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学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理论的批判分析
摘要:经济学理论认为:当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1时,降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涨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当需求的价格弹性小于1时,降价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涨价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当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1时,降价或涨价不会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造成影响。本文对这样的经济学理论进行了批判的分析,并论证了相同的价格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会对销售收入造成不同的影响,销售收入除了受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影响外,还受到商品价格变动幅度的影响,认为需求的价格弹性和销售收入之间成一种复杂的关系。
关键词:需求的价格弹性;销售收入;关系
弹性是在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时,就可以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用来表示当商品的价格变动1%时,商品的需求量所发生变动的百分比。了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帮助厂商制定价格策略,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然而,经济学中有关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是不正确的,本文将对之加以论述。
一、经济学有关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要点
经济学理论中对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的讨论分成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需求的价格弹性Ed >1的商品,经济学理论中将之称为富有弹性的商品。认为降低商品的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商品的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认为此种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关系。经济学理论认为,这是因为当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厂商降低商品的价格所引起的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商品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商品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因而,降低商品的价格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相反,在厂商提高商品价格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减少的。
2.对于需求的价格弹性Ed<1的商品,经济学理论中将之称为缺乏弹性的商品。认为降低商品的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商品的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即认为此种商品的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成同方向的变动关系。经济学理论认为,这是因为当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厂商降低商品的价格所引起的对商品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商品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商品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商品价格的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因而,降低商品的价格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减少的。相反,在厂商提高商品价格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
3.对于需求的价格弹性Ed=1的商品,经济学理论中将之称为单一弹性的商品。认为降低商品的价格或是提高商品的价格不会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造成影响。经济学理论认为,这是因为当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厂商变动商品的价格所引起的对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商品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这样一来,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造成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由于商品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因而,无论厂商提高商品价格还是降低商品的价格,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不变的。
二、对经济学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理论的批判分析
经济学理论简单地根据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率与商品价格的变动率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当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降价厂商销售收入增加,涨价厂商销售收入减少;当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降价厂商销售收入减少,涨价厂商销售收入增加;当需求的价格弹性Ed=1时,降价或涨价对厂商销售收入不会造成影响。实际上,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其原因在于:即使商品的价格变动率与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是相等的,商品价格的变动与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厂商销售收入的影响也可能不相同,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造成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不能抵消由于商品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因而,并不能简单地得出“由价格变动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或增加量”的结论。并且,销售收入除了受需求的价格弹性影响外,还受到价格变动幅度的影响。下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
