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09-4-11 09:43:00
以下是引用e114在2009-3-29 21:42:00的发言:

“08年9月之前还在防止经济过热”关于经济过热这一点是虚假的,事实应该是2004年底,中国的经济危机就已经显现,在深圳时我深有体会,那时IT业就有一些企业开始倒闭,到2005年底问题就相当严重,如果你注意高层的一些言论那就不难理解危机到来前为何股市暴涨,前段时间银监会主席说:“早在2年前中国政府就已经预见到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那么好,回头看看2006年的时候股市在一千多点的位置,大部分个股都在一元多,如果不先抬高股市,是不是意味着等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中国股市要跟着跌到一百多点,各股都跌到一角钱呢?那可能嘛?还记得郎咸平在博文中说2006年曾经警告过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不能解禁大小非,结果尚福林说“没办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尚福林说这话的用意现在不难理解,就是要通过解禁大小非(因为股市上涨下跌都需要筹码推动),推高股市,制造一个大泡沫,为一些大盘股上市换取时间,为即将迎来的金融危机换取下跌空间。回头看看通过社保基金,偏股型基金的对敲推动股市上涨,倒闭企业和即将倒闭企业的银行存款流向股市,以及热钱的跟风效应,银行,有色,石油,铁路,基建等大盘股都上市了,钱也圈到了,风险也转嫁了,这就是政策市,只要理解上面意图,什么技术基本面都不重要,而当时大宗商品也是跟风上涨,这直接导致企业成本上涨,成品在流通市场的价格自然也就跟风上涨,这些都不是因为社会需求增加,购买量增大而导致的,而是热钱推动型的价格上涨,是虚假的经济过热。当然过热后的打压,自然也就会过冷,这一点管理层很清楚,但是你问钱到哪去了,钱自然是去搞基建了,拿中国中铁和南车来说,京沪高铁开工前,我就预见到中铁和南车或北车肯定会上市,虽然这两只股现在看很垃圾,但是未来几年他会上涨到让你吃惊,这些股现在圈的钱用来做基建投资,将来的回报是有保障的,所以股市的风险就看你怎么认识了。

看了这么多,还是这一段最有意思

“评书”应该是中国的“国粹”之一了:一个身着长衫、手持折扇的说书人站在台上,面前桌上是一盏龙井,说书人目光如炯,环顾台下一群梗着脖子听“下文”的闲汉... ...

说书的要点,我想就是故事要讲的引人入胜,达到让听书人唏嘘不已扼腕慨叹的效果,这就需要在书中加入国人感兴趣的元素了:阴谋、算计、陷害、宿命... ...

区区百字就让写这段文字的人的说书天赋展露无遗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2 15:36:00

5、GDP的数据有很多,人民生活改善的数据有些什么?后者不是应该成为更重要的目标吗?

GDP的数据很多吗?不多呢,就一个呢。我想你说的还包括人均GDP吧,或者还有GDP的增长速度,这些都是GDP的相关概念。体现人民生活的质量的数据确实很多呢,如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寿命、文化程度(受教育年限)等等,是静态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是否改善的数据又是另外的哈,如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工资增长率等,是动态发展速度,纵向比较的结果。

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确实应该以人民生活改善为根本。但是这里可能需要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如迂回生产理论,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执行者的素质、被执行者的接受程度等等,这些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不知道是否满意哈!请批评。同时希望有奖赏哈!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3 17:22:00
不谙世事  你想的比一些经济学家强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3 22:22:00

5、GDP的数据有很多,人民生活改善的数据有些什么?后者不是应该成为更重要的目标吗?

   人们改善生活不知道是指客观上人们得到的物品更多更好了,还是主观上认为生活得更幸福了。其实用指标来记录经济的历程,还是为了进行数据上的比较。客观方面来讲,其的指标还是理解为实际GDP比较好,其实这谈不上是福利的改善,只知道经济生产产出的能力增强了,总量上去了,一个经济有增长却没有发展也是一个问题。增长不一定就会带来生活的改善,这还要看分配的情况,衡量经济体制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效率,公平和稳定。是的,人民生活改善确实更重要的,可是,怎么定义人民生活的改善多半是个问题,怎么定义了人民生活是改善了,事实上,新产品的引进和提升产品的质量一样会带来人民生活的改善,可是这些方面难以用指标衡量,难以进行量化,物质的丰富和量的增多不见得会是人过的更幸福,但物质的丰富会让人们的生活更舒适,正如“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3 22:50:00

谁都知道宏观调控政策有时滞,08年9月之前还在防止经济过热,之后立刻就防止经济紧缩。那么我就认为08年9月的宏观调控政策就是加大经济波动的了?我的理解有问题吗?

