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998 10
2009-04-06
<p>    张五常开宗明义地把经济学的重点视为以假说来解释现象或行为,并称经济解释是以经济学的角度,用上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现象或人的行为[1]。</p><p>    在这里,他只说要用上科学的方法,而不说要以科学的角度。这是因为,西方经济学的那些假说是否科学,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是绝对不能讨论的,尽管他们竭力用足以否定他们的那些假说的理由去排斥那些与他们的想法不同的假说。</p><p>    张五常之所以以为经济学主要是对现象进行解释,一是因为他误以为科学只是有系统地解释现象的学问,甚至误以为假若推测在某一些情况下,由于某种缘故,某一种现象就会产生,那么这现象的产生就算是被解释了[2]。二是因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经不起推敲,根本无法指导实践。</p><p>    例如,寒冷的温度,由于某些缘故,会使物体的重量减少这一“理论”,轻易就能被事实推翻。但是,张五常认为,被事实推翻了的理论是可以挽救的,并声称任何科学理论,若被事实推翻,总是可以多加条件来挽救的。</p><p>    那么,他是怎么来挽救的呢?其方法是,把物品放入冰室,再将冰室高筑至云霄,这时物体的重量果真少了。所以温度下降导致重量下降的理论就被证实了。[3]</p><p>     但是,这个温度假说只是被张五常“证实”了,而在物理学上进而在科学上是绝对不会承认这种“证实”的。因为,物理学在这个问题上是不会将物品在云霄中的重量与其在地面上的重量进行比较的,而是会拿物品在云霄中的冰室里的重量与其在云霄中但在冰室外的重量进行比较的。这样比较的结果只能是温度下降并不会导致重量下降,温度假说被彻底证伪。甚至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也常常能够见到“其它情况保持不变”的说法,而高度正是需要保持不变的其它情况之一。</p><p>    可见,张五常连西方经济学的逻辑也无法做到一贯性,而他居然就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的“天才”,让国内一些经济学家“高山仰止”。实际上,张五常所说的经济学连科学的一点边也沾不上。它既没有科学的角度,也没有用上科学的方法。不过,也只有这样,张五常所坚信的私有产权带来经济繁荣的假说,才有可能被“证实”。</p><p>    张五常的如此做派,不禁令人想起算命先生的算命术。要知道,算命先生的算命术也是有一套系统的理论的,这套理论解释起现象和人的行为来,一点也不逊于西方经济学,而且算命术也常常在被事实推翻后,用多加条件的方法来挽救自己。</p><p>    例如,有这样一则关于测字先生[4]的故事。据说,有一个媳妇把金戒指丢了,来找测字先生算。测字先生让她抽个字,她抽出个“酉”字。测字先生问她,戒指是什么时候丢的?她回答是,前一天下午。于是,测字先生解释说,这个“酉”字倒下来像一个风箱,让她到风箱道里去找,果然找到了。</p><p>    这个媳妇走后,有个挑酒的人来测字找扁担,也抽了个“酉”字。测字先生的徒弟根据测字先生先前的解释,让他到风箱道里去找。挑酒的人说,风箱道里根本放不下扁担,这样解释是在胡说八道。这时,测字先生过来问他,扁担几时丢的?挑酒人说是当天上午。测字先生解释说,“酉”字添三点是个‘酒’字,可“酉”字没有水,就是酒糟了,因此,他的扁担在晒糟场。挑酒人果然在晒糟场上找到了扁担。</p><p>    后来,测字先生外出,有人来测字找大黄牛,抽到的还是一个“酉”字,并说牛是傍黑走失的。测字先生的徒弟让他到晒糟场上去找,结果没找到。测字先生回来后解释说,酉时正是喂牛时间,而酉字是西字多一画,就是西河沿,那里有草,是放牛的好地方,因此,那头牛正在西河沿上吃草。果然,丢牛人在西河沿把牛找到了。</p><p>    其实,丢戒指、扁担和牛的人能否找到他们丢失的东西在这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测字先生能够象经济学家一样对他们丢东西的行为和现象做出解释,并能够对同一个“酉”字的解释,就象张五常只用一个需求定律那样,用多加条件的方式来加以挽救。</p><p>    测字先生对他的解释是这样总结的:同样一个字,就得根据丢东西人的身份,东西的大小形状和丢失的时间等各个方面的条件来判断。那个媳妇丢的是戒指,她的活动范围不大,又是做饭的时候丢的,所以让她到风箱道里去找。那个丢扁担的是挑酒的,而上午是出糟晒糟的时候,准是出糟的人顺手拿了挑酒人的扁担去担糟,随便给扔到晒糟场上了。而那个丢牛的,丢在酉时,正是喂牛的时候,养牛人有事没来喂,牛饿了,自己出去吃草了。</p><p>    相比之下,经济学家还不如测字先生高明。</p><p>    例如,为了说明经济学上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假设,即每个人的任何行为都是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有解释能力。张五常编造例子说,有一群白痴,对世事茫然不解。经济学者却假设他们每个人明智地争取最大的利益。这个假设显然是错了。那么,他是怎么来挽救的呢?</p><p>    他说,这些白痴听说汽油站很好玩,于是每个人都开办油站了。因为是白痴,他们之中有些把油站建在荒山之上,有些建在密林之中,也有些建在海上的。还有几个糊里糊涂地把汽油站建在公路旁。过不了多久,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只有在公路旁建油站的白痴能存在。这些白痴不知自己所为,但留存下来的油站,却刚刚与争取最大利益的假设不谋而合。假设白痴懂得怎样争取利益虽然是错了,但却准确地推测了白痴建油站在公路旁的行为,这些行为于是就被解释了[5]。</p><p>    但是,除非世上的人都是白痴,否则白痴们在公路旁建的汽油站也会被淘汰,因为白痴们在卖油时不懂得收钱,而且正常人会来与他们竞争。除非张五常假定正常人竞争不过白痴们,否则,我们同样看不到公路旁建油站的白痴的存在,因而经济学的推测无从谈起。</p><p>    从逻辑上讲,即使白痴建油站在公路旁的现象可以看到,这种行为对白痴来讲,也未必是利益最大化的,说不定他建垃圾处理厂可以获利更多,从而白痴建油站在公路旁的行为并不是争取利益最大化假设可以解释的。</p><p>    以张五常本人为例,“一家美国出版商……带了合约来找我写一本经济学课本。那是一九七三年的事了。该出版商给我的条件优厚,且说明不用看大纲、不用评审,我要怎样写也可以。这是难得的际遇,但我说从来不打算写课本。然而,一九七三年间,美国因为石油问题及价格管制把经济搞得一团糟,通胀急剧,而自己又有两个还不懂得走路的孩子,要多赚点钱是人之常情。