我们知道,经济学中,需求的价格弹性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点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弧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从点弹性的概念可以看出,点弹性对分析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之间关系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因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究竟有多小,这是很难把握的。况且,点弹性值是个极不稳定的数值,只要价格稍微偏离初始点,也许弹性值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因此,下文的批判分析从弧弹性着手。
为简单起见,我们可以先用个具体的例子对Ed=1的情况加以证明:
假设某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Ed=1,开始时商品的价格为10元,需求量为100个单位,厂商的销售收入=10×100=1000元。若商品的价格上升1%,即价格为10.10元时,由于Ed=1,所以相应的需求量下降率为1%,即需求量下降为99个单位,厂商的销售收入=10.10×99=999.90元。显然,厂商提价后销售收入发生了变化,厂商销售收入的变化率为[(999.90-1000)/1000]×100%=-0.01%=-(1%)2 。反之,若商品的价格下降1%,即价格为9.90元时,由于Ed=1,所以相应的需求量上升率为1%,即需求量上升为101个单位,厂商的销售收入=9.90×101=999.90元。显然,厂商提价后销售收入也发生了变化,厂商销售收入的变化率为[(999.90-1000)/1000]×100%=-0.01%=-(1%)2 。即无论是提高商品价格还是降低商品价格,厂商的销售收入都下降了,下降率为价格变化率的平方,而并非不变。
下面我们对一般情况加以证明:
(一)一般情况的推导
假设有某厂商:其产品的初始销售价格为P1,市场的需求量Q1,厂商将此商品的销售价格变动X%后,商品的销售价格变为P2,市场的需求量变为Q2,此种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为Ed。在上述假设条件下,厂商的初始销售收入为TR1=P1Q1,商品的价格变动后,厂商的销售收入为TR2=P2Q2=P1(1+X%)Q2,则商品的价格变动后,厂商销售收入变化量为
ΔTR=TR2-TR1=P1(1+X%)Q2-P1Q1 ①
而由弧弹性公式有,Ed=-[(Q2-Q1)/Q1]/[(P2-P1)/P1][1]
因为商品的价格变动X%,所以Ed=-[(Q2-Q1)/Q1]/X%,推得
Q2=Q1(1-X%Ed)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商品的价格变动后,厂商的销售收入变化量为
△TR=P1(1+X%)Q1(1-X%Ed)-P1Q1 =X%(1-Ed-X%Ed)P1Q1 ③
(二)讨论:
1.由③式知,当Ed=1时,△TR=-(X%) P1Q1=-(X%) TR1,即当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1时,商品的价格变动X%时,厂商的销售收入会下降,其下降量为X%的平方倍初始销售收入,而并非不变。
2.由③式知,当Ed=0时,△TR=X% P1Q1,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变化与商品的价格的变化成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3.由③式知,当Ed≠1时(Ed≠0),要判断△TR是否大于0,则要判断X%(1-Ed-X%Ed)是否大于0。
(1)当Ed<1时若X%>0,即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如果(1-Ed-X%Ed)>0,即X%<(1-Ed)/Ed时,则X%(1-Ed-X%Ed)P1Q1>0,即△TR>0,这说明提高商品的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如果(1-Ed-X%Ed)<0,即X%>(1-Ed)/Ed时,则X%(1-Ed-X%Ed)P1Q1<0,即△TR<0,这说明提高商品的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若X%<0,即商品的价格下降时:(1-Ed-X%Ed)>0均成立,故X%(1-Ed-X%Ed)P1Q1<0,这说明降低商品的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
(2)当Ed>1时若X%<0,即商品的价格下降时:如果(1-Ed-X%Ed)>0,即X%<(1-Ed)/Ed时,则X%(1-Ed-X%Ed)P1Q1<0,即△TR<0,这说明降低商品的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如果(1-Ed-X%Ed)<0,即X%>(1- Ed)/Ed时,则X%(1-Ed-X%Ed) P1Q1>0,即△TR>0,这说明降低商品的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若X%>0,即商品的价格上升时:(1-Ed-X%Ed)<0均成立,故X%(1-Ed-X%Ed)P1Q1<0,这说明提高商品的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
综合上述讨论可知:当Ed<1时,降低商品的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提高商品的价格时,还要保证商品价格的变化X%<(1-Ed)/Ed,提高商品的价格才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若X%>(1-Ed)/Ed,即使Ed<1时,提高商品的价格也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当Ed>1时,提高商品的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降低商品的价格时,还要保证商品价格的变化X%>(1-Ed)/Ed,降低商品的价格才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若X%<(1-Ed)/Ed,即使Ed>1时,降低商品的价格也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当Ed=1时,提高商品的价格和降低商品的价格都会对厂商销售收入造成影响,而并非不变。
三、结论
从上述分析可知,经济学中有关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销售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实际上,即使相同的价格变动率与销售量变动率,也会对销售收入造成不同的影响。并且,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变化除了与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有关外,还受到商品价格变动幅度的影响,商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成一种复杂的关系。
注释:
[1]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是成反方向变动的,[(Q2-Q1)/Q1]/[(P2-P1)/P1]为负值,所以,为了使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Ed取正值,以便于比较,便在[(Q2-Q1)/Q1]/[(P2-P1)/P1]前面加了一个负号.
参考文献: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42—55.
