足是经济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大家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搞清楚,特别是学经济的,不然误国误民!
是央行投放或者发行人民币——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央行“失去”人民币。
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会给你开出(发行)一张存单或借记卡——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银行失去一张存单或借记卡。
把钱存入银行后,所存之钱的所有权就是银行的了?
(你如果留意,就会知道:每张借记卡或贷记卡上都会注明“本卡的所有权归(发行)银行所有”)
这个企业不需要,不代表另一个企业不需要。
这个企业经外币兑换所得到的人民币,未必不花在另一个需要外币的企业的产品上。
货币是流通的,你确信由外币兑换所投放的那部分本币,永远不流向需要外币的企业?
总理这么说是有点问题。
外商投资是借贷,等于是外商带美元到央行换人民币,但是他撤资的时候再用人民币换美元。所以要还给人家的。但实际上外商撤资资金不可能达到投资资金。即使他的利润很高,但他随时会抽走利润换成美元,也许等他撤资时就剩变卖的固定资本。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自己的企业出口创汇的美元。我国企业卖商品到国外,别人给央行美元,央行给外贸企业人民币。像这样的外汇储备就不是借贷资金了。因为我们的企业得到人民币后,将来并不需要换成美元。这一部分实际成了债权。美国成了债务国。
换言之,我们自己的企业出口商品赚回来的美元是美国的债务,央行把他换成人民币将债务转嫁给了国内,国内拿这些人民币的才是美国的债权人。
我国对外汇储备认识不足是经济政策失败的主要原因。大家一定要将这个问题搞清楚,特别是学经济的,不然误国误民!
如果政府不想保持汇率稳定,不考虑汇率问题对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影响,央行可以选择不购买私人手中的外汇,而让汇率自由浮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2 8:30:31编辑过]
这句话说得好。点到了关键。
所以,这些债权人(持有人民币的人)里,谁想花掉外汇进口外国商品,谁就应该把自己手里的人民币换成外汇,然后花掉。
而央行,自己不能花掉这些外汇,更不能“分”掉这些外汇。
这不是我提出的,是转的别人的,只是里面问题我是同样持有,比如外汇是借的。
至于哪个只借不还的负债表,你就拿到美国去用好了,在我国除了蒙人根本不适用。我国央行是政府的不是私人的,不存在所谓的政府向央行借钱这一说(即不存在政府向私人够买自己的信用这种荒唐事情)。
为什么是外汇是借的?借的谁的?据我所知,外汇是这样来的:商人出口换取外汇,再将它拿到央行兑换成人民币,央行失去人民币,得到外汇。这表明外汇是交换所得之物。通过交换外汇的所有权已经是央行的,何来所有权还是别人的(借的)?
简单地望字生义,看见“负债”就想起“借”,这不代表学问。
央行如果将向公众借得的钱都还了,即发放的人民币都收回来,日常的经济交易还能进行吗?你想用什么做为交易的媒介呢?用白银、黄金还是美元?
我想很多疑问来自于“信仰”,如果你相信了市场经济能够使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你就不会对市场经济运行中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想当然的去指责市场经济,而是会好好的反思自己,反思下自已为什么无法理解,反思下自己是理解力不够还是缺乏实践。
大家应该明白“陶行知”原名是“陶知行”,后来自己将它改了。知先而后行,还是行先便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不能简单的下结论,但从这里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如果实在无法理解,那就“行”(行动、实践)吧。大家可以到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做下调研,相信认识会有所提高的。
请大家要相信政府,即使是在帝制下的中央银行,统治者都不会想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贷币向公众掠夺,更何况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呢?
