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存在引进FDI对本土企业的影响问题,到底引进FDI效果如何呢?高技术产业是中国目前被FDI控制最牢固的产业,下面从数据方面给出自己的分析。
以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为例,2007年三资企业增加值份额达到90%以上,而通讯设备为70%。按照一些标准,这肯定出现了产业安全和本土企业被排挤的情况。请大家假设一下,如果没有上世纪90年代外资的进入,以十几年前中国的禀赋条件,中国会被排除在世界高产业发展之外,并不会因为保护本土企业就自己发展起来了。在发展之初,中国不具备高技术产业的配套基础,FDI如何能从本地购买配件呢?采取大进大出的加工贸易无法避免,可以说引进FDI是中国现实禀赋条件下的最佳选择。让FDI来投资,并且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税收,从1995~2007年,在外商高技术产业中从业人员增长了400%。并且实实在在产生了溢出和竞争效应,请看目前进入制造业500强的通讯企业(资料来自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发展报告2007》):
1摩托罗拉、2天津中环电子、3华为、4北京索爱、5三星、6中兴、7普天、8上海贝尔阿尔卡特、9深圳创维、10三胞、11比亚迪、12侨兴、13华宝通讯、14UT斯达康
在这个行业中,开放之初是摩托罗拉独霸天下,现在FDI、国有、民营各占1/3之一,目前我国通讯设备产量已占全球的50%,正是激烈的竞争造就了中国在通讯设备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其他产业也有类似情况,可以说中国世界工厂的造就FDI功不可没。但发展有阶段性,以中国现实条件和发达国家直接对比,既不现实,也不科学。外商投资是逐利的,在投入巨额研发费用,承担各种风险后,难道不该获得合理的盈利吗?并且FDI的盈利近年来一直下降,资产利润率从30%降低到22%左右。
这些产业外资进入后,本土企业会经历受到冲击-学习-追赶-发展的过程,如果本土企业不受到冲击、市场份额不下降反而不正常。在高技术产业,开放的产业如电子通讯、计算机等,虽然国有份额下降,但民营企业的份额都在不断上升。从1999~2007年,国有企业在高技术从业人员中的份额从59%下降到14%,增加值则从47%降低到不足13%。三资发展迅猛,企业从业人员和增加值的比重都迅速上升,分别为60%和62%左右。最值得关注的是其他类型企业的从业人员和增加值比重都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目前占据高技术展业份额的25%左右,几乎是国有高技术企业的2倍,民营企业已经对FDI产业了明显的竞争效果,FDI要在中国立足,必须拿出更先进的技术来,一些无法生存的FDI已经出现了撤资或者产业转移。这次金融危机可能会造成FDI减少和国际保护主义的抬头,保护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就业。所以我们该担忧的是FDI的减少情况下我们的产业升级,而不是担心人家太强大了。
世界经济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国家不能在所有产业上都有优势,在一些产业上本土企业优势下降很正常,否则又回到闭关锁国、建设独立自主产业体系的年代了。关键是政府不要在对外资都开放的领域,还对民营企业限制。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不二法则,从资料看,我担忧的是国有企业仍在不断谋求保护和垄断利益。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13 19:42:2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