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26.3 地球潮汐的形成原理不会违反内因论吗?
李开乐
摘要:没有地球对于各天体的相互吸引力就没有引潮力;只因地球有了自转,引潮力的着力点才会在地球的纬圈上移动,从而,往上拱起海水的位置才会跟着在地球的纬圈上移动,这才形成了目前的动态海潮。所以,潮汐形成的内因依然是地球本身。
在“自然与人-26.2”中称为“引潮力”,这从表面上看,似乎地球潮汐的发生完全是由外天体所引起的,这样子看来不是与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内因的观点相违背了吗?很多人也确实误认为潮汐就是完全由月球等外天体引起的。看看下面的分析就知道不是的!
首先一点是,如果没有地球本身对于各个天体的相互吸引力,以及地球自己绕着地球与天体公共质心进行公转产生了惯性离心力,又何来的引潮力呢?所以,引潮力的产生是地球和外天体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地球是不自转的,那么,引潮力就只能使地球上正对着外天体方向的海水(或其它流体)静态往上拱起,是绝对不会有目前这种动态的潮汐发生的。只是因为地球有了自转,引潮力的着力点才会在地球的纬圈上自东向西匀速地移动着,从而,往上拱起海水的位置也就只好跟着在地球的纬圈上移动了,这才形成了目前这种动态的海潮。
虽然外天体的作用对于海潮的形成也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如果没有地球本身的作用和自转就更加不行。在此,也明显看出了外因也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说,潮汐形成的内因依然是地球本身。
另外,假如全地球表面没有陆地而是都布满了很深的海水,那么引潮力的作用是使得全地球的海平面变成了一个椭球的形状。正对月球方向的引潮力比较大,因为它由地球绕着地月公共质心进行公转的惯性离心力与月球引力两者合成,而反方向只有前者。每天地球自转一周,在某个固定的地点上也就产生了两次涨落潮,正对月球时的潮水会涨得高一些。这就是说,一个昼夜里,在同一个固定的地点上,移动过两个波峰和两个波谷,但原有的海水还是在附近并没有因为潮汐现象而流动得太远。协助产生最大引潮力的天体(月球)所正对的地球纬度上的各地当然潮水最大,距此纬度越远的其余纬度就潮水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