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009-4-28 16:01:00
以下是引用cntjphy在2009-4-28 15:16: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remlus在2009-4-28 12:48:00的发言:
如果一价定律没有用,那华尔街靠什么套利赚钱。

如果一个人真的会套利的话,那他一定不会告诉别人,否则大家都会套利了,谁套谁的利啊?

所以有关套利的学科基本都是忽悠人的。

巴菲特、索罗斯是真正的套利高手,但他们的套利秘诀是不会告诉别人的。

可以说被公开的套利理论都是没什么用的理论。

说你没弄懂你还不相信,你自己打听打听,我们国家之前的有过权证,那些券商创设权证是在干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21:33:00

说你没弄懂你还不相信,你自己打听打听,我们国家之前的有过权证,那些券商创设权证是在干嘛。

首先,创设权证和狗屁一价定律有什么关系?

其次,创设权证就一定能赚到钱吗?就没用风险吗?

在次,套利行为的存在就能证明你们那些套利理论的正确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8 21:43:00
以下是引用cntjphy在2009-4-28 21:33:00的发言:

说你没弄懂你还不相信,你自己打听打听,我们国家之前的有过权证,那些券商创设权证是在干嘛。

首先,创设权证和狗屁一价定律有什么关系?

其次,创设权证就一定能赚到钱吗?就没用风险吗?

在次,套利行为的存在就能证明你们那些套利理论的正确吗?

呵呵,OK了。问出这些问题你的水平又下一层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9 19:02:00

呵呵,OK了。问出这些问题你的水平又下一层次了...

金融工程学的水平越高,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越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0 00:58:00
以下是引用cntjphy在2009-4-29 19:02:00的发言:

呵呵,OK了。问出这些问题你的水平又下一层次了...

金融工程学的水平越高,在错误的道路上走的越远。

如果应用出现一贯错误,那只说明应用者没有真正理解金融学,属于应用错误而非理论逻辑错误。

其实我也比较反感目前“金融工程学”这个泛滥称呼,有啥工程,一个“金融学”就通吃了。非要弄出个“工程”,名称搞得像高科技,做出来的很多却像捣浆糊捏面人。

工业界整出的一些条款复杂的产品也确实有商业欺诈之嫌。我觉得金融学的高境界高技术并不是去学会设计出没几个人能看懂的复杂产品,然后忽悠着把它卖给看不懂它的客户。这只是贪婪的高级骗术,而非智慧。这次金融危机中的某些复杂到连设计者都很难理清内部关系的证券化产品、还有这段时间出事的累计期权等,可能都属于这种类型。

正规金融学定价中用到的数量和技术方法丝毫不亚于什么工程,其中一个小领域就够一大群人研究好些年了。股票最简单了吧,定价却要比那个复合奇异产品要复杂多了。越简单的东西越难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30 8:42:3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0 08:12:00
LZ说错了。运用极值理论和压力测试就可以克服VAR的缺点了。至于CAPM的问题,可以用三因素模型和时变模型加以克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0 12:12:00
以下是引用hanceland在2009-4-30 8:12:00的发言:
LZ说错了。运用极值理论和压力测试就可以克服VAR的缺点了。至于CAPM的问题,可以用三因素模型和时变模型加以克服。

明明是错误的东西,为什么还要想方设法地去维护?

不要以为我不懂,你说的那些方法真的能弥补克服原有理论的荒谬吗?

我发现许多学金融的人都是只会迷信权威的庸才,殊不知你们迷信的权威其实是一帮只会胡作非为的蠢才!

整个金融学的风气真的很腐朽,我为什么敬佩物理学的大师,因为物理学大师对学生说的最多的就是想办法超越前人,勇于挑战权威,甚至希望有一天学生能够推翻自己的理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30 12:13:1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5 18:26:00
推翻“一价定律”,批判“弗里德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5 18:26: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5 20:32:00

金融学是理论不是教条,你完全可以设计一套不依赖线性定价(一价定律)的体系出来嘛。又不是没人做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10:10:00
很快我就会写一篇文章,彻底推翻“一价定律”,让一价定律从此成为人们的笑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14:17:00
很快我就会看到一篇文章,叫彻底推翻“一价定律”,让写这篇文章的人从此成为人们的笑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16:42:00

我看金融的理论越多越和楼主有同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17:37:00

知识就是力量,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15:25:00
good wor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1 13:38:00

深刻,有水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09:44:00

模型是一种工具,是金融机构在进行经营、管理、评估时所用的手段与工作语言,如果没有这些模型与理论,金融机构里面的人就没有沟通的基础了。呵呵,就像语言一样,他是我们沟通交流的工具,没有了语言,或者语言不同,没法沟通。

