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3501 9
2005-09-13

中国面临通货紧缩危险的两大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凯因斯主义的结果。人们原本想用凯因斯主义来刺激需求,从而使市场兴旺起来。但"人算不如天算",凯因斯主义通过扩张投资来达到暂时的需求扩大后,由于投资的无效供给增大,反而造成了更大的通货紧缩风险。第二,中国当今的贫富分化制约了社会需求,从而使社会需求受到巨大抑制,而导致经济上的通货紧缩。这样,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想法抑制过度的贫富分化。而抑制过度的贫富分化的基本办法是打破垄断,特别是对市场的行政垄断。中国富人们的迅速暴富,无不与其获得相应的市场垄断经营有关,而这种垄断又与一定的行政作为有密切关系。因为如果没有行政作为做为垄断经营的后盾,经营者不会如此迅速暴富。行业垄断对社会经济具有两个危害:一个是阻碍了更多的资本进入相应行业,抑制了这个行业的就业量,从而使人们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而贫穷;另外一个是使垄断行业的产品价格高,从而抑制了其它行业的发展,致使其它行业以致整个社会经济所容纳的就业量不足,这也使许多人失业必要的收入。可见,在垄断情况下,某些人获得过高收入会使更多人变得贫穷,购买力没有得到增长,并且他们还要预防无法预见的巨大支出(比如疾病支出),从而加紧储蓄。这对提高社会经济的需求水平极其有害。――黄焕金】

我国内需不足致通缩危险增加 狐步调税难解隐忧

  通货紧缩是否会在下半年到来,这个问题还没有在国内形成一致的答案,但是最近一系列的数据都在暗示着,由于内需不足导致的通缩危险越来越大。

  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品市场虽然继续取得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结构升级型消费增长出现大幅减缓、居民储蓄倾向增强,我国消费市场快速增长依然后劲不足。

  根据国家商务部最新公布的调查分析报告:我国下半年供过于求的商品将逾七成。下半年全国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有172种,占28.7%;供过于求的商品428种,占71.3%,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

  内需不足还在挤压着企业的利润水平。工业制造上游价格居高不下,下游价格如温吞水,上下游产品的价格涨幅继续保持较高落差:上半年工业企业购进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同比上涨9.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6%,而到了最终消费品市场,价格涨幅滑到2.3%。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075亿元,同比增长59.3%,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亏损额也达543亿元,增长84.4%。

  这一切都在表明,中国经济在经过一轮高速增长以后,原本就难以解决的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问题,已经变得更加突出了。物价水平在今年下半年走向负值可能性很大。

  根据北大经济学家教授林毅夫的观点,中国式经济通缩由于和西方国家通缩产生机制不同,因此即使下半年出现通缩,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会大幅减弱。

  中国的通缩"是由于前一段时期投资过热,等投资建成之后生产能力突然大增,需求的增加赶不上供给的增加,于是物价下降形成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没有由于泡沫破灭产生的财富效应,也就是一般居民,在通货紧缩时财富并没有减少,短期之内消费也就不会有太大变化。"林毅夫因此认为,"即使在下半年或是明年出现通货紧缩,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和社会各界也不用有过度反应。"

  由此原因,政府宏观部门对于下半年的经济增长还是持有一定信心。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下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适时适度进行微调,"总体上既不加大也不放松宏观调控的力度"。

  但是,即使出现通货紧缩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还不算大,但是通货紧缩的隐忧如果长期不能够得到根本解决,迟早会影响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由于中国式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是生产能力超过了国内需求,那么进一步释放国内的需求能力则是治愈通货紧缩的惟一良方。

  如何才能提高内需,实施真正的"富民政策"将是关键。只有提高老百姓的收入,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才能增加本国国民的财富积累,才能刺激进一步的国民消费。在这样一个时刻,修改"个人所得税"具有了更重要的意义。

  上周,国务院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经进一步修改后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个人所得税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根据本报记者的报道,北京市地税局负责人透露,将要出台的全国个人所得税的新扣除标准考虑定在1200元左右,在国家酝酿出台的统一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基础上,各省市根据实际情况允许上浮的上限是20%。由于此次个人所得税修正案只是简单提高了个税的起征点,今后的个人所得税改革依然任重道远。

  但是,就目前的经济形势和长远的经济发展趋势而言,笔者认为,"小幅狐步"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办法,对于提高居民消费欲望和消费信心的作用不大。

  今年前6个月,我国的城乡居民存款1.2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2600亿元,4、5月份城乡居民存款比去年同月分别增长83.8%和72.6%;6月末,城乡居民存款余额为13.2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较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0.1,比5月份下降了4.2个百分点。

  由于国内企业生产能力全面过剩,盈利状况恶化,居民作为企业职工不仅没有工资上涨预期,甚至担心失业,他们的消费自然会受到抑制。在这样一种情形之下,简单的小幅的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并不能让居民立即决定消费更多。提高内需,还要在其他方面想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9-14 07:01:00

[讨论]回复hhj和sixiangzhe等网友

hhj网友观察经济现象及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合乎经济学原理的,许多时候甚至很有洞察力。不知sixiangzhe网友为何把它列入“假洋鬼子”类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9-14 07:14: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5-9-14 7:01:20的发言: hhj网友观察经济现象及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合乎经济学原理的,许多时候甚至很有洞察力。不知sixiangzhe网友为何把它列入“假洋鬼子”类文章。

感谢理解!别人的肤浅理解,我们用不着理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22:43:00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4 12:02:00

有资料:

从货币供应量的情况来看,尽管M2增长率2005年11月份为18.3%,其年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年初制定的15%的增长目标。对于M1来说,11月份已经达到12.7%。还有,从银行的贷款信贷来看,9月末同比增长了13.8%,在政府既定目标之内。也就是说,尽管M1与银行信贷的增长不及M2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货币整体的流动性在下降,但并没有出现货币严重紧缩状况。

现在最为重要的是未来物价水平如何。如果从目前国家统计局数据看,CPI涨幅回落后趋稳。比如2005年1-11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1.8%,比2004年同期回落了2.2个百分点。再看PPI(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基本上继续回落态势,但PPI的分类价格走势差别大。如1-11月份累计同比上涨5.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累计上涨7.0%。从月环比价格看,PPI总水平在下降。还有,原材料、燃料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仍然同比上涨5.4%,有些要素上涨幅度仍然较高。

从国内资产的价格来看,尽管2005年房价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仍然在高位运行。如2005年房屋销售价格指数一季度同比上涨9.8%,二季度上涨了8.0%,三季度上涨了6.1%,特别是在10、11月份同比分别上涨6.6%、6.8%,涨幅比9月份分别提高了1.1和1.3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近期内房价涨幅有所回升。


再有,目前国家统计局的CPI加权指数,基本上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它既不是发达市场体系下的CPI,也不是反映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CPI。这样的CPI不改善、调整,是无法反映变化了的现实经济生活的,更没法用这种CPI来判断中国经济趋势。

资料来源:中经网 作者:易宪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4 12:06:5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4 15:25:00
黄兄引用的这篇文章对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引导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据我的考证,文中的经济数据是2002年的,那时通货紧缩的迹象已经明朗化。当然中国面临通货紧缩危险的两大原因的分析还是具有长效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