A Critical Analysis on the Theory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and Sales Income in the Economics
Abstracts: The viewpoint of the economics is that whe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is larger than 1,the lowering of their prices will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manufacturers’ sales income; whe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is smaller than 1,the rising of their prices will cause the decrease of manufacturers’ sales income; but whe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is equal to 1,the change of their prices will have no impact on manufactures’ sales income. Through a 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theory, the paper expounds that the same change rates of the price and of the sales quantity can cause different influence to the sales income, and the sales income is influenced not only by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but also by the scope of the price change, and holds that there is a complicated relation betwee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and the sales income.
Key words: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Sales income; Relation
我想卡卡西的意思,是不是指在曲线上某一点,提高价格或降低价格时,总收入不变?
比如说,价格为100元,需求量为1000时,提高1%的价格,需求降低1%,则收入为99990。若在价格为100,需求量为1000时,降低1%的价格,需求增加1%,收入仍为99990。
如果点弹性可以这样解释,那么弧弹性该如何解释?我在这个地方也觉得难以理解。由于本人不是学经济学的,身边又无名师可咨询。只好在论坛上发帖盼高人赐教了。
大家搞了那么多没用的干什么啊 老高的书从一开始讲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把需求曲线 供给曲线都假定为线性的了 用点弹性算 一点错都没 就跟MR大于MC的时候继续增加产量能增加收入一样的 边际分析
如果非要质疑这个理论 只能在非线性这个假设这里开始 但讨论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
那你以为厂商是怎么定价的呢?
鉴于你根本都不知道微分怎么用, 我已经没有办法再跟你讨论下去了。
我绝对负责任的告诉你, 经济学原理里关于弹性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而你的计算是绝对错误的, 一个最简单的问题, 你在计算弹性的时候用什么作为分母?
再给你一点意见,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不要只看了经济学原理就想写经济学论文, 那时不现实的。 就跟很多业余数学爱好者成天嚷嚷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一样不现实。
假设某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Ed=1,开始时商品的价格为10元..............
你是假设此商品的弹性始终为1吗????
首先对chutru几次来到这里发表评论(指教)表示感谢!
尽管chutru说我根本不知道微分怎么用,已经没有办法再跟我讨论下去,我仍有几个问题需要说明(请教):
1.对于点弹性在厂商定价时难以操作的问题,本人的意思是:点弹性表示的是需求曲线上某一点处的弹性值,只要稍微偏离此点,则弹性值就发生了变化。假若厂商初始在此点定价,要进行价格调整,价格的变化肯定有一个幅度,不可能以微分来计算。(参见文章:点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时的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弧弹性表示价格变动量较大时的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从点弹性的概念可以看出,点弹性对分析价格变动与销售收入之间关系实际上不起什么作用,因为价格变动量无穷小究竟有多小,这是很难把握的。况且,点弹性值是个极不稳定的数值,只要价格稍微偏离初始点,也许弹性值就会发生极大的变化。因此,下文的批判分析从弧弹性着手。)
