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3200 0
2015-12-02

自然与人-11.9   月球的运行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较大交角的成因

李开乐

    摘要:由于地球在诞生月球时已经不像太阳那样是全流体性质的了,因此,地球并不是从赤道附近垂直喷射诞生出了月球,这便造成了月球的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有二、三十度的交角,后坐力又改变了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成为23.5度


    太阳与行星是母子关系,地球与月球也是母子关系,但是,看一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关系,就知道两者的情况很不相同了。月球的运行轨道面是与地球赤道面交成了一个20~30度的角(月赤纬的变化角度),所以在每个月亮月(阴历月)里所看到的月亮,都在地球的南纬二十几度到北纬二十几度之间变化着。为什么月球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倾角,而不像八大行星的公转运行轨道那样都倾角很小呢?这正说明了地球诞生月球时,并没有像太阳诞生八大行星那样具备了那两个条件,即:诞生月球时地球不是全流体状态;地球不是从赤道附近垂直喷射诞生出月球。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地球在诞生月球时已经不像太阳那样是全流体性质的了。

    具体地说,如图11.9所示,在地球诞生月球时,虽然地心附近热核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也是挤开了熔液在赤道截面上顺着径向方向OE来到了A点的。但是,由于地球表面层已经半硬化了,上冲力便无法立即将半硬的表面层均匀地向上顶开。于是,气体只能暂时聚集在A点附近,一直向上用力坚持着,并使气体越积越多,聚成了以A点为中心的大气团。由于地球表面层的硬化程度并不很均匀,有些地方显得特别坚韧,因此,最后整块被掀开而飞走的地球表面层的质量中心点也并不正好在赤道附近,而是在南纬约10度B点(从后面我们将要讨论的地球海陆分布的内容,就可知被喷射出去的地块的中心位置应该偏在南半球一侧)。所以,当月球最后完全从地球被断离出去的时候,上冲力 F箭头.jpg 的最后出力方向,是从A点向着B点将整块地球表面层推离了地面,并沿着BD方向直升太空的,于是月球的运行轨道面,便与地球赤道面交成了一个BAE的角(约2030度)。对于地球自己,由于这样子喷射出了月球,喷射时所产生的后坐力(反冲力)- F箭头.jpg ,就会沿着AC方向将地球向后猛推了一下,使自转的转动惯量方向也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自转轴的方向。地球自转轴的方向从喷出月球前的0度,到喷出月球后变成了23.5度,这完全是可能发生变化的角度。

图11.9.JPG

11.9:地球喷射月球角度示意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