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劳动经济学
2036 2
2009-04-11
哈佛大学经济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预测在大萧条结束以前,世界将经历漫长的财政困难,甚至出现内战。

哈佛大学学者和金融危机导师尼尔.弗格森到访加拿大渥太华,发表了一些可能令最有信心的政策制定者感到不安的信息。  

“全球危机远未结束,才刚刚开始,加拿大不会成为例外”。.弗格松在参加公共政策思想库-加拿大2020发表演讲前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那些预期明年经济复苏的政策制定者和预测专家大概是在撒谎,以提高公众的信心,他说。这场危机最终将引起政治冲突,尽管不会是世界大战规模,但一样会是暴力冲突。  

“将会有流血冲突”  

美国国会最近通过经济刺激方案中只买美国货的条款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阿布扎比周一以低廉价格收购新星化学品公司是这种事情将要发生的一个信号,随着金融力量迅速地由世界债务国转移到世界债权国――即主权财富基金一方。  

今天许多的混乱是因那些以消费者价格膨胀为目的但同时有意无视资产膨胀的中央银行的失误造成的。  

劳伦斯 教授是哈佛大学的 历史 教授以及《上升的货币――世界金融历史》的作者,接受了环球邮报经济记者希瑟.斯格菲德采访。  

斯格菲德:加拿大领导人频频说加拿大现在正处在比世界其它国家更好的金融状况当中,因此在危机中情形要好得多。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弗格森:加拿大因为自己身的银行杠杆应用少,银行管理现在更加严格,住房市场并没有象美国那些处在泡沫当中,因此被认为是一个赢家。人们就很容易被诱使从中得出结论:加拿大在危机中将比美国受到的打击要小。但很不幸,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这是一场很不公平的危机。震中是美国,但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美国贸易伙伴遭到的打击将比美国更大。  

“人们认为美德它是自身的回报,除了从美德中获得自我满足外,你得不到任何其它回报。这是一场全球化的危机。因此,一个经济体越依赖于全球化体系,它受到的打击越严重。加拿大还不是最坏的。亚洲经济体今年将真正受到打击。但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世界。美国不会象大多数国家那样受到严重的影响。”  

斯格菲德:是不是因为美国拥有更多地资源来解决自身的问题使得美国能够以更少的代价逃过此劫?  

弗格森:“一部分原因是他们能够动用大量资源,以及他们能以比其它经济体更低的成本来应对危机,因为美国仍保持着避风港的形象,这让世界很不公平。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它给了我们次贷抵押,疯狂的证劵化,担保债务,雷曼兄弟公司,美林银行。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这场危机的始作俑者。可是,因为美国保持着避风港的形象,在全球危机中,投资者需要增加对美国投资。因此,美元重新恢复。因此,10年期国债收益下跌到百分之三以下。美国危机…巩固了美国作为避风港的形象这几乎是荒谬的。”  

斯格菲德: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中国对美国偿还债务能力失去信任,这个避风港的形象将会破灭?  

弗格森:“正如你所知,中美联合体(Chimerica)这个概念是我的一个设想。它是理解全球经济系统如何运转真正的钥匙,它出现至今近十年了。在《上升的货币》结尾部分,我怀疑这种关系是否能继续下去。如果它破裂了,那么各方都是输家,对美国如此,对亚洲而言更是。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关键之处。中美联合体(Chimerica)破裂双方将面临损失,这正是中美双方明确表示要致力于中美联合体的原因。”  

 “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是,中国上周在希拉里到访时说了许多令人宽心的话,仅仅一天前,财政部长盖特纳用可怕的“操控汇率”指责了中国”  

斯格菲德:为什么美国政府要象如此指责中国呢?  

弗格森:“显然,你必须认识到处理对华关系上,民主党有时比共和党更强硬。但是我想盖纳特应该聪明地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如果你再一次听到这个词从它嘴说出来的话我会感到很惊讶。”  

斯格菲德:希拉里访问中国改善了中美关系了吗?  