没经验的人关注模型与数字,初学金融的人以为掌握了模型就掌握了世界。但实际中没有哪家机构是单纯依靠这些数字进行管理的,金融机构的人关注数字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在使用一个模型的时候,首先关注的是模型的缺陷,使用这个模型可能出现哪些问题,可能给机构带来什么风险。他们在使用模型的过程中,会逐渐对数字形成一种经验式的判断模式,并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

实战派与理论派确有很大不同,这是因为每个人都要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做些什么,但如果没有理论派,恐怕很多衍生产品现在还不是普及的产品。

不妨就拿期权来说说,楼主说“还有权证定价理论Black-Scholes模型,采用标的股票价格的历史波动率来为权证定价。难道波动率就不会再变了吗?真是可笑的做法!”

楼主,你的质疑很对,真实的期权交易也确实不是采用历史波动率来定价。在市场里,交易员们对期权的报价是波动率,也就是implied vol.,交易员们看期权的价格,看的其实是波动率。而BS做什么用呢?它就是使用隐含波动率把价格反推出来,因为这个模型里唯一的一个市场变量(其他的变量比如利率,执行价格等都是确定的)就是波动率。这样,交易员只需要关注一个数字,就可以得到期权价格变化,对他们来说很简单,所以期权交易得以普及。有很多模型会得到更精确的定价,但这些模型需要使用更多的变量,所以这些模型可以作为后台定价的工具,而不能作为前台交易的基础。

你知道模型,你知道模型的缺点,不过你不知道市场是如何使用模型的就着急冲进来批判,到最后,可笑的只能是你自己。

VAR模型也只是一种工具,机构在实施VAR的时候,他们需要不断观察VAR的数字,并将数字与经验逐渐结合在一起。你可以说VAR有很多测量不到的东西,对,因为VAR本身就不是针对极端市场事件设计的。金融机构里的人也知道这个缺陷,所以他们使用别的工具来观察厚尾。他们使用的是一整套的工具来管理,这里面包括很多模型,很多方法,以及长期的经验。他们绝不是单纯使用数字。

再说一句那些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员,设计这些产品的人都知道这些产品的风险,国外的那些金融机构也知道这些风险,只不过在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平衡的关系上没有把握好。呵呵,其实在07年以前的市场中,很多事情是身不由己的。业务部门知道这些风险,但他们要的是现实的利润,他们有指标的压力,奖金的刺激。风险管理部门知道风险,但在机构内部的争论中,最终把握业务发展与平衡的不是他们。这些问题,等你到了一家金融机构,你就知道了。

楼主也略谈了实战派与理论派的区别,希望楼主有机会去金融机构工作工作,再来说你的理解。而不是在这空谈那些最基础的理论。

呵呵,随口说些感想,懒得组织文字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2 9:49: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09:52:00

我对金融的理解也很肤浅,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随口说说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2 23:38:00
以下是引用闲听风语在2009-5-12 9:52:00的发言:

我对金融的理解也很肤浅,也有很多不对的地方,随口说说而已。

感谢如此用心的点评。我想您应该是在金融机构工作过的人士,所以还希望您能举一个简单的实际的例子,让我们真切地了解一下金融机构是怎样运用金融工程学的,金融工程学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09:55:00

呵呵,客气了,叫我风语就好。

金融工程我想有几个作用吧:

一是如果把金融工程的含义限定在数理金融理论的研究,那现在利率互换,货币互换,期权这些工具的发展都和其推动有关。金融机构发行的改变客户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很多都是基础理论不断推动的结果。风险收益特征复杂一些的产品,也是金融工程发展的结果,卖出产品的金融机构可以在市场上使用基础产品的组合对其产品进行对冲,对冲就是建立在金融工程原理上的。当然,利用模型进行对冲的效果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有效,但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就会发生偏离,机构就要在模型的实施中不断根据对冲效果来调校其模型与对冲行为。

二是如果把金融工程看作满足金融需求的创新,那银行,保险所推出的新产品有的是为客户规避了金融管制,有的提高了客户的收益。比如银行的理财产品,给客户的收益较法定利率高,但又想办法规避了银监会关于高息揽存的规定。再比如银监会对房贷也有制度要求,那银行就会根据客户潜在的需求,在制度中寻找一些制度没有规定或是模糊的地方,或是刻意钻空子,推出其产品,提高银行收益。

其实我觉得金融中的一些理论方法,比如VAR,比如ALM的管理方法,他们的推出并不是在于他们提供了一种精确无误的方法,而是在于他们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框架。金融机构在这个框架下就可以对复杂一些的问题来进行管理。

