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你现在讨论的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
现实中它还是得符合一定假设的,否则它就不是这门学科了。而经济学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那就是理性人假设。
在这个假设条件下,一般是不考虑人情冷暖的,他们只关注成本和收益。但是经济人关注人们的预期,认为这个会影响成本收益。
这种情况下,假如人情冷暖会影响人们预期进而影响成本收益的话,经济人同样也是得关注人情冷暖的。
只是他们更多是以预期的变动来形容。当达到能比经济大势更重要的情况下,更不能忽略人情冷暖的存在了。
经济学只是希望能以一种更客观,更理性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所以喜欢以成本收益度量。
显然凡是人都逃脱不了感性的束缚,所以我们也不能把它太“神圣化”,所以它可能也没你说的那么“好”。
你说的那个one hand & the othe hand”本来对错就涉及很多个标准的啊,各个指标所占的权重也不等。
谁都想要一个明确的“是”或“否"的答案,可是经济学家本来研究的大都是很复杂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问题。对错更难回答了。
通常只能在一堆既定假设基础情况下推出来结论,一联系实际时,它很多假设的局限性就凸现出来了。
经济学不是万能的,大多数人喜欢的是钱而不是经济学,也没有很多学科认为天下有白吃的午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