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938 1
2016-02-26

资料摘自:网络

经过近四年的缠斗,鸿海集团终于击退日本官民基金「产业革新机构」等对手,抢下夏普的经营权。高达七千亿日圆的收购代价,与变数横生的缠斗,凸显了郭台铭势在必得的决心。此案创下外资收购日本大型机电品牌之首例,突破保守、排外的日本企业高墙,也引起全球产经界的注目。

此案虽被称为「鸿夏恋」,其实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激烈商战;它影响的不仅是鸿海与夏普两家企业,对全球苹果供应链、面板业及台日产业的走向,都将有长远影响。对鸿海而言,这次并购,是布局面板产业、白色家电及巩固苹果供应链的胜利。然而,以七千亿日圆的代价收购市值二千亿的夏普,也可能对鸿海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甚至拖累其获利。

夏普对鸿海迟未点头,除了百年品牌拱手让人的民族情结外,它不甘心的是自身的技术不输人,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也拥有关键技术,却在市场上节节败退。夏普最终低头接受鸿海并购,主要是鸿海提出的振兴夏普方案含金量最高,让夏普股东和债权人难以抗拒。

在收购过程,日本官方、企业界乃至夏普本身,都表露出欲迎还拒的矛盾心理。夏普最初只想得到鸿海的资金奥援,二○一二年它邀鸿海入股不到十%的股权,但当鸿海想要进一步掌控经营权时,夏普与日本业界的抗拒就一一浮上台面。

日方与夏普最大的顾虑,并不是鸿海能否帮夏普振衰起敝,而是担心夏普的关键技术外流,影响国家科技竞争,并损害日本的经济竞争力。其背后,当然还有与中国大陆竞争的心结。尽管鸿海是台湾的上市公司,但日本业界担心鸿海以大陆为主要生产基地,夏普的技术终将辗转流入大陆。

也因此,夏普最后虽同意出售,但对保护专利不外流及员工权益等,设下了不少但书。外传鸿海已同意接受夏普条件,提出一千亿日圆保证金,作为鸿海履行此收购案条件的「押金」。但昨天傍晚鸿海宣布暂缓与夏普签署「最终协议」,其目的,就是要确认双方同意的条件没有落差,以免大意失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2-26 15:28:1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