2. 经济学弹性理论告诉我们:当价格需求弹性Ed=1时,厂商调整产品价格不会对销售收入造成影响。而根据计算则并非如此。(参见文章:假设某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Ed=1,开始时商品的价格为10元,需求量为100个单位,厂商的销售收入=10×100=1000元。若商品的价格上升1%,即价格为10.10元时,由于Ed=1,所以相应的需求量下降率为1%,即需求量下降为99个单位,厂商的销售收入=10.10×99=999.90元。显然,厂商提价后销售收入发生了变化,厂商销售收入的变化率为[(999.90-1000)/1000]×100%=-0.01%=-(1%)2 。反之,若商品的价格下降1%,即价格为9.90元时,由于Ed=1,所以相应的需求量上升率为1%,即需求量上升为101个单位,厂商的销售收入=9.90×101=999.90元。显然,厂商提价后销售收入也发生了变化,厂商销售收入的变化率为[(999.90-1000)/1000]×100%=-0.01%=-(1%)2 。即无论是提高商品价格还是降低商品价格,厂商的销售收入都下降了,下降率为价格变化率的平方,而并非不变。)
3.至如“计算弹性的时候用什么作为分母”,公式来自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材:弹性公式Ed=-[(Q2-Q1)/Q1]/[(P2-P1)/P1]。(参见文章: 而由弧弹性公式有,Ed=-[(Q2-Q1)/Q1]/[(P2-P1)/P1])
因为你不懂微积分, 所以你不知道点弹性怎么用。只要需求曲线是可微的, 每一点的弹性都是可以很简单的计算出来的, 正如你所说, 对于绝大部分需求曲线而言, 点弹性是处处变化的, 于是在计算收入变化的时候就要用到积分。
如果你知道如何计算积分和微分, 你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书上所说的结论。
你对于电弹性的所有评价都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处理无穷小量而引起的。
经济学原理里之所以引入所谓弧弹性的概念纯粹是因为经济学原理的读者群确实有很多不知道微积分的。 而实际上, 弧弹性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东西。
其实真懒的说这么多, 主要是看到最近问这个问题的人实在很多, 所以才说上两句。 我还是那句化, 老老实实的多看点书, 因为自己没搞懂就说别人错了是很荒谬的。 一些经济学原理的书, 比如SAMUELSON的书, 从第一版到现在差不多都60年了, 你难道认为这60多年来读这个书的人都比你笨?
我不否认有些书, 甚至教科书会出错, 但是象这样的问题是不可能错的。
因为你不懂微积分, 所以你不知道点弹性怎么用。只要需求曲线是可微的, 每一点的弹性都是可以很简单的计算出来的, 正如你所说, 对于绝大部分需求曲线而言, 点弹性是处处变化的, 于是在计算收入变化的时候就要用到积分。
如果你知道如何计算积分和微分, 你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书上所说的结论。
你对于电弹性的所有评价都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处理无穷小量而引起的。
经济学原理里之所以引入所谓弧弹性的概念纯粹是因为经济学原理的读者群确实有很多不知道微积分的。 而实际上, 弧弹性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东西。
其实真懒的说这么多, 主要是看到最近问这个问题的人实在很多, 所以才说上两句。 我还是那句化, 老老实实的多看点书, 因为自己没搞懂就说别人错了是很荒谬的。 一些经济学原理的书, 比如SAMUELSON的书, 从第一版到现在差不多都60年了, 你难道认为这60多年来读这个书的人都比你笨?
我不否认有些书, 甚至教科书会出错, 但是象这样的问题是不可能错的。
你懂,你会,你把你的分析贴上来了.
要配上数学分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0 0:36:34编辑过]
如果你真的不懂中文术语,可以把英文贴上来啊.大家都是可以理解的.
"Game theory" in china is called "博弈论" and "dominant" is "占优"
dln(p*q)=1+e;
好像少了点东西,虽然不影响结果.
But the analyse can only be applied to the Demand Curve like : PQ=C(consta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0 1:21:58编辑过]
chutru说的对,其实弧弹性确实没什么理论研究意义,一般都是要先假设方程连续可微,才能做许多研究工作的,而点弹性(亦即the derivative of demand function with respect of price)被大量应用在许多推理和证明中,比如Aggregate demand等,再此只想给zhguosun一个建议,先打好数学基础,然后再重新看经济学原理,其实所有的经济学定义都有其数学定义,学着用数学语言去解释经济学,换个角度看经济学吧,这才是正确的角度,推荐看Microeconomictheory by MWG,这本是我的教材。
再此只想给zhguosun一个建议,先打好数学基础,然后再重新看经济学原理,其实所有的经济学定义都有其数学定义,学着用数学语言去解释经济学,换个角度看经济学吧,这才是正确的角度,推荐看Microeconomictheory by MWG,这本是我的教材。
出于中国人客套的传统,对于你的建议还是要表示谢意的.
不过希望你在给别人建议之前先掂量掂量自己几斤几两,不要落了好为人师的名声.
