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888 0
2016-03-08
在G20财政和央行行长会议刚刚闭幕后的首个工作日,中国央行就率先启动宽松货币政策,宣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笔者看来,央行此举是有意引领G20协力刺激经济,也是作为东道主对G20声明的回应。但是中国持续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经济下滑还是不够的,不仅需要国内财政政策的进一步放松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需要其它主要国家,尤其是美国也维持宽松的货币和财政政策。

而此举恰好选在G20会议缓释人民币贬值压力之后,以及中国两会召开之前,表明中国决策层希望稳增长措施加码为两会期间的"十三五"改革措施落地铺路;同时,作为G20东道主,央行降准打出了G20会议后全球央行宽松政策的第一枪,已在表态G20成果,即今年全球央行将以适度宽松的货币环境防止金融动荡。

对人民银行而言,降准一直是货币政策放松的一个最主要的常规工具。近期外汇占款的持续下降,以及国内经济走低,工业生产品价格持续47个月通缩,央行降准的压力在春节前便一直存在。然而,岁末年初,人民币存在大幅贬值压力,这使得中国央行对待常规宽松货币政策不得不采取颇为谨慎的态度。直至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后,各国提出提振全球增长,避免竞争性贬值的共识,中国也承诺人民币不具备大幅贬值的基础,人民币贬值压力有所缓释,结合当前资本外流渠道有所收窄,央行才再度开启常规宽松货币政策。

与此同时,人民银行G20会后开启全球央行宽松第一枪,也有作为G20东道主,率先表态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各国货币政策仍将支持经济活动,助力结构性改革的作用。

当然,仅有货币政策宽松仍然不够,考虑到当前货币政策边际效用递减,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更为关键,笔者认为,今年财政政策有必要在去产能人员安置、提高赤字率、增发国债等方面做出更多安排。特别是,考虑到审计署在12月审计发现的铁路水利等重大项目部分进展缓慢,后期确保提高开工率与资金落地,以助力稳增长确有必要。

就全球汇率市场方面,尽管G20会议提出“就外汇市场密切讨论沟通”确有必要,但并未达成更进一步的操作共识,令人遗憾。而这部分失望落空也被解读为影响G20后首个交易日,A股市场大跌的部分原因。对此,笔者早前文章《中国如何主导“新广场协定”?》讨论了引导弱势美元的可能性,但笔者发现,当前市场对“新广场协议”的内容解读上仍存在较多误解,甚至是相反的解读,如不少观点认为“新广场协议”意味着人民币会向1985年广场协议中日元一样作为强势货币。而在笔者看来则完全相反,“新广场协议”并非人民币走强,而是劝阻美联储过激的加息计划,从而引导美元走弱,进而人民币跟随美元适度对其它货币贬值,缓释人民币前期对非美元货币过度升值的压力。
可以看到,相比于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德国有货币升值的需求。而现在从人民币角度来看,人民币长期以来以美元为锚,CFETS指数公布以后,虽然更多的参考了一篮子货币,但是美元仍是权重最大的货币。美元走弱之下,人民币亦可顺势贬值,而绝非作为强势货币的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