我于是叫出版商把合约留下来,让我考虑一下。……这本书我终于没有动笔。”[6]</p><p>     既然张五常强调了自己的经济困难,而每个人的任何行为又都是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那么他又为什么没有动笔写这样一本经济学课本呢?如果是因为他的从来不打算写课本的信念高于对利益的追求,那么经济学上的这样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假设,就对他的这一行为没有任何解释能力了。而张五常也竟然忘了对此进行挽救。</p><p>    显然,无论张五常如何挽救,都不能表明西方经济学有半点的科学性。</p><p>    当然,张五常可以说,他的科学性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科学性是不同的。例如,他说,“科学不是求对,也不是求错;科学所求的是‘可能被事实推翻’。可能被事实推翻而没有被推翻,就算是被证实了。”[7]</p><p>    但是,既然被事实推翻了的东西,可以被他以挽救的方法来弥补。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被事实推翻了的呢?如此一来,还有什么东西不是科学的呢?</p><p>    记得在一次经济学学术会议上,笔者当场批评一位北京大学的教授写的文章乏善可陈,只有观点,没有论证和推理。另一位浙江大学的教授则替他辩护说,他完全可以只是提出自己的假说。但是,如果只是提出自己的假说,那么大街上行走的任何一个人只要会说话,就都可以到大学里去做(西方)经济学教授了。</p><p>    实际上,张五常的《经济解释》并不适合他为之下笔的一般读者,而只适合西方经济学教授及其信徒组成的小圈子或者是某个宗教团体的信徒,在那里经济学家就象传教士一样胡乱说什么都可以[8]。</p><p>    而张五常把经济学的真正用途定位为解释行为,就是将经济学定位为一种抽象的宗教。因为只有宗教才是解释行为的,而真正的经济学(或者严谨地说,经济科学)则是要指导人们的行为,以改进社会的。否则人类社会就不需要一切人文社会科学,而只需要宗教就可以了。</p><p>    相比之下,尽管算命术采用的只是一种不科学的理论来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指导,但是,正因为它要指导人们的行为,它就自然地要比张五常所谓的仅仅解释行为的经济学要高出一筹。在张五常执教的香港地区,算命先生的生意就比张五常的说教要兴盛得多。</p><p>    实际上,马克思早就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显然,只有通过改变世界,我们才能知道理论的解释是否正确,进而理论能否成立,才能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经济理论体系。这正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含义。</p><p>    例如,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前,马克思的学说就已经进入了中国,但是没有什么反响。直到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才证明了马克思的学说对世事分析的正确性,这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p><p>有趣的是,同样是在俄国,私有化的“休克疗法”却令俄国江河日下,明明白白地证明了西方经济学说解释世事的不正确性,但在中国却仍然有人死抱西方经济学不放,甚至推崇张五常。为什么会这样?请读者自己去想吧,这里就不解释了。</p><p> [1]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第18页。</p><p> [2] 同上,第30页。</p><p> [3]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第33页至第34页。</p><p> [4] 唐文革编,《小雨点智慧故事——谜语故事》,广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40页至第44页。</p><p> [5]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第44页。</p><p> [6]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第17页。</p><p> [7] 张五常,《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卷1),第41页。</p><p> [8] 第四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年论坛上张维迎说,“功成名就了你说什么都可以。”摘自厉以宁主编,《北大光华论坛:WTO中国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p><p>[9]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7页。</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7 21:41: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6 12:09:00
挺主观的,从外面看的景象其实在他心底早就有一个景象,那是不行,他所有的潜意识,都在往这个方向靠,我们都承认经济学确实遇到了挑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6 22:45:00
余斌,他那篇批判MM定理的文章,真是没头脑,回去好好读一读钱颖一的《理解西方经济学》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7 19:28:00
没头脑的是你自己,悠着点学吧,你还嫩着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7 21:42:00
继续灌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8 07:06:00

我的泪水是无底深海,对你的爱已无言,相信无尽的力量,那是真爱永在。我的信仰是无底深海,澎湃着心中火焰燃烧,无尽的力量,那是忠诚永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