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职责之一,虽然这很难做到,但这是他们努力目标之一。
货币none本位,恰恰容易造成更大的掠夺。
信用本位下,规定(当然还有其他规定)
(1)不许货币当局直接对财政当局融资;
(2)不许货币当局执行财政职能;
(3)不许货币当局从事高风险交易。
这样,至少不会比none本位更容易掠夺公众。
从博弈论的角度说,统治者想不想掠夺,公众是否相信统治者的说法,要看统治者是否对公众做出可置信的commitment。
当然,如果有人只听到统治者高喊一句“我发行的货币即代表国家信用”便信任了统治者(统治者没有做其他行动),那么,这个人所持有的货币最终也可能只能从统治者那里换来统治者的这一句话(或者说,只是这句话充当了信用支撑物)。
货币none本位,恰恰容易造成更大的掠夺。
信用本位下,规定(当然还有其他规定)
(1)不许货币当局直接对财政当局融资;
(2)不许货币当局执行财政职能;
(3)不许货币当局从事高风险交易。
这样,至少不会比none本位更容易掠夺公众。
任何一国统治者,如果他们想维持着长期统治,都不能通过中央银行滥印纸钞来掠夺,这是更根本性的问题,至于如何既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又能保持币值稳定,保证国家信用,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将货币当局与财政当局分开,规定了它们的各自职能等等,这些规定还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而改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2 10:18:37编辑过]
我想很多疑问来自于“信仰”,如果你相信了市场经济能够使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你就不会对市场经济运行中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想当然的去指责市场经济,而是会好好的反思自己,反思下自已为什么无法理解,反思下自己是理解力不够还是缺乏实践。
大家应该明白“陶行知”原名是“陶知行”,后来自己将它改了。知先而后行,还是行先便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不能简单的下结论,但从这里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如果实在无法理解,那就“行”(行动、实践)吧。大家可以到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做下调研,相信认识会有所提高的。
请大家要相信政府,即使是在帝制下的中央银行,统治者都不会想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贷币向公众掠夺,更何况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呢?
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职责之一,虽然这很难做到,但这是他们努力目标之一。
(一)是啊,在学术上看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职责之一,但是要求政府是人民公仆却不是学术,而是“信仰”。
(二)如果我们连政府都不相信,为何却相信私人(私人主权的中央银行)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人民更相信私人银行,所以政府便得向它购买自己的信用?如果是这样,回到帝制时代让私行都发行自己的信用货币不就得了。至少这样还有竞争机制可以制约私行,既让让他们不敢过多发行自己的信用,同时也保证货币运作的效率。
(三)至于实践,我不要求阁下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既然你这么强调这个,你查出一点有关当今世界几大中央银行的内部资料总该可以吧?我是查不到这个资料的(但《货币战争》被收索到)。
任何一国统治者,如果他们想维持着长期统治,都不能通过中央银行滥印纸钞来掠夺,这是更根本性的问题,至于如何既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又能保持币值稳定,保证国家信用,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将货币当局与财政当局分开,规定了它们的各自职能等等,这些规定还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而改变。
我也是这么主张,我还希望我国央行的三个司(政策司、发行司、银行司)彼此独立,但是这是如何保证货币工作更尽职,更像公仆的问题,与“国家得向私人购买自己信用”不是一回事。
阁下前面不是间接说私人央行政府央行更具有可信度吗?请论证。
我想很多疑问来自于“信仰”,如果你相信了市场经济能够使大家的生活变得更好,你就不会对市场经济运行中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想当然的去指责市场经济,而是会好好的反思自己,反思下自已为什么无法理解,反思下自己是理解力不够还是缺乏实践。
大家应该明白“陶行知”原名是“陶知行”,后来自己将它改了。知先而后行,还是行先便知,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虽然不能简单的下结论,但从这里可以悟出一个道理:如果实在无法理解,那就“行”(行动、实践)吧。大家可以到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做下调研,相信认识会有所提高的。
请大家要相信政府,即使是在帝制下的中央银行,统治者都不会想通过中央银行发行贷币向公众掠夺,更何况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呢?
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职责之一,虽然这很难做到,但这是他们努力目标之一。
(一)是啊,在学术上看保持币值稳定是中央银行的职责之一,但是要求政府是人民公仆却不是学术,而是“信仰”。
(二)如果我们连政府都不相信,为何却相信私人(私人主权的中央银行)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人民更相信私人银行,所以政府便得向它购买自己的信用?如果是这样,回到帝制时代让私行都发行自己的信用货币不就得了。至少这样还有竞争机制可以制约私行,既让让他们不敢过多发行自己的信用,同时也保证货币运作的效率。
(三)至于实践,我不要求阁下做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但是既然你这么强调这个,你查出一点有关当今世界几大中央银行的内部资料总该可以吧?我是查不到这个资料的(但《货币战争》被收索到)。
象“市场经济好,还是计划经济好”这类的论题,是很难一下子争明白的,但有很多例子摆在那里了,所以象这类问题,如果你还无法明白其中的机理,还是先信仰,再在实践中慢慢的认识。
美国的高精尖技术都由私人部门掌握,而私人部门敢违抗法规而将这些技术泄露给其他国家吗?
