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8913 21
2009-04-07
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和我们的反思

 

最近我和金融界的一些朋友探讨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时,发现很多人都存在完全错误的认识,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美国是次贷危机最大的受害者”。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也因为我的研究还不成熟,我用提纲式列出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  次贷方案的设计,是美国华尔街金融精英们的旷世杰作!次贷方案的本质是合理的,因为土地和住房是稀缺资源,合理分布和科学确定数量的住房,增值是稳定可靠的、是可预期的、增值的量是非常可观的、是超过目前绝大多数金融产品的资金成本的。

二、  美国利用次贷方案和相关金融产品的操作,成功的将全世界的资金汇聚到美国,并最终成功的沉淀在美国。美国把自己十几年经济发展的泡沫合法的“卖给了”全世界。理解这一点很容易,我们只要看一下现金流的平衡就可以——全世界的真金白银流向了美国,美国有资金流出吗?这些钱到哪里去了?投资次贷金融产品的国家和企业资产都缩水了,他们买回了什么?他们拿到了在美国的任何房产吗?美国的金融机构资产也缩水了,他们的资金流出美国了吗?

三、  次贷危机的发生从美国国内来看,有四个根本的原因:一个是房产的开发“供大于求”,相关金融产品的量更是被极大的放大了,造成了巨额的泡沫;二是金融机构攫取了太高的利润,把住房潜在增值的大部分拿走了,造成投资者的严重亏损;三是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了美国在全世界的经济和金融领头羊的地位、美国的信用,推销了它的金融产品。四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的监控不力(从最终全世界大量的资金沉淀在美国的结果来看,很难说这不是美国政府的“意愿”)。

四、  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从世界角度来看,是三个:一是由于信息不透明、相关金融机构的误导,造成投资者盲目追捧这些金融产品;二是投资者缺乏金融理财业的知识和分析能力,根本不理解次贷及相关金融产品的盈利内在本质,只看现象,只看这些产品前期的盈利业绩和扩展规模扩展速度,没有理性的分析这些产品寄生的主体——住房供需关系不断在变化、衍生金融产品已经与房产的产权分离,风险在不断上升。三是对美国在全世界“经济金融地位和信用”的过分认同,忘了市场经济的根本游戏规则是“供需关系”,金融业的根本游戏规则是“风险得益一致”。

五、  次贷金融产品的合法性问题:美国次贷方案本来是个合理的绝佳方案,但是随着这帮华尔街金融精英的“衍生”操作,却最终演变成一个“合法”的攫取全世界资金的方案——他们一方面利用杠杆原理把金融产品的市值扩大到远远超过房产的价值,另一方面通过金融产品的衍生操作,把金融产品和房产分离(绝缘)了,以至最终购买相应金融产品的人,与房产的产权没有任何关系,他们买的只是虚拟的“金融产品”——本质上就是美国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所以美国次贷危机虽然“合法”的把经济泡沫卖给了全世界,但是也把自己的信用卖掉了!而世界各国买到的,就是深刻的教训和反思!

六、  不要因为次贷危机的发生而否定次贷方案,我们完全应该认同次贷方案的精妙绝伦和合理性,它是将住房潜在的增值量化以后,设计对应这个增值的金融产品和相关的操作来解决建房所需的资金问题;并在住房的增值实现后,偿还资金本息。这个方案的设计理念完全可以用于解决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城镇建设。我已经设计了具体方案与相关部门探讨和报告。

七、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令全世界瞩目,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足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人民币已经逐渐走出国门,建立国际金融中心、迅速提升中国的金融地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中国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巨大市场、政府集聚资源的绝对能力、操作的透明、监管的严厉,集聚全世界的资金用于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更可以在完成几种试点模式后,迅速向东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发展这个业务。

八、  次贷危机是个说明人类经济已经进入“信用经济阶段”的最好例子,一方面告诉我们,人类经济活动中,基于信用的经济活动对人类经济社会的影响远远大于基于物质和交换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也教训了我们,要尽快创建新的经济学理论(我早就提出要创建《流体经济学》),研究和把握信用经济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九、  我的想法完全基于我自己的哲学体系,基于几十年来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的追踪和研究,我认为人类的社会活动已经越来越呈现非线性本质,只有创建了《非线性哲学》,才能在新的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建立非线性的经济学。

 

 

以上观点供参考,欢迎指正和讨论!

 

谢谢!

 

余季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8 18:47:00
楼主,你好,你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希望建立流体经济学,我也有这样一个想法.有空,我们交流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8 18:50:00
有点货币战争的味道,利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0 11:56:00

谢谢两位回帖!

TO nlm0402 先生:我在另一个网友的帖子下有个回帖,谈了点关于《流体经济学》的想法,供你参考,请指正,更希望我们

能一起探讨!

《什么是市场机制》


 

谢谢!

商与儒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1 11:12:5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0 14:56:00

商与儒,真的是余季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2 21:45:00
讲的有一定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