弗格森:“看起来是这样。中国方面的底线很清楚,他们一直清楚地表明了他们的立场。他们希望维持现状。他们不希望中美关系破裂。当听到盖特纳说操控汇率时,他们感到很震惊。他们充分利用希拉里的到访缓和关系并重申了他们的承诺。双边关系非常好。维持双边关系的决心现在非常重要。中国比美国更信任中美联合体(Chimerica)。”  

“他们没有别的办法,他们没有其它能及时采用的缓冲危机的战略。他们的出口正以可怕的速度收缩。他们想不惜代价来避免政策上大的变化。他们希望只要有可能,就要保证美国进口中国商品。他们希望汇率保持稳定,他们仍会购买美元…..至少从官方上来讲,中美联合体(Chimerica)还没有影响。但是,我强调“官方”是因为中国公众有相当多忧虑”  

“这是一场正在摧毁全球贸易的全球化的危机,它给中国政府带来了自30年前实行改革以来经历的最大挑战。”  

  斯格菲德:全球化会经受住这场危机的考验吗?  

  弗格森: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因为当你看看2008年最后一个季度全球贸易崩溃的方式――一些国家比如台湾(在美国、英国等大多数西方国家的文章里一直把台湾称为国家)它们的出口下挫了百分之四十五――这是大萧条型的收缩,我们现在正处在危机刚刚开始的前期,处在政治上真正引起打击之前,处在保护主义口号真正在公众中形成辩论之前。“只买美国货”这样的保护主义口号还只是开始,我们以后还会看到更多这样的事情。因此,我想现在有全球化瓦解的真正危险。  

 部分原因――这几年来我一直都在说――是因为它是一个脆弱的体系。它曾经就破裂过一次。我们上一次使世界经济以这种方式全球化是在1914年前,它最终导致了战争使整个体系崩溃。现在,我们正在显示人类能够不用战争来应对它。你可以通过膨胀房地产泡沫、使泡沫破碎、眼看着金融链条反应来使全球化瓦解。”  

 斯格菲德:应对这场危机暴力的解决方案是不可避免了?  

弗格森:将会有流血冲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程度的危机肯定会增加政治上的以及经济上的冲突。它肯定会使某些国家发生动荡。它将引起国内战争的爆发,这些冲突曾经处于休眠状态。它将推翻温和的政权并代之以极端的政权。这些事情完全可以预测。问题是会不会整体不稳定,回到政治风险上,如果你愿意,最终会导致地缘政治上发生真正大的变化。它似乎是不太确定的结果。我们已经讨论了中国和美国都不敢结束亲密关系的原因。如果俄罗斯想制造麻烦,普京似乎是这样做的,我仍然怀疑它能否真正会制造这样的麻烦,因为俄罗斯经济存在弱点。人们很难想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其经济不会被削弱,他们正拼命地试图阻止卢布跳水般地贬值。他们正用他们所有的储备来支撑卢布。这样是徒劳的,如果他们制造另一场格鲁吉亚危机。  

“当普京在达沃斯上发表演讲时,我对他的怒吼比他潜在的威胁印象更深刻,但他的确讲到了点子上,  

我还能想起来。在他的演讲中,他说象这样的危机将会鼓励政府采取进攻性外交政策。我不认为他是讲他自己,但他过去可能是这样。他说的没错,这是我们看到的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之一,当我们回到30年代,但是回到大萧条的1870年时代和1890年时代,虚弱的政府经常依赖更富挑衅性的外交政策,以试图巩固他们的地位。你可以通过打民族主义牌获得好处同时没有经济上的不平等,这是合理的。在未来几年里如果看到这样一些事情发生我不会感到惊讶。  

这正是我不把这场危机产生的危害看作与1914年或1939年相比的原因。很难想象会发生世界大战。甚至在最悲观的时候,我很难想象世界大战怎么可能发生,因为美国尽管有金融方面的困难,但它在军事方面处在压倒性的统治地位。  

斯格菲德:你说危机还处在早期阶段,但绝大多数政策制定者和国际货币基金正预测将很快结束。你和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弗格森:我的确认为他们是错误的。我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它年复一年的方案里一贯是错误的。绝大多数方案是错误的,因为他们建立的模型完全没有对应现实的世界。如果危机带来什么好处的话,我希望它将是对这些人依赖的荒唐模型的不信任,以及对世界运转方式更像历史的理解那样一种结果。  

