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6286 119
2009-04-19

现代金融学的荒诞——金融危机的诱因

文/圣弈投资

Ø        引言
    金融危机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金融领域,不免会产生很多疑问。金融业是收入最高的行业,所聚集的人才也是最优秀的,怎么就闹出这么大的危机?难道他们就不懂得防范风险吗?或者他们不会分析风险吗?我通过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学习与研究,逐渐明白了其中的玄机。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代金融学中其实充满了荒诞,很多理论简直可以说是胡作非为,故弄玄虚,最后害人害己。那为什么以前没人提出质疑呢?因为那些理论晦涩难懂,真正明白的人也懒得去较真。这样,就使得这种荒诞的风气在金融学领域不断地蔓延,最终导致爆发出如此之大的危机。本文旨在探讨在现代金融学领域,流行着怎样一些风气。
Ø        实战派投资大师对一些现代金融学理论的评价
    显然,实战派大师和那些以研究金融学为生的学者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关注金融学的目的是为了在现实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并有效地规避风险,然而后者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而想方设法地去提出新的学说。前者是从理论到实践,而后者则是从理论到理论到理论到理论……。
    关于有效市场理论,沃伦·巴菲特曾说:“对于那些轻信有效市场理论的学生和职业投资人来说,我的投资方法绝对是有害的,但正是这种‘有害的’投资方法让我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关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巴菲特曾说:“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只是告诉你如何求平均值,但是我想几乎所有的人在小学5年级的时候就会求平均值了。”
    索罗斯对于“随机漫步理论”非常不屑一顾。他说:“我已经用连续12年超过平均收益的业绩证明了它的错误。投资管理机构可能会强烈推荐指数化证券投资基金,而不鼓励进行特殊的投资,这并不是因为不可能获得高于平均收益的超额回报,而是因为它们没有这个能力。”
Ø        定理和定律的泛滥
    定理和定律在自然科学界被广泛使用,并且是有严格区分的。定律是指从自然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些规律,并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而定理只能由定律推导而来。然而在金融学领域,这两个词汇被混淆并泛滥地使用,很多所谓的定理定律其实既不能作为定理也不能作为定律,而只不过是一些人的主观臆想。比如“MM定理”(Modigliani-Miller定理),它假设存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使企业实现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努力最终被投资者追求最大化投资收益的对策所抵消。换言之,企业选择怎样的融资方式均不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无关的。但现实中企业债务分布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如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金融业有较高的负载率,广告业、制药业等负载率却很低)。
    我们不禁要问,既然理论与实际情况很不相符,怎么还能叫定理呢?难道经过了一定的推理就可以称为定理了吗?
Ø        无意义的假设和脱离现实的模型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也使用假设和模型,但那些假设都是意义的而且有限制的,以保证根据假设构建出的理想模型和现实相差并不太远。从数学的角度来说,就是理论与现实的差异只能是高阶小量。比如理想气体模型,如果不要求精确计算的话,完全可以用它来处理现实问题。然而金融学中的很多模型与事实却相去甚远,原因就在于使用了一些豪无意义并且扭曲事实的假设。比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构建该模型的假设之一是:投资者对证券的收益、风险及证券间的关联性具有完全相同的预期。我想,像这样的假设不仅仅是毫无意义的,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构建在这种假设之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怎能与事实相符,可以说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
Ø        跑调的经验主义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谋求做出优化的资产配置,但它所使用的一些方法竟然是用历史经验数据代替变化难测的未来数据。比如β系数,按照投资组合理论的定义,β系数反映证券或组合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所以,当预测牛市到来时,应该选择那些高β系数的证券或组合,这些高β系数的证券将成倍地放大市场收益率,相反,在熊市来临之际应该选择低β系数的证券或组合。当然,如果β系数是固定不变的,这将是一个多么有效的方法。然而事实恰恰相反,β系数也是在变化的,而且是难以把握和预料的。所以使用这种方法配置资产其实是有危险的,因为它麻痹了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防范。
    还有权证定价理论Black-Scholes模型,采用标的股票价格的历史波动率来为权证定价。难道波动率就不会再变了吗?真是可笑的做法!
Ø        自欺欺人的投机取巧
    在债券资产组合管理理论中有一个“单一支付负债下的免疫策略”,又称“利率消毒”。据说这种策略可以使投资者在利率变动时不仅不会遭受损失,还总能给其带来一些盈余。多么诱人的理论啊!可惜事实上,利率消毒是有假设条件的。它要求市场利率期限结构是水平的,并且变动是平行的(即利率不论是上升还是下降,所有期限的债券都以相同的基点数变动)。然而在现实中利率期限结构呈水平状的概率很小,呈平行变动的概率更小,利率消毒的前提假设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对于提出这种理论的人,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我只能给他一个提议,干脆去研究假如股票将按照正弦曲线波动,该如何投资?那样的话绝对比研究债券更具有吸引力。
Ø        自我麻痹的机械主义
    在金融领域,风险无处不在,所以防范风险是重中之重,但防范风险绝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它简直可以说是一门艺术。然而现代金融学的某些理论却让这门艺术变成了机械的数学计算,它就是著名的“风险管理VaR方法”。
    VaR方法企图描述市场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但市场有时会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些事件会导致投资资产出现巨大损失,而这种损失是VaR很难测量到的。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尽管VaR方法存在如此严重的漏洞,但它却在金融领域被广泛地应用,成为金融市场风险测度的主流。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的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养老基金将VaR方法作为风险管理和控制手段。30国集团(G30)把它作为处理衍生工具的“最佳典范”方法进行推广。
    由此可见现代金融领域已经荒谬到何种地步,这样一种出于思维惰性的,机械的,脱离实际的方法,竟然被当作权威的,标准的规范。这种机械的评价风险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在防范风险,而只是在麻痹人们对真实风险的警惕性。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目前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是由一些复杂的金融衍生品所产生的巨大泡沫所引起的。于是人们不禁要问了,难道像雷曼那样的世界级的大公司在此前就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怎么会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这无疑是对于现代“规范的”,“严格的”风险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巨大讽刺!当大家了解了VaR方法的本质,就不难理解其原因了。
    有人说“最大的风险就是不知道风险”,但我觉得这绝不是最大的风险。最大的风险应该是“用貌似权威的方法去评定风险”,因为防范风险是一门艺术,艺术怎能用所谓的权威的方法来评定呢?

综上所述,金融学领域存在如此之多的不良之风,爆发金融危机其实是在所难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19 12:13:00
感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19 12:33:00

最大的风险应该是“用貌似权威的方法去评定风险”!

这个世界貌似权威的部门与机构与人太多了!

专业机构专业人才权威机构没有道德没有制约时进行欺骗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1 10:52:00
有没有正规刊物愿意发表此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1 11:52:00
发表了这种民科文章还能叫正规刊物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1 16:35:00

什么叫民科文章?

哪点说错了?哪点业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