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本的理解尤其是长期成本的理解,我始终觉得总是犀利糊涂的,好象明白了又好象没有明白,望各位高手能指点迷津.
第一、为什么一定说长期成本曲线一定是长期内 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
第二、为什么长期成本中第一个阶段和第三个阶段比第二阶段的曲线陡峭?
第三、为什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只有一个点相交于最低点?
对上述的问题自己学习不清晰,按照教材上所说似乎明白,可完整的逻辑推断又摆不出来,望高手指点。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我刚刚自学完这章..你的问题确实是...
我觉得关键之处在于:厂商是否可以选择最优生产规模!短期内,厂商不能选择生产规模.现在厂商要生产既定的某个产量q,他只能按照某个ST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来生产,这个生产规模下的成本可能过高或者过低,不一定是最优的,但是厂商没办法,没得选择.
如果是在长期,厂商可以通过变动全部的要素投入量,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因此同样是生产某个既定产量q,它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实现最低成本. 所以在长期内,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厂商会选择对应的最优的生产规模,在相应的那条STC曲线的最低点上生产,因此它就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实现了最低的总成本.那些每一个产量水平上的stc曲线的最低点的轨迹,就是长期总成本LTC曲线了.还不明白的话,就参考课本第五章成本论中那个图: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谢谢你们的回复,让我受益匪浅,可问题是
根据短期总成本曲线似乎可以推导出长期成本曲线一定是长期内 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但为什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只有一个点相交于最低点?
我觉得关键点在于:SAC曲线和LAC曲线都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 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产量的递增,SAC曲线先下降,到达最低点,然后上升。 现在你想象有一个C-Q坐标图,该坐标平面内有无数条U型的SAC曲线。 在长期,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厂商都可以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实现在这个产量点上的最低成本。但是请注意,这个产量点上的最低成本并不一定是相应的SAC曲线自身的最低点,它只是那个产量点上无数的SAC曲线中位置最低的那条SAC曲线。 在前期,产量Q比较小的时候,LAC曲线处于下降段。在那个产量点上的所有SAC曲线都处于下降阶段,并没有到达最低点,这时候,LAC曲线相切于SAC曲线曲线最低点的左边。 随着产量增加,LAC曲线到达最低点,在那个产量点上,对应的SAC曲线也到达了最低点,这时LAC曲线与该点所有的SAC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后期,产量继续增加,LAC曲线开始上升。也就是说,最低成本点所对应的产量点之后的产量点上SAC曲线呈现上升。所以,这之后LAC曲线的上升段与SAC曲线的上升段相切。确切地说,LAC曲线相切于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
你再看看教材嘛,尤其是看看那幅图,就能理解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1 14:03:02编辑过]
不错
但为什么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只有一个点相交于最低点?
楼主注意一个问题,LAC与SAC绝对不是只有一个交点。LAC上的每一个点都是与某一条SAC的切点,也即是说这里SAC=LAC(也就是LTC=STC),但是这个SAC绝对不是这个短期规模上的最小SAC,所以厂商不在这里停下,继续到最低点,但是最低点处又不是和这条线切点了。
这里的推导全都是从LTC线以及各条STC线推导出的。记得,LTC线其实就是各个STC线拐点的集合。
我觉得ls误会lz的意思了。lz的意思可能是:LAC曲线与无数条SAC曲线相切,为什么那些切点中只有一个切点是在SAC曲线自身的最低点。
第一个问题,因为在长期中各种投入成本都可以调节,所以长期中的成本就是最低的(长期成本的定义就可以解释)
第二个问题,规模效应存在呀!在中间那个阶段处于暂时相对不变阶段那(可以这样理解),前一个阶段处在投入不多无法发挥规模效应,而后一个阶段处在投入过多阶段,规模效应递减!
第三个问题,忘了。呵呵...
看看科本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