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652 1
2016-03-09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爱问微信好号“jgasker”好文共享与推荐,实时答疑服务,欢迎关注!



“内斗”又称 “窝里斗”。学者柏杨早有精辟见地:“窝里斗,是中国人的重要特性”。由于常进出各大论坛的缘故,我对各地内斗之激烈感触尤深。“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大中华子孙,几乎人人天生就具有超强的“窝里斗”意识,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大款名流,常揣一颗战斗的心。

先给我所膜拜的“内斗”高手们(大内高手)画个像吧,他们一般是这样的:

高中没毕业,网上成专家,巧舌皆如簧,出口成文章。你批我南蛮,我骂你北侉,我说你太穷,你说我太脏;比完火车站,又比飞机场;没有GDP,我这人均强;八字没一撇,吹得呱呱响;发达必没落,垃圾潜力藏;五年复五年,一定能赶上;非得分个档,不服干一场。


“大内高手”们,每日斗得吐沫横飞、脸红脖粗,倒也不亦乐乎也。我认为,此等高手才是真正的网络文化人,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上下五千年尽付笑谈中,更为关键的,他们还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本人通过对一些论坛、贴吧各省城市间内斗战况,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后,为各省“内斗”做了一个科学的排名,特在此予以公示,请大家监督。(纯属娱乐,不喜勿喷)。“内斗”省排名第十:广东


主要对阵:东莞VS佛山、广州VS深圳、湛江对汕头,梅州对全省、客家VS潮汕、非珠三角城市对珠三角城市。


点评:相对来说,广东省内城市的内斗更偏向于一种竞争。而且广东人有一大特点,喜欢围观和煽动别人去斗。


“内斗” 省排名第九:江西


主要对阵:赣州VS九江、新余萍乡VS宜春、赣州VS吉安、上饶VS景德镇


点评:除了赣州与九江积怨已久,为了省内老二之争;其他更多的是邻里大战,江西人普遍相信一点:和你最近的人,才是最危险的人。


“内斗”省排名第八:河南


主要对阵:郑州VS洛阳,开封VS郑州、新乡对全省,豫北对豫南


点评:省会之争和豫南豫北之间的口水仗是主线。河南省内还有个现象:就算全世界人民都瞧不上河南人民,豫北人民还照样歧视豫南人民。


“内斗”省排名第七:福建 


对阵双方:福州厦门泉州争老大;晋江泉州闹分家;莆田泉州互掐


点评:福建的内斗泉州是总的根源,主要由于泉州各方面都突出,但没有福州、厦门那样受到重视,心态不平衡所引发的。其中以闽南和闽东间的争斗最为激烈,即 【“福州”+福清长乐】VS【泉州+晋江石狮】,属于组团群殴。


“内斗”省排名第六:广西 


对阵双方:南宁VS桂林VS柳州三方混战、贵港VS桂平、 梧州VS玉林


点评:主要矛盾是省内老大不强,宁、桂、柳综合实力相当,互不买账。


“内斗” 省排名第五:湖南


对阵双方:株洲VS岳阳 VS 衡阳


点评:湖南人骨子里好斗,这是由湖南人特点决定的:A型血人多、固执;吃辣椒,性格火爆。株洲是湖南主要导火索,株岳衡之间常为了全省老二爆发内讧。


“内斗” 省排名第四:河北


对阵双方:唐山VS石家庄;保定VS石家庄;唐山对全省


点评:河北的城市内斗挑唆者一般是唐山,主要原因是省会石家庄不强,唐山看不起省内所有城市。河北城市间内斗心态:宁愿让外省城市好,也不愿看见自己的兄弟城市好起来。


“内斗” 省排名第三:安徽


对阵双方:合肥VS芜湖 皖南VS皖北 皖南(抱南京大腿)VS合肥 淮南VS蚌埠

点评:安徽内斗根源是以芜湖、安庆为代表的皖南看不起省会合肥,并极度歧视皖北。同时,由于皖南城市实力远远比不上省会合肥,所以,他们常常抱南京大腿,认南京为徽京老大,以此来“拉大旗扯虎皮”进行战斗。战斗场面一般是这样:皖南跟皖北斗,皖南跟二胖(皖南对合肥的称呼)斗,斗玩二胖斗邻居,斗完邻居斗小弟。激烈场面和大内斗省江苏有几分相似,两省不愧是“一奶同胞”。


