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许多企业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在外面大肆捐款,另一方面在内部却克扣工人的工资?
2.       为什么跨国公司一到中国就变坏?为什么实行社会责任上的双重标准?
3.       在中国为什么许多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时候极易出现“责任反弹”现象?
4.       怎样看待企业社会责任的地域性特征?
5.       在转型的中国,为什么频频爆发企业的社会责任危机?
6.       国有垄断企业的社会责任特殊性表现在哪里?进一步,应该怎样加强垄断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标准?
7.       企业能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有哪些?或者说,为切实保证社会责任的履行,只有具备了哪些条件,这种责任行为才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
8.       捐款作为一种自愿行为,企业捐款捐少了,反而要受到鄙视,为什么会这样?除了从社会对企业预期这个角度分析外,还有什么其他的分析吗?
9.       为什么说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历史范畴?以其构成内容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各种表现的研究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10.   企业社会责任从“必须的”、“预期的”以及“期待的”这个角度进行划分,其出发点源自哪里?
11.   从“推进的角度”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与贯彻的方法,存在什么问题?
12.   体制与机制因素在什么层面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13.   为什么国内有的企业同样一个行为,在一个地方表现是这样,另外一个地方却截然相反?
14.   美欧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给中国有什么启示?
15.   为什么因摊派而表现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不具有持续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3-25 19:12:5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