并不需要内部资料,懂得他们的运行机制就可理会了。
是央行投放或者发行人民币——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央行“失去”人民币。
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会给你开出(发行)一张存单或借记卡——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银行失去一张存单或借记卡。
把钱存入银行后,所存之钱的所有权就是银行的了?
(你如果留意,就会知道:每张借记卡或贷记卡上都会注明“本卡的所有权归(发行)银行所有”)
如果是借贷关系,则借方有权索取利息和本金;如果是交易关系(兑换关系),则没有这种权力。请问央行何时向创汇企业支付过利息和本金?
借贷关系下,被借人是不承担被借物品在使用过程中损失的,也不享有被借物品带来的收益,不管使用的结果如何借贷者都得收取利息和本金。
交易关系下,只要交易完成后物品原主人不承担物品以后的任何权益和损失。
正因为央行与创汇企业间是交易关系,所以有中央银行经营国家外汇这个概念,而没有央行向创汇企业归还外汇本金和补偿利息这两个概念。
任何一国统治者,如果他们想维持着长期统治,都不能通过中央银行滥印纸钞来掠夺,这是更根本性的问题,至于如何既能促进经济稳定发展,又能保持币值稳定,保证国家信用,可以有很多方法。如:将货币当局与财政当局分开,规定了它们的各自职能等等,这些规定还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而改变。
我也是这么主张,我还希望我国央行的三个司(政策司、发行司、银行司)彼此独立,但是这是如何保证货币工作更尽职,更像公仆的问题,与“国家得向私人购买自己信用”不是一回事。
阁下前面不是间接说私人央行政府央行更具有可信度吗?请论证。
我没有说过私人央行更可信,至于怎么操作更为可信,更有效率,要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1,央行又不从事生产和销售,请问你外汇是怎么赚的(对于央行)
2,请问你在国内怎么花外汇,这样我就不用承受汇兑损失了
央行是凭借国家给予的权力来完成这件事情的。它要购买百姓手中外汇时便印制人民币(是无本生意)向百姓购买。
其它国家的央行,不管是私有还是公有,同样具有这种权力。
是央行投放或者发行人民币——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央行“失去”人民币。
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会给你开出(发行)一张存单或借记卡——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银行失去一张存单或借记卡。
把钱存入银行后,所存之钱的所有权就是银行的了?
(你如果留意,就会知道:每张借记卡或贷记卡上都会注明“本卡的所有权归(发行)银行所有”)
如果是借贷关系,则借方有权索取利息和本金;如果是交易关系(兑换关系),则没有这种权力。请问央行何时向创汇企业支付过利息和本金?
借贷关系下,被借人是不承担被借物品在使用过程中损失的,也不享有被借物品带来的收益,不管使用的结果如何借贷者都得收取利息和本金。
交易关系下,只要交易完成后物品原主人不承担物品以后的任何权益和损失。
正因为央行与创汇企业间是交易关系,所以有中央银行经营国家外汇这个概念,而没有央行向创汇企业归还外汇本金和补偿利息这两个概念。
1,企业把外币换成人民币之后,外币的所有权是央行的。
2,央行得到外币之后,在会计账本上是将这外币以负债的形式记录的。
明确这两点之后,再看你的回帖。
既然外币的所有权已经不在企业手里了,企业为什么还要求央行支付外币的利息?