“内斗” 省排名第二:山东


对阵双方:青岛VS济南 ;沿海城市(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VS内陆城市(济南、滨州、德州、聊城、泰安、莱芜和淄博等)VS鲁南城市(菏泽、临沂等)


点评:青岛经济强,看不起省会济南。而以青岛为首的城市和以济南为首的城市分属齐鲁两个文化圈,互不相容。


“内斗”省排名第一:江苏

对阵双方:全省13个地市和部分县级市均加入混战


点评:江苏为公认的全国内斗第一省。打斗主线是:苏南看不起苏北;苏州、无锡、常州共同鄙视徽京(南京);苏北不屑徽京;


苏南城市间:苏锡常镇之间互相不服。


苏州、无锡内部:昆山、江阴分别想闹分家,江阴不服昆山。


苏北城市间:徐州VS盐城,淮安VS宿迁,连云港、南通四处点火。


归根到底一句话: “大内斗省”是江苏的标签。各城市间打斗之声,声声入耳。



我眼中的“大内斗省”江苏


大江苏内部内斗严重,常常让外省兄弟姐妹瞠目结舌,“大内斗省”之名由此得来。经常有朋友问我,大内斗省为什么内斗如此之严重?本文就从一个资深内斗省子民所知道和感受到的一些问题,来告诉你们一些内斗的经验。


我苏内斗有两条主线,即苏南VS苏北和苏锡常VS南京。


苏南VS苏北的话题,想必大家有所耳闻,读者若去过苏南地区,想必会感受到部分苏南朋友对苏北地区的鄙夷。要谈论为什么苏南鄙视苏北,首先就应该明确什么是苏南,什么是苏北。




先来看一张江苏地图,狭义的苏南地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个江苏东南的城市,因为比较靠近上海,改革开放早期先行发展,经济发达。尤其是苏州、无锡两市,人均GDP豪居长三角前两位,在2014年以前,无锡的GDP总量也长期领先于省会南京。以GDP论英雄评价经济发展水平,苏锡两市连省会南京都不放在眼里,苏锡两市看不起苏北,是把南京也一并算作苏北的……常州虽然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略次,但是仗着苏锡常的统称,也一度洋洋自得。


一般意义上认为的苏南,或者叫江南,是指江苏省长江以南的五市,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京人和镇江人对苏北地区的鄙视也有,但是比之苏锡常要轻不少。在南京人和镇江人看来,这个是苏南的定义。


省内长江以北,沿江的扬州、泰州、南通三市,羞与哙伍,认为这三市不是苏北地区,而是苏中地区,不能和苏北一概而论(当然苏锡常人士是不理会这个的,扬州不还有苏北人民医院么,你扯什么苏中)。曾经一度把南京和镇江一并划入苏中地区,当然会遭到南京和镇江的强烈抗议。


剩下的城市,好了,只能是苏北了,包括徐州、淮安、宿迁、盐城、连云港五市,这是狭义的苏北地区了。


简单以人均GDP为标准划分经济发展水平,苏州、无锡是第一梯队,南京、常州、镇江是第二梯队,苏中三市是第三梯队,苏北五市是第四梯队。为了方便读者比较,不列详细数据,按照相对水平给出参考值。


按照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GDP总量排名,设定苏州为100,江苏13市的相对得分是:苏州100、南京64.1、无锡59.6、南通41.1、徐州36.1、常州35.6、盐城27.9、扬州26.9、泰州24.5、镇江23.6、淮安17.8、连云港14.3、宿迁14.0。


按照人均GDP排名,设定苏州为100,江苏13市的相对得分是:苏州100、无锡96.5、南京81.9、常州81.1、镇江80.0、扬州63.0、全省平均62.3、南通59.0、泰州50.8、徐州44.0、盐城40.1、淮安38.9、连云港34.1、宿迁26.5。


虽然不能唯GDP论,但是在省域范围内的相对比较,还是可以反映相对发展程度的。作为一度比肩深圳,曾经雄踞城市GDP排名第四的全国最牛地级市,苏州的经济总量是个巨无霸,高于最后5市的总和。在人均角度,无锡和苏州相差不大,但是苏州总量遥遥领先,人均收入水平也是省内最高。苏州是目前江苏省账面上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且城乡发展极为均衡,这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按照人均来估算发展水平,毫无疑问苏州和无锡处在第一方阵,最为标准的苏南。南京、常州、镇江也在长江以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江南五市的人均GDP都高于北京和上海,无疑可算是全中国最为发达的一片区域。苏中的扬州、南通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泰州也高于剩下的苏北五市,所以按照最典型意义的苏南是苏州和无锡,江南五市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苏中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苏北较为落后。


