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5495 5
2009-04-03
为什么垄断竞争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MR对应着小d曲线,而不是大D曲线呢??d是预期需求曲线,而D才是厂商实际面对的需求曲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3 09:42:00

看看书上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 12:21:00

垄断竞争厂商应该有两条MR曲线而不是一条。为什么书上在分析长短期均衡的时候用的是与d需求曲线相对应的MR呢?这是从垄断竞争厂商意愿本身的角度来分析,不是从厂商客观情况的解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2 00:07:36
不知楼主现在有没有懂,我正困惑中,求解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2 15:40:28
d是某个厂商面临主观的需求曲线,D是当大家都在变化后某个厂商面临的实际需求曲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7 20:46:31
   这里的循环论证在于,大需求曲线是一个均衡概念,而小需求曲线是一个决策概念。但是大需求曲线既然仍然是需求曲线,它就仍然是一个决策分析层次的概念而不是均衡分析层次的概念。而小需求曲线是事前需求曲线,大需求曲线是事后需求曲线。主观需求曲线是厂商的预测吗?需求曲线应该是指消费者决策吧!那么厂商对消费者决策预测的根据何在?
        我认为,之所以这些解释都有些勉强,原因我认为是垄断竞争市场模型,通常经济学书籍都采取了一个模糊的分析,并非严格的全部均衡模型(注:黄有光指出,general equilibrium 译为一般均衡是误译,应译为全局均衡,与局部均衡相对应,而一般则与特殊相对应)。
        据我观察,由于全局均衡计算的困难性,大多数新古典模型采用的是模糊化的均衡分析,即需求函数都是随意假设的,而不是根据效用最大化决策推导出来的。
        但是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则不同,所有模型都是全局均衡模型,而且从效用最大化决策出发。
       之所以随意假设需求函数的方法只能算是模糊化的分析,原因在于,这些假设的需求函数组可能根本不满足需求函数应该具有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直接假设需求函数的方法在经济学分析中严格来讲属于初级的方法,只是所谓示意,而不是严格的模型分析。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目前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随意性可见一斑,其分析当然算不上严格分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