央行经营国家外汇,就是为了避免这部分“负债”缩水。
1,央行又不从事生产和销售,请问你外汇是怎么赚的(对于央行)
2,请问你在国内怎么花外汇,这样我就不用承受汇兑损失了
央行是凭借国家给予的权力来完成这件事情的。它要购买百姓手中外汇时便印制人民币(是无本生意)向百姓购买。
其它国家的央行,不管是私有还是公有,同样具有这种权力。
建议你去阅读一下相关的会计和金融知识。
这不是我提出的,是转的别人的,只是里面问题我是同样持有,比如外汇是借的。
至于哪个只借不还的负债表,你就拿到美国去用好了,在我国除了蒙人根本不适用。我国央行是政府的不是私人的,不存在所谓的政府向央行借钱这一说(即不存在政府向私人够买自己的信用这种荒唐事情)。
为什么是外汇是借的?借的谁的?据我所知,外汇是这样来的:商人出口换取外汇,再将它拿到央行兑换成人民币,央行失去人民币,得到外汇。这表明外汇是交换所得之物。通过交换外汇的所有权已经是央行的,何来所有权还是别人的(借的)?
简单地望字生义,看见“负债”就想起“借”,这不代表学问。
央行如果将向公众借得的钱都还了,即发放的人民币都收回来,日常的经济交易还能进行吗?你想用什么做为交易的媒介呢?用白银、黄金还是美元?
阁下这么一问说明我以前的观点是对的。我认为纸币不是靠借贷发行的,而是无偿发行(或购物发行)的。这个观点直接反对理论上将商行借贷行为叫做货币发行的做法。
是央行投放或者发行人民币——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央行“失去”人民币。
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会给你开出(发行)一张存单或借记卡——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银行失去一张存单或借记卡。
把钱存入银行后,所存之钱的所有权就是银行的了?
(你如果留意,就会知道:每张借记卡或贷记卡上都会注明“本卡的所有权归(发行)银行所有”)
如果是借贷关系,则借方有权索取利息和本金;如果是交易关系(兑换关系),则没有这种权力。请问央行何时向创汇企业支付过利息和本金?
借贷关系下,被借人是不承担被借物品在使用过程中损失的,也不享有被借物品带来的收益,不管使用的结果如何借贷者都得收取利息和本金。
交易关系下,只要交易完成后物品原主人不承担物品以后的任何权益和损失。
正因为央行与创汇企业间是交易关系,所以有中央银行经营国家外汇这个概念,而没有央行向创汇企业归还外汇本金和补偿利息这两个概念。
1,企业把外币换成人民币之后,外币的所有权是央行的。
2,央行得到外币之后,在会计账本上是将这外币以负债的形式记录的。
明确这两点之后,再看你的回帖。
既然外币的所有权已经不在企业手里了,企业为什么还要求央行支付外币的利息?
央行经营国家外汇,就是为了避免这部分“负债”缩水。
阁下都不知道我们在争论什么。
是央行投放或者发行人民币——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央行“失去”人民币。
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会给你开出(发行)一张存单或借记卡——开出自己的信用凭证,而不是银行失去一张存单或借记卡。
把钱存入银行后,所存之钱的所有权就是银行的了?
(你如果留意,就会知道:每张借记卡或贷记卡上都会注明“本卡的所有权归(发行)银行所有”)
如果是借贷关系,则借方有权索取利息和本金;如果是交易关系(兑换关系),则没有这种权力。请问央行何时向创汇企业支付过利息和本金?
借贷关系下,被借人是不承担被借物品在使用过程中损失的,也不享有被借物品带来的收益,不管使用的结果如何借贷者都得收取利息和本金。
交易关系下,只要交易完成后物品原主人不承担物品以后的任何权益和损失。
正因为央行与创汇企业间是交易关系,所以有中央银行经营国家外汇这个概念,而没有央行向创汇企业归还外汇本金和补偿利息这两个概念。
1,企业把外币换成人民币之后,外币的所有权是央行的。
2,央行得到外币之后,在会计账本上是将这外币以负债的形式记录的。
明确这两点之后,再看你的回帖。
既然外币的所有权已经不在企业手里了,企业为什么还要求央行支付外币的利息?
央行经营国家外汇,就是为了避免这部分“负债”缩水。
阁下都不知道我们在争论什么。
嗯,因为你也没看明白我在说什么。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