当然,机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管理经验,去给这些金融理论以实践的反馈,然后理论界也会根据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来不断改善自己的理论。

其实用什么方法来管理都好,经验是很重要的。使用了十年的简单的方法,往往控制风险的效果也许要比仅仅使用了一年的复杂的方法要好。

我觉得金融理论的发展对金融界的影响是长远的,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产品都是金融理论逐渐推动的结果。但毕竟理论使用到了很多假设,而现实世界是复杂的,所以出现问题在所难免,需要不断完善这些理论。而且在实践中发生的问题,往往会超出金融工程的范围,比如次贷,在机构严格控制风险标准的时候,他们的风险其实是可以拿收益来补偿的,但当金融机构因为竞争而不断放松标准,而且出现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员恶意欺诈顾客的现象时,次贷的收益就已经无法抵补风险。

其实CDO是一个很好的说明理论与现实互动关系的例子。CDO产品的设计需要数理上的支持,而其广为推广也离不开评级机构的评级,而评级也是建立在模型上的。但在金融风波中,原先使用模型的缺点逐渐显现,评级机构不得不调降产品评级,而市场则对CDO的估值、评级方法也失去了信任。经过这次风波,CDO发行的设计应该会有所改变,评级机构也将改善其模型与评估方法,CDO的债券或许在很长一段信心恢复的时间后,也许又将逐渐兴起。因为像养老基金、主权基金、银行等机构投资者手里的钱越来越多,他们的投资有限制,大部分投资需要投资在有评级的债券中。

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0:12:00

金融工程的最终目的是为金融机构服务的,所以在创新中也受制于机构本身的限制。比如国内利率互换产品与浮息债有套利关系,但很多机构不做是因为考核机制的关系。

金融工程很时新,但以金融工程为职业,未必很好。

其实学习什么知识,最重要的都是获取一种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了好的方法,不管是学文还是理,都可以在金融机构里获得一个好的职业发展道路。

呵呵,我不多说了,来这里的目的主要是下载些资料,时间宝贵。

楼主可以考虑去金融机构里面工作,我是觉得,真正的聪明可以用价值来体现的。当你做一个交易员或基金经理,并有优异表现的时候,大家都会赞赏你的聪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3 10:23:1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19:55:00
[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3 23:19:00
谢谢闲听风语, 望多提供点"一孔之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09:42:00

非常感谢风语耐心的解释!

不过看了之后我并没有改变对金融工程学的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4 14:09:00

呵呵,首先,我不具备把这个问题解释的很清楚的时间和能力,我也没有这个意愿。如果真的要做,我会尝试写些可以发表的东西,而不是在论坛上谈。

然后,我们都不是什么人物,所以我们的看法并不影响这个世界。

第三、金融机构存在很多金工相关的职位,没有机构会保留毫无价值的职位。

第四、我觉得做金融工程的比较牛,因为我做不了他们做的事。但就是我能做,我也并不希望自己去做金融工程。

第五,我好几个同事是以招金工的目的招来的,他们有的人聪明,有的人糊涂。我说的聪明人是指有良好的工作思路的人。聪明人不论做金工、研究、还是交易员,都会很快做出成绩。

第六,金工不是金融的一切,仅仅掌握金工并非就掌握了金融的真谛。

最后,我在看东西的时候,会尽力吸取,思考别人好的东西。比如做项目的时候会和咨询公司打交道。那些咨询公司来的人都是没有什么行业经验的人,可以说他们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但咨询公司教给了他们系统的工作方法。所以,当你和他们工作的时候,不应该嘲笑他们没有行业经验以及提问的看起来可能可笑的问题,而是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并尽快为自己所用。

一个人的心态对他的成长很重要。

呵呵,与有缘人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俺也不过多发表见解了,时间宝贵,该学该看的东西还很多。说实话,真的觉得自己缺很多东西,所以要抓紧时间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5 04:43:00

听到点八卦,有些评级公司是会把自己的评级模型透露给某些客户的,因此自然有办法刚好搭上AAA的边。人就是这样,市场只看你赚多少,谁会关心你为此承受了多大风险。没有人不想成为明星,约翰保尔森这次走了大运,下次就难说了。当然他就算收手去享受生活,也很happy了。一年因为次贷危机赚了三十七个亿,欧卖糕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2 16:42:00

其实金融工程学就是华尔街故意搞出来,去欺骗美国证监会的。

你们还当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18 00:21:49
1# cntjphy
陈词滥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2 11:40:23
最大的风险是教条主义   拿来主义  不加思考就直接利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3 12:12:17
非常感谢 量子空间!
看来金融界还是有很多明白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6-23 18:38:52
呵呵!理论总归是理论啊 ,实践永远需要去磨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