私家车拥有量等数据的排名,和经济总量排名几乎线性相关,各种人均数据如消费水平、收入水平等指标也几乎和人均GDP线性相关,但是南京例外。南京各项人均数据,均好于其人均GDP水平。在人均社消水平上,得力于中华第一商圈新街口,南京甚至雄踞全国第二,仅次于广州,在此就不具体展开讨论了。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GDP是大市数据,苏州=苏州主城区+昆山+太仓+张家港+常熟,无锡=无锡主城区+江阴+宜兴,单看市区的数据,就算除去撤县并区的高淳、溧水和六合,南京主城区在人口数量和经济总量上,也一直都是省内第一,也就是说南京的主城区比大市统计数据所反映的要强很多。而苏州、无锡的主城区实力,被县域经济所夸大。


再试着看一看产业结构,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苏州和无锡,后两者经济规模主要是靠第二产业。过往的统计方式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是相对低估的,这给南京人均GDP账面数据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南京作为中国科教第三城,高校众多,大学生和研究生占人口比例高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高于上海、广州、深圳,南京在后工业时代更具有优势,有发展现代化服务业的无限潜力。


目前江苏省内如果排综合实力,现阶段南京和苏州谁第一并未有公论,我倾向于认为未来南京综合实力第一会越来越受认可,因为南京最短板的经济总量,其发展增速在近几年明显快于苏州和无锡,且这个势头会得到保持甚至加速。


在宏观角度比较苏南、苏中和苏北之间的差异,我认为是地理和历史决定的。


历史层面,苏南一向是风调雨顺土地肥沃,向来美丽富庶才子佳人,而苏北饱受黄河改道等的自然灾害影响,土地盐碱,早在农业社会就长期落后于苏南,并且这种差距被后续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拉大。


地理层面,苏南地区有着黄金水道下游最佳的航道,更坐拥中国最熙熙攘攘的沪宁线,整个沪宁线上,交通非常发达,城市一体化即将成为现实,去看谷歌夜景地图,整个苏锡常和上海市连成了一片,沪宁线上高速公路是八通道的,除了京沪高铁沪宁段,还有沪宁城际高铁,沪苏城际轻轨,普通铁路,城市之间的公路网……


而整个长江以北,除了徐州,江北根本没有铁路大站(连云港虽然是欧亚桥头堡,但是并没有给经济发展带来什么提升),虽然公路运输可以弥补一些交通瓶颈,但是交通层面和苏南的相对发展趋势只会越拉越大。这不是政策原因,这就是地理位置决定的,江北散布着很多几十上百万人口的县市,但无力把它们聚集起来打造一个大型交通枢纽。苏北的盐城有漫长的海岸线,但是没有适合建造港口的地方(大丰还需要努力),南通挨着上海,悲剧的北半球自转偏向力和长江的自西向东让其空为“北上海”,连云港虽然有港口,但夹在上海和青岛之间的它能有什么经济腹地?


苏北地区在工业时代,依托广袤的平原,可以承接苏南的产业转移,靠快速的工业化缩小和苏南的人均发展水平差距,但是想要赶超苏南地区,我认为是说笑了。


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内斗非常显而易见,比如,生活习惯(爱不爱占小便宜,洗澡频率,爱干净程度等),这都是社会阶层层面的问题,不能只说我苏,对吧。


总之,各地人的性格、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所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内斗局面。

以上“大内斗”省的评选活动只是一种网络文化,大家不必过于看中名次。胜不骄,败不馁。猴年即将来临,希望各地的大内高手们继续开动你们的猴脑,再接再厉,让“内斗”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来源:江苏城市论坛、智慧江苏

作者: 王启超

感谢原文作者及发布媒体为此文付出的辛劳,如有版权或其他方面的问题,请通过公众号联系我们。

微信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DkyNTc4Ng==&mid=402787708&idx=1&sn=47e30ec0d3d45f3aec445d1dca65337c&scene=4#wechat_redirec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