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14.2 用量的比较来理解八大行星的“大”和太阳的“喷”
李开乐
摘要:八大行星的质量虽然都很大,说是由太阳喷射诞生出来似乎不可理解。但是,太阳系里所有大行星的总质量也只有太阳质量的1/740(只占0.135%)。行星们的质量相对于太阳那么微小,“喷”才是它们诞生的最合理途径。
从表面看,八大行星的质量都很大,说是由太阳喷射诞生出来似乎不可理解。但是,只要简单比较一下就好理解了。近观行星们虽然都是大家伙,但太阳系里所有大行星的总质量也只有太阳质量的1/740,还不够0.2%(只有0.135%)。最小的水星只有太阳质量的六百万分之一,最大的木星也只约为太阳质量的千分之一,地球是太阳质量的三十三万分之一。行星们的质量相对于太阳那么微小,“喷”才是它们诞生的最合理途径。看看如今的太阳耀斑和太阳风都还那么强烈,想想太阳被诞生初期的更加无比强烈的热核反应,爆发出了比现在还不知强烈多少亿万倍的太阳风,在那个极度强烈的电磁输送通道里,每一次(更合理应该是若干次累加在一起)将如此微小比例的一颗星球的物质喷射出来应当是易如反掌的事吧!近看是大爆发,喷出大熔液球,远看不就好像初出熔炉的钢水喷出“火星”一样嘛!我们现在从星空中用肉眼看几颗大行星,也不就是几个小星点吗?按照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太阳和各个行星的直观视觉的比例关系,其实就很像旧时农村补锅师傅在补锅时,那一小勺铁水与其周围八方喷射的火星的关系了。只要结合这些日常见得到的自然现象或者生产生活现象加以比较和思考,事情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的一次太阳风爆发,尚且能喷射出数以亿吨计的带电粒子,而且喷射到海王星轨道半径4、5倍远以外的地方去;在太阳诞生初期,经过了无数次太阳风爆发过后,从那个强度大得不可想象的,无比强烈的电磁输送通道里,先后总共才喷射出了0.135%那么小比例的物质,这其实一点都不值得大惊小怪。从这些数字的比较,就更说明了我们的核球喷射论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是合情合理的天体诞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