我的意思是绝大多数这些模型,包括,我得知的,现在政策制定者们所使用的一个模型,都没有真正的足够多的数据来阐述。如果你最后结束这样一种假设:这次衰退将会象其它衰退一样即将结束,因为其它衰退并没有持续很长,所以这次也不会持续很长。但是,这次肯定不是一次衰退,是一次在某些方面其特点的确完全不同于我们在战后所经历过的。那些就是货币基金组织项目给出了2010年乐观数字的原因。那是默认设置。在我看来它就象驼鸟把头埋在沙子里,假设危机今年就要结束,因为,衰退就是这样的。  

这次危机完全不同,我们现在肯定知道,这是非常明显的。它是一场极端债务的危机,去杠杆化过程仅仅开始,美国消费者不会因为减税马上就到商场里购物。储蓄率将持续上升,这些过程具有极大的能量,它清楚地与我们以前看到的任何情况区别开来,包括80年代早期,包括73,74,75年。那些我们经历过的大衰退,是糟糕,但这次似乎肯定会更深并且更持久。  

斯格菲德:预测员们说他们会随着情况变化调整他们的方案,但是房产所有人、公司和政府正是将他们今天的决定建立在这些专家们告诉他们未来将发生什么基础之上。那么,如果这些预测是错误的,应如何做出决定呢?  

 弗格森:一种可能性就是他们不再相信那些数据。他们觉得那对提高士气有好处。这场危机事实是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方面的。我们在这里不去讨论数学方面的问题,我们不把人类当成计算的机器。我们讨论真实的人,人们的情绪影响个人的决定,当危机在这样大程度上发生,人们从贪婪转向恐惧是非常壮观的情景。  
 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政策制定者现在撒谎是为了鼓励人们,并阻止萧条变成自我应验的心理情景。那就是为什么它被称为大萧条。可能他们他们并不真正相信很快会复苏,但他们这样说是为了鼓励人们振作起来,如果他们一直这样说,可能人们会开始相信复苏,然后复苏会象变魔术般地发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21 23:02:00

我从07年2月爆出问题以来就关注金融危机,最初在参考消息上(大概07年2月份)看到一篇对性质判断恰当的文章,对金融危机的后果进行了充分估计。

但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对此轻描淡写。中国大多知名学者都对危机估计过轻,相反,最初被专家认为不专业的宋鸿兵,被骂为卖国贼的谢国忠,倍受争议的郎咸平,却能给出更接近实际的答案。

前段时间温总理也指出了这个问题,坦诚最初对形式判断不充分,所以前些天成立了外界传说的“中国最高智库”。为何在最关键时刻专家学者集体判断失误,令人深思。是学术水平不够?故意轻描淡写?迷信西方的主流经济学和制度?还是其它原因?

Chimerica的发明者弗格森的估计似乎很少得到专家的相应,因此一般老百姓并不知道。但他的估计大概是更真实的答案。

当明年通胀来临,需求却不景气(谁愿意消费呢?)。长期的滞胀可能无法避免。经济不景气不可避免的会带来政治不稳定。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1 23:07: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2 11:50:00

想起了当年王石的拐点论,他第一个宣称房价走入下降通道而且第一个开始降价,结果轩然大波千夫所指。这里的问题,不是什么说了真话,而是王石干扰了预期的形成,干扰了大众预期的形成,所以王石招了众怒。

预期的形成,圈内人预期的形成,圈外人预期的形成。

这个时候,如果大家都以为危机会很快过去,那就有可能避开一场真正的大危机。如果哪怕只有一部分人相信危机刚刚开始,那么,预期的自我实现会导致一场真正全球性的长期的经济实力重新洗牌,这一过程伴随的是大萧条、政治危机以及可能的军事危机。

圈内人的谎言(与无知)+圈外人的愚昧=集体无意识。这套政策,在中国叫做愚民政策,在西方叫做影响预期形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