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17000 236
2016-03-07

政协委员李志军:本科生不如新东方技校的


捕获.PNG


    中国经营报3月6日消息,政协委员李志军表示,现在本科教育缺少职业技能培训,毕业生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还不及新东方职业技能学校的,毕业了就直接上手工作。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

    此说法引发网民热议
    网民表示:现在本科生泛滥,能力不足,大学四年出来连个技能都没有,真不如很多技校的;现在大学教育与就业市场严重脱离,误人子弟;中国的大学教育坑人,培养的人都是待业青年。
    有网民直指扩招政策:扩招导致我们毕业几年了还在人才流动市场中;现在很多三本本来就是技校;大学数量多了,质量没了;现在所谓的大学本科水分太多,后一百名高校基本都是野鸡大学;现在的大学本科质量都懂的,这要怪教育部。

    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性调整 “高校扩招”决定被否定
    据财新网2015年11月19日报导,近日,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方案终于落地。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坦言,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多位关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专家认为,此次“转型改革”事关高等教育体制结构性调整。
    业内专家分析,此次高校体系结构调整,意在解决中国人才供给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错位问题。
    报导称,早在2014年初,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即在2014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提出,中国现有近2,500所高等院校中,有1,600~1,700多所学校将转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其中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
    人社部原副部长杨志明曾坦言,大学生就业难、高端制造业招工难的“两难”结构性矛盾,成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常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学者孙诚曾撰文表示,上述“两难”现状,“其制度性根源来自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
    外界关注,上述政策出台,“高校扩招”决定被否定。

    关于高校扩招
    报导称,上世纪90年代末,许多技术类学院纷纷升级为综合性大学。大学扩招后,综合性大学的数量由仅占7%上升至23.7%。当时,新建的本科和专科学校,大多发展成办学成本较低的应用性文科学校,但高端制造业急需的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仍未解决。
    1998年教育部开始执行“高校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
    “高校扩招”使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忽然猛增,远远超过社会的需要。家长们辛辛苦苦甚至负债供孩子读大学,孩子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
    而“教育产业化”把教育界变成经营盈利的经济行业,学校以各种名目乱收费,学费直线上涨,教育界也不断发生腐败现象,如蔡荣生案。


    对李志军委员“本科生不如新东方技校的”,您怎么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3-7 16:36:11

政协委员抱怨本科生不如技校生值得深思

  日前,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李志军表示,现在的本科毕业生什么工种都做不了,还不及新东方职业技能学校的,毕业了就能直接上手工作。此话一出,不少大学生都表示深感被“歧视”了,觉得受到了“侮辱”。可仔细想一想,李委员说的又何尝不是实话?而这种现状不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吗?
  没错,曾几何时,大学生几乎是“天之骄子”和“人上人”的代名词。进了大学的门,似乎就推开了通往成功人生的道路,而职业技能学校则成了某些人专门接受“差生”的地方。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笼罩于高校毕业生头上的光环渐散去,不重学历重能力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技能学校毕业生上手快、擅实操的优势则得到了凸显,自然上演了一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戏码。
  面对这样的局面,大学生们似乎更应该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进行深深的自省与反思,而不是抱委屈发牢骚感叹昔日“地位”的衰落。坦白讲,高校其实仍旧拥有比职业学校更多的教育资源,而没能用好这些资源提升自身能力,则实在无法怪责别人。
  有的大学生,大学四年忙于谈恋爱或打游戏,毕业了竞争不过技校生,赖谁?有的大学生,学习期间只会死读书,从来不进行实习和实践,最终成了高分低能的代表,赖谁?有的大学生,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瞧不起最基础的工作,然后成为了找不到工作的可怜虫,赖谁?用老百姓的话说,脚底下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既然自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就要自己承担最终的苦果。
  当然,高校的教育理念、课程配置以及实践安排也应该有所调整和优化。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外,更要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投入更大的精力和资源。毕竟高校的本科教育已然不再是以往的“精英教育”,而越来越成为“大众教育”。还抱着过去的老黄历老规矩不变,那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
  总而言之,大学生和技校生之间的这点问题,其实大家早都心中有数,只不过一直有些人不愿意去面对和承认罢了。说破无毒,既然李委员直指问题所在,咱们也别因为他戳了自己的痛处就勃然大怒。讳疾忌医绝不是靠谱的办法,还是直面问题反省自我多想想解决的手段才是聪明人,您说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7 16:36:48