这个不是典型的政策争论吗?我把你这个政策仅仅理解为中国的经济政策,在这个前提下我觉得我们看法会不一致,但我不知道是你的有问题还是我的有问题,那我就贴出来供参考吧。08年9月之前防止防止经济过热,是因为那是由于内地股市,房市的大热和对于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使得大量游资进入中国进行投机,由于我们国家为了稳定外汇价格,央行就要以固定的外汇价格买入这些外币,从而增发基础货币,带来流动性过剩问题以及通胀的风险。而之后由于美国房市在美联储提高利率的打压下,引发了一系列的次贷赖账问题,次贷基础上的证券CDO和CDS价值的大幅缩水使得金融危机发生,信用也发生危机,造成流动性的枯竭,乃至以后演变成经济危机,美国的消费的减少直接关联到中国沿海劳动力密集型的行业的外向型企业的破产,由于这次危机难以估测,是人们对市场产生了不信任,惜贷现象比比皆是,现在处于困境的企业恰需资金支持的时候偏偏资金市场中资金供给方的资金减少,当然要防止经济紧缩了。你说的政策有时滞,08年9月的宏观政策加大了经济波动,你需说明是08年9月的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到了美联储的提升利息的货币政策,而且次级贷款若不是因为美联储的政策皆可以得到偿付,或者若次贷问题晚一点发生的话,经济会有效地消化掉这个风险。从中国的角度来考虑,次贷危机是作为外生的冲击来看待的,中国经济没法解释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4 09:02:00

保持8%的目标是国家经济得以稳定、就业得到保障的底线,如果低于这一目标将不利于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4 16:28:00

经济发展为了解决就业,解决就业为了稳定,稳定才可以维护统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4 16:30:00
楼主送我几个钱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4 17:27:00

GDP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一个标志,因该说经济增长主要是看一个国家的dep,但是,并不是越高越好,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同时要看这个国家单位资源耗能,技术水水平高低,如果涵盖这些因素,我觉得中国实际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远没达到这个水平,或者说,其实际增长成本是很高的,因此综合考虑,中国目前应该适度放缓经济增粘速度,而把精力主要集中在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上,如提高教育投入、增加科技投入,重视科技人才,鼓励科技创新,以一种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取代目前的扩张的粗放式的仅增长模式,尽管国家目前三令五申的强调科学发展观,但是由于各地方急功近利思想,但存追求地方政绩,目前简单粗放式加快发展仍在许多地方政府和领导思想上普遍存在,不能说这是一种悲哀。因此就我本人而言,我觉得中国目前报此5-7%经济增长率就足够了,关键是如何建立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改变目前的增长方式,才是正道。当然这只是我个人一家的浅显之言,不能代表广大民意,希望网友批评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5 11:14:00

第一个问题:GDP必须要保八,因为人口的增长会抵消经济增长大约6%,不保八哪里还有发展?会有危机的。

第五个问题:因为利益集团从中作梗,利益分配不均,老百姓就穷了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6 13:29:00

回复:(wangzt)好些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想不明白,明白...

说一点我的想法。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靠什么推动与处于那个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的。比如说我们很喜欢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较,说我们这个地方有差距,那个指标不够高之类的。长远来看,这种看法是正取的,但对于我国来说,拿发达国家的指标来衡量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是不合适的。举个例子来说,美国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很大,所以我们就该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么?这肯定是不对的。仅仅收入这个指标就可以否定这种观点。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不足以达到满足第三产业发展的水平,同时我国又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这也是各国的发展轨迹,从农业到工业),在这个发展阶段,投资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消费起作用是在第三产业足够强大的基础之上的。而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比较稳定而且相对比重下降。其二,第三产业属于资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可能有人质疑了,我国现在不是人多资金多么,为什么不行呢。实际上,我们低估了这种要求。比如说宝洁每年对研发的投资占了总收入10%(具体忘记了,不准确)。相对与宝洁每年全球的收入来说,这个数字是巨大的。而这只是一个企业的投入,更不要说很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之类的产业了,因为投入不一定有回报的。而我们的资金充裕程度不可以达到这样的要求,而且对回报的要求更高。所以投资,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既可可以稳定推动增长又可以有看得见的回报。这是我们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从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这个过程很漫长而且代价很高,争议也最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6 23:32:00
楼主真好,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 14:30:00
支持楼主,顶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18:35:00
GNP才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能力的一个标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3 22:54:00
呵呵.就象体检一样.需要看指标. 8% 的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指标.但是.一个指标的正确.并不能够代表一个经济体健康.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转就正常.就更加的富有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