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座的经济学分析
本部分将从四个层次对占座现象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
1、成本——收益分析
一般来讲,消费者使用某个座位会获得一定的效用,这些效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物质的,一类是精神的。这两部分合起来,可以看作消费者使用该座位所获得的收益,用公式表示就是R=f1(s)+f2(m)。其中,s为物质因素,m为精神因素。对某一特定消费者而言,他使用座位所获得的收益会随座位属性的不同而变化,对某一特定的座位而言,它所发挥的效用会根据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变化。所以上面的收益函数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形式,而自变量又是由座位属性来确定的。
无论消费者占座与否,在使用座位之前总要先寻找,寻找过程中花费的时间、消耗的体力等构成“寻找成本”。只要消费者获得一个座位就必须支付这部分成本,所以“寻找成本”在占座分析中无关紧要,在下面的分析中把这部分成本抽象掉。这样,不占座时,消费者就不支付成本,此时空位置是随机的,消费者能从中得到的收益也就随机,可大可小,可正可负,也可能为零。如果有空位置,消费者会在其中选择最优的一个, 但这并不能满足他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原因很简单,成本为零时,利润最大化表现为收益最大化,随机的收益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追求,于是引发了消费者的占座行为。
在占座过程中,除已抽象掉的“寻找成本”外,消费者还要支付另一部分额外的成本,就是占座成本,它包括客观上的交易成本C1 和主观上的预期成本C2 。前者是指消费者投入的人力(用r表示)、物力(用w表示)、花费的时间(用t 表示)、精神上因紧张担忧而疲惫(用m 表示)等。后者主要指由于占座物品丢失或损坏带来的损失,取决于占座物品的价值(用v表示)和丢失或损坏的概率(用p表示)。总成本用公式可以表示成 C = C1 + C2 = g1( r , w , t , s ) + g2( v , p ) 。
消费者占座后最终获取的收益受其他消费者行为影响,在占座以前,消费者只能知道一个预期的收益。图一描绘了消费者成本——预期收益曲线的三种基本形状。C、R分别表示成本和预期收益,Rm是收益最大值。因为座位是既定的,收益必然有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是最优座位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虚线R=C上方表示收益大于成本,是曲线的有效部分。 成本为零处收益不能确定。每个消费者按各自曲线以MR=MC原则确定最优成本支出,也就是曲线上边际为1的点对应的成本。例如A点对应的成本CA 。
2、市场供求分析
下面在成本——收益分析基础上,进行供求分析。首先分析需求面。
市场价格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成本,也就是上面分析中的最优成本,在一定价格P下,需求量就是最优成本为P的消费者数Q,Q受消费者群偏好的影响,因此消费偏好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由占座目的决定,依据假设三,分为三种。下面分别进行讨论并从中得到各自的需求曲线。
第一类是以听课为目的的占座者。他们为了“好位置”而占。占座动机起源于由座位质量差异引起的优质座位的稀缺。他们对越有利于听课的位置,偏好越强。这类消费者是学习型的,听课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他们为了获得好位置,不惜支付高昂的成本,也就是说,价格越高的座位,需求者越多(也就是需求量越大),反映在需求曲线上就是需求量与价格的正相关性,如图二(a)。
第二类是为了逃避听课—在课上睡觉或看小说而占座的消费者。他们也是为了“好位置”而占。占座动机与第一类相同。对越是不利于听课的位置偏好越强。这类消费者是逃学型的,睡觉或是看小说给他们带来的效用远远比不上听课给第一类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因为睡觉或看小说可能并不是他们的追求,而只是他们为逃避听课而采取的不得已行为。由于占座愿望不强烈,愿意支付高成本的人少,所以价格越高的座位追求者越少,即需求量越小。
第三类是自习占座者,他们为了“有位置”而占。对他们而言,座位之间差异很小,可忽略。这里不妨假设这类消费者面对的是同质的产品。占座动机起源于同质座位数量上的稀缺。这种由数量稀缺引起的占座与前两类由质量稀缺引起的占座最大的不同在于,收益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一个既定的值,要么为零。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不愿支付额外的成本,他们会尽可能把自己的成本降到所有人的平均成本上。所以,价格略有增加,需求人数就急剧下降,需求价格弹性趋于无穷。
看起来与传统的需求曲线意义不同,但是如果把一个消费者群看成一个“消费者”,那么,一定价格下愿意占座者的人数也就相当于这个“消费者”的需求量了。这样,占座市场简化为只有三个消费者,记作消费者Ⅰ,消费者Ⅱ,消费者Ⅲ。
从这三条需求曲线中,我们看到,对于消费者Ⅰ来说,座位相当于吉芬商品,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大。对消费者Ⅱ、Ⅲ来讲,座位是正常品,只是消费者Ⅲ的需求价格弹性要大得多。
下面分析供给面。
如果把供给曲线定义为一定价格下座位的数量,就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供给曲线S 。如图三,对由质量稀缺引起的占座而言,价格越高,质量越优,数量也就越少,所以供给量是价格P的减函数。由数量稀缺引起的占座中,数量越多,稀缺度越小,越容易占到,价格也就越低。总之,两种情况下,供给量都是价格的减函数,价格都反映了资源——座位的稀缺度。
原文链接(公文易文秘资源网-转载时请保留):http://www.govyi.com/gongwenxiezuo/putongjiaoyu/200508/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