看了你的回复我觉得你对点弹性为-1时,价格变化对收入的影响,没有真正搞清楚,而只会照搬教科书上的公式.
虽然楼主对这个问题也没有搞清楚,但是这种质疑,探索的精神是可嘉的.
而你,既自己没有搞清楚还对楼主质疑权威,勇于探索的精神冷嘲热讽,实在可悲之至.
你唯一的也是全部的武器就是教材上的这个关于点弹性的公式:dTR/dP=Q(1+e),在e=-1时, dTR/dP=0.说明收入不会发生变化.
鉴于你对微分的意义都没有搞清楚,所以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有关微分的一些知识.
设有一元函数Y=f(x),则dY/dx= f '(x)表示当自变量X有一个单位的变动时,因变量Y的近似变动程度大小.
有了这些预备知识,然后让我们来讨论P的变化对TR的影响.
纵上所述,dTR/dP就表示P变化一个单位时,TR的近似变动大小.在e=-1的点,带入dTR/dP=Q(1+e)公式,结果为0. 也就是说在这个点如果P的变化量比较小,近似地可以认为TR的变动是0.这就是所谓的"对于需求的价格弹性Ed=1的商品,经济学理论中将之称为单一弹性的商品。认为降低商品的价格或是提高商品的价格不会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造成影响".也就是说这对大多数需求函数来说是一种近似的说法(但对于PQ=C这种需求函数来说,这是一种精确的说法).
所以楼主的问题就在于近似的变动量和精确变动量的不一致.
如果们要对P的变动队TR的变动的精确影响,方法有二:
1.对dTR/dP求定积分.
具体来说,比如要求P从P1变到P2,TR的变动量,TR(P2)- TR(P1)就等于以P2,P1为上下限,以dTR/dP为被积函数的定积分.按照这种精确的算法对于PQ=C,这种需求函数因为dTR/dP恒为0,也就是被积函数是0,得出的结果就是0,也就是TR(P2)- TR(P1)=0,表现出价格变化对收入没有影响,但是其他类型的需求函数来说, TR(P2)- TR(P1)=0是不能成立的.大家可以用常见的线性需求函数来验证.
2.利用泰勒公式求变化量.
TR(P)的泰勒公式,因为涉及到高阶导数以及阶乘等比较复杂的数学表达式,实在不好贴上来,大家下去可以试试.
所以我们的结论就是,对经济学中那些结论是近似成立的一种表达(比如对发展速度的衡量精确的数学表达应该是(dY(t)/dt)/Y(t),而我们常用的是△Y/Y,这实际上就把Y的发展理解为离散的了),只要知道其本质是怎么一会事就可以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0 15:41:32编辑过]
你说的没错, 微分公式确实只能说明p×q=c的情况, 但是弹性恒为-1也就这么一中情况啊。
我早就说过, 对于一般情况是需要用积分的。
因为你不懂微积分, 所以你不知道点弹性怎么用。只要需求曲线是可微的, 每一点的弹性都是可以很简单的计算出来的, 正如你所说, 对于绝大部分需求曲线而言, 点弹性是处处变化的, 于是在计算收入变化的时候就要用到积分。
如果你知道如何计算积分和微分, 你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书上所说的结论。
你对于电弹性的所有评价都是因为你不懂得如何处理无穷小量而引起的。
经济学原理里之所以引入所谓弧弹性的概念纯粹是因为经济学原理的读者群确实有很多不知道微积分的。 而实际上, 弧弹性才是一个毫无用处的东西。
其实真懒的说这么多, 主要是看到最近问这个问题的人实在很多, 所以才说上两句。 我还是那句化, 老老实实的多看点书, 因为自己没搞懂就说别人错了是很荒谬的。 一些经济学原理的书, 比如SAMUELSON的书, 从第一版到现在差不多都60年了, 你难道认为这60多年来读这个书的人都比你笨?
我不否认有些书, 甚至教科书会出错, 但是象这样的问题是不可能错的。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