  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最新版全国高校名单。截至2015年5月21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4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成人高等学校292所。

教育部公布2015年最新版全国高校名单汇总

序号

31省市高校名单

查看详情

1

2015年最新版北京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

2015年最新版天津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3

2015年最新版河北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4

2015年最新版山西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5

2015年最新版内蒙古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6

2015年最新版辽宁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7

2015年最新版吉林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8

2015年最新版黑龙江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9

2015年最新版上海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0

2015年最新版江苏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1

2015年最新版浙江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2

2015年最新版安徽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3

2015年最新版福建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4

2015年最新版江西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5

2015年最新版山东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6

2015年最新版河南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7

2015年最新版湖北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8

2015年最新版湖南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19

2015年最新版广东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0

2015年最新版广西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1

2015年最新版海南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2

2015年最新版重庆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3

2015年最新版四川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4

2015年最新版贵州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5

2015年最新版云南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6

2015年最新版西藏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7

2015年最新版陕西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8

2015年最新版甘肃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29

2015年最新版青海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30

2015年最新版宁夏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31

2015年最新版新疆高校名单

>>点击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7 16:37:01

3月1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16年90所自主招生高校名单。准备参加2016年自主招生的考生敬请关注相关动态。

2016年自主招生高校名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7 16:37:24

一个2012年的旧闻--中国每年毕业60万医学生 50万转行


来源:中国青年报
  每年有60万医学毕业生,仅10万穿上“白大褂”?医改专家反思——
  “广种薄收”的医生培养模式该变变了
  “医改推进了多年,核心因素是人,卓越医生改革是在为医改‘加力’。”这是我国医改专家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普遍评价。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著名医改专家李玲同时提示,我国医生培养体系还需“大改”。
  “国家每年培养约60万医学生,据我掌握的一个数字,只有约10万人能穿上‘白大褂’。‘广种薄收’式的医生培养模式该变变了。”她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陈育德都认为,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培养模式有必要转为“量少质优”。
  “广种薄收”影响医生临床技能
  在校学习的前5年基本“不临床”,后几年才在医院见习与实习,但还要做研究写论文……这是陈育德眼中,作为顶尖医生培养殿堂之一的北京大学医学部对未来医生的培养模式。“8年应该出个好医生了,但由于‘重理论轻临床’的课程设置,结果连医学博士的看病能力,都不容乐观。”
  我国目前的医学生学制一般分为5年制本科、7年制本硕连读和8年制本硕博连读三种。据卫生部《2011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去年底,我国的执业(助理)医生已达到246.6万人。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此数字位居世界第一。印度和美国约为75万,英国仅为16万。
  媒体报道显示,我国各级医学院校每年招录的医学生,约有60万人。李玲认为,在当前培养模式下,不仅大量人才被浪费,而且很难保证每个医学生在临床技能上都被“精耕细作”。
  陈育德告诉记者,在美国学医,一般分为“双4年”,后4年完全用于临床医学。但在国内学医,在被一再压缩的临床实习环节,近年来因扩招而频频遭遇临床实习医院严重不足、有责任心的医生“师傅”越来越少等尴尬。
  “有一年,我们学院的本科医学生一下增加了1000多人。为了安排实习,学校只有想尽办法往现有的实习医院‘塞人’,再降低要求,让周边县市区水平参差不齐的大小医院都成了实习医院。没有学生愿意到没有教学经验、医疗水平也不高的医院实习,但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一位医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感叹。
  中国青年报记者随机采访了8位地方院校的医学本科生后发现,类似遭遇在6个人身上不同程度地上演。有的实习点因为“人满为患”,只能打扫医生办公室、整理粘贴病人化验单、查房;8人中有3人的有效实习时间不超过半年,对基本术前准备工作、写病例等基本功,也自感“不能规范操作”。
  “医生是实践的学科,如果靠‘大把地进、大把地出’,没有尽职尽责的好医生带领,没有足够的实习基地,甚至解剖也不用尸体,怎么能磨练出一名卓越医生,又怎么能让患者放心地‘以健康相托’?”李玲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感觉“学不到真东西”,一部分医学生,已把这一年实习期,当成了复习考研、准备转行的缓冲期。另一部分“坚守者”则在走上医生岗位后,还不得不继续尚未完成的实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3-7 16:40:21
有广泛的可比性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