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686 9
2009-04-18



    新书简介

价值、利息和经济周期原理
王志成
wjc19600229@163.com

        本书的目的

       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史,经济学作为一门比较有系统的学说诞生于亚当·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1776年。此后经历了二百多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经济学又产生了众多的分支和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学派。相对其它学科而言,如果说像物理学这样的自然科学一直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话,那么显然经济学也始终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但这里的问题在于,像物理学这样的自然科学不论怎么发展其内在的基本原理一经确定后一般就不会被轻易地否定,并在一定的实用范围内总是有效的;要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更多的是表现在随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深入或扩大又得出了某些具有新的理论性质的结论。这种结论也许还包括在基础方面的变革或补充,例如近代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就是如此。不过经济学的发展途径就异常曲折,不论是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还是处在同一时期的经济学家都有可能秉承着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经济观点,为此非得要用派别划分不可。在物理学界一个自称是物理学家的人又隶属于不同的物理“学派”那就不可思议了,这顶多是在探索过程中由于原因或结论还没有确定暂时会存在着某种意见分歧而已;并且期限一般不长,分歧也不普遍和不那么错综复杂。由此我们不难想到,在经济学中一定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方面的分歧就更加严重,因此可以说整个经济学都是相当有争议的。
       事实就是如此,人们普遍认为宏观经济学缺少微观基础,在微观分析方面也没有达到完全一致的程度,这也是在经济学中之所以有众多派别的根本原因。也正因为此,正像有些批评者指出的那样:“经济学是一门有争议的科学,不仅它的各种理论、模型和方法,更值得注意的是,它作为一门科学的地位,都受到了争议。”[1]
       由于这些事实的存在,所以在以往的经济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情况:经济学不像其它自然科学那样在研究过程中所要面对或研究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反倒通过“研究”使原本很简单的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实际上,起码在二百年来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很多经济问题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比如像“劳动”、“生产”、“分配”、“价值”、“价格”、“需求”、“效用”、“货币”、“资本”、“利润”、“利息”、“就业与失业”、“供给与需求”、“通货膨胀”、“经济周期”、“经济增长”等等的基本概念的意义并没有完全统一,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总要或多或少地从这些基本问题出发。也可以这么认为,绝大多数的经济研究其实都是在围绕着这些基本问题做着各种各样的解释,除了研究方法和结论有所不同之外始终也没有离开过这些基本问题;谁离开得越远,谁的研究就越显得空洞。当然,在经济学中就没有那种非常明显的所谓“前沿”问题。这就像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17版的告别辞所说的那样:“让我们惊讶的是,尽管时间是一个十年接着一个十年地流逝,但是经济学所要解答的问题的实质变动却微乎其微。正如一位老校友曾经发出这样的感叹:‘在经济学领域,所改变的东西只是答案而不是问题本身。’事实上,21世纪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和20世纪60年代乃至更早30年代的问题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所忧心的增长、稳定和分配,也正是昨天所担心的三大问题,即,经济增长令人满意吗?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否得到了控制,经济增长的果实能否在全国公民中公平地分配?”[2]这还可以用考德威尔引用哈奇森的话来概括:“事实上,经济学家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在用趋势、倾向、模式或暂时的常量作为预测的基础,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真正恰当的、无可争议的规律可以利用。”[3]科斯甚至认为:“自从《国富论》出版以来的两个世纪中,在我看来经济学家的主要活动似乎是填补亚当·斯密体系中的空白,修正他的错误使他的分析更为精确。”[4]对此我们可以形象地比喻为,自从亚当·斯密写完了经济学的主程序之后,经济学家所做的工作都是在打“补丁”,并且已经补丁摞补丁,经济学就是这样一种补丁不知要比主程序大多少倍的学问。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很明显,从简单的类比和反推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这只能说明在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还没有被发现,或者说发现了其真正的意义也没有被充分地认清或理解,为此构筑于非基本概念之上的推论自然涵盖不住本应面对的全部基本事实。这就好比盲人摸象一样,每个人的感觉并非不正确,但单方面的推论就容易以偏概全。例如,我们可以这么思考,所谓的“效用”到底可不可以测量或量度?如果不能,那我们怎么又能定量地确定“效用”与其它经济变量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效用”函数还能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为此我们经常用到的需求概念就没有基础了,基于之上的研究必然会得出某些似是而非的结论;即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正确,即使“正确”也必然会受到某些不合理的先决条件的限制。如果能的话,那就给出有充分根据的理由和结论;同时这种结论只有在“真正恰当的、无可争议的”情况下才表明是正确的,否则其研究必然还不彻底。
       如果说像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早就由古典时代进入到了现代的时代,其研究方向已经跨越一些基本事实很远,并在不断地向着更复杂的问题迈进,那么完全可以认为经济学还停留在其古典时代。以往的经济学确实还不具有完整的推论和预先的判断以及应对各种问题的能力,甚至等问题出现了其原因也未必能够解释得清,因此经济学还没有成为现代意义上可以运用自如的科学。
       本书的目的正是要通过新的研究使之成为真正的科学,或起码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最次也要为经济学开辟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本书从效用量化和生产量化的角度入手,要对价值、价格、利率、就业、经济周期等等这些基本的经济学问题进行广泛的研究,进而为经济学重新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在阐述基本理论时我们还要研究很多实际问题,以期为现实的经济提供改变的正确理论依据和可行的策略。概括地讲,通过本书的研究,我们要探讨经济学的微观基本原理到底是什么,在宏观经济学是否还有其独立的作用原理,微观与宏观的原理又有着什么内在的联系。总之,我们一定要寻找出经济学中的那些具有一致性的基本原理,尽可能地重新编写一个主程序,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深入研究各种主要经济问题并为解决问题给出正确的及有效的答案。

       《价值、利息和经济周期原理》发表在:人大经济论坛 宏观经济学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44081-1-1.html
--------------------------------------------------------------------------------

[1] 迈凯主编:《经济学中的事实与虚构:模型、实在论与社会建构》,李井奎等译,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11页。
[2] 《经济学》第17版,萧琛主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年,第606页。
[3] 《哈耶克评传》,冯克利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第447页。
[4] 《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讲演集1978-2007》,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宏昌、林少宫编译,2008年,第364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19 08:20:00

好书,怎样可以弄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9 10:44:00

在本站下载:宏观经济学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44081-1-1.html

或来信给你发送:wjc19600229@163.com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9 11:49:00
十分的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3 21:23:00
    不客气!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14:23:00

投6篇是不是太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7 18:32:5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