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2
管理会计研究中心
【管理会计文献速递---第53期】
企业社会责任会带来卓越的财务绩效吗?——基于断点回归设计的经验证据
研究背景
在第五十一期和五十二期的推送中,我们推荐了两篇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的文献,提到的股东利益代价观(the shareholder expense view)便是以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和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为主。事实上,无论是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还是行为后果,关于企业社会责任能否提升财务绩效的讨论恐怕都难以避免,然而现有研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未曾一致。学者们试图从多个视角和多种方法切入,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通常的做法是,用企业财务绩效(如Tobin’s Q,ROA等)对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如KLD评级得分)做线性回归以检验系数的方向及显著性,但这类做法的一大局限在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存在内生性,许多不可观测的因素同时影响着这两者,因此,大部分研究得到的因果结论仍待进一步检验。然而,要构造出理想的实验情境检验这一因果关系实属不易,于是本文尝试通过拟自然实验来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研究简介Caroline Flammer于2015年11月在Management Science杂志第61卷第11期发表论文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lead to superior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通过拟自然实验对比了支持企业社会责任的股东提案(以下简称CSR提案)恰好通过和只差一步没通过(close call)两种情况,类似于将企业社会责任表现随机分配到企业,通过断点回归设计(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design,RDD)的方法处理,较为有效地削弱了与企业特质相关的内生性问题。文中CSR提案数据分别从RiskMetrics和SharkRepellent数据库中获得,整理后涵盖1997-2012年美国上市公司与企业社会责任有关的2729份股东提案样本(提案样本信息包括公司名称、股东大会日期、提案内容、投票结果及投票率),提案大致分为两类内容:社会问题(例如反对种族歧视政策的实施)和环境问题(例如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共涉及1845个firm-year样本。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投票率浮动在50%上下的CSR提案样本(close call proposals),经统计有61份提案的投票率在45%-55%区间,122份提案的投票率在40%-60%区间。其他企业财务数据来源于Compustat数据库。借鉴Cunat et al.(2012),作者采用断点回归设计方法,设置虚拟变量pass(自变量,pass=1表明CSR提案恰好通过),应用投票率和其他控制变量的三阶多项式并考虑固定效应,估计CSR提案的恰好通过对企业财务绩效(因变量,用股东大会当天的股票超额收益衡量)的影响效果。本文还做了大量的补充分析以增强结论的稳健性,如替换财务指标为ROA、ROE、Tobin’s Q,增加长期指标等等,同时还考察了销售收入、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支出等指标以探究绩效提升的具体路径。
文章研究结论表明,与只差一步没通过的CSR提案相比,恰好通过的CSR提案显著增加了股东价值,从而证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项有价值的活动。进一步地,文章检验了提案表决恰好通过后股东价值的增加与提案表决前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的企业,提案恰好通过之后的股东价值增加更大,进而说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具有边际回报递减的属性,即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凹函数(concave)。之后,本文还检验了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股东价值的路径,发现恰好通过的CSR提案对表决后年度的经营绩效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这一促进作用是通过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和销售收入(sales)的增加实现的,表明这些提案是通过改善员工满意度以及提高客户满意度的路径实现了财务绩效的提升。
创新与贡献本文最大的创新点在于运用断点回归估计考察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已有的较为贴近因果关系考察的相关研究如Dowell et al.(2000)、Lev et al.(2010)、Preston and O’Bannon(1997)、Waddock and Graves(1997),这几篇论文采用的是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Granger causality tests),但这个方法仍然不能代替自然实验和拟自然实验方法检验因果关系的权威性。因此,在众多讨论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文章中,本文是极为少有的运用严谨计量经济学方法直击因果关系目标的研究。
研究启示本文的主要局限之处在于样本量太少,由于只选用提案投票率处于临界值的样本,文中的CSR提案样本并不足以代表CSR提案全样本的平均水平。尤其从作者给出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在获得的CSR提案全样本中,大约75%的提案投票率不足20%,表明股东并不特别重视这些提案。而投票率恰好超过临界值的提案样本却获得了股东的超常支持,作者进一步发现,这一部分提案样本存在特殊性,即提案内容涉及到了员工满意度和环境保护,且投票支持陈述反映出更多的财务绩效考虑,提案企业大多处于和员工及顾客关联紧密度高的行业。因此,本文采用的计量方法值得借鉴,然而结论的普适性需要谨慎对待。在更为广泛的应用层面上,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仍待进一步探究。
原文信息Flammer C. Do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lead to superior financial performance? A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approach [J]. Management Science, 2015, 61(11): 2549-2568.
原文链接
http://pubsonline.informs.org/toc/mnsc/61/11
编者信息
苏朦,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博士生,中国管理会计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管理会计、企业环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