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已经酝酿了好几年,07年我就曾参加过一个仿真交易比赛。但总是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缺乏造空机制,必然使中国股市在经济基本面并无大问题的情况下也经常大起大落,最终受损的总是小股民。有人可能还不明白其中道理,这里再说一说:
所谓“造空”,并不是望文生义的“买空卖空”,凭“空”交易,而是先卖后买的意思。卖出空仓的投资者一定时间后必须平仓,而保证金和强制平仓制度的存在也让他跑不掉,何空之有?一个市场有许多类型的投资者,有些投资者善于抄底,即发现价值低估;有些投资者善于逃顶,即发现价值高估;但既善于炒底而又善于逃顶的投资者就很少了。一个正常健康的市场,就是使不同类型的投资者都能发挥所长,都有机会获利。
譬如某股合理价值10元,但某种原因跌到5元,善于抄底的投资者进去了;后来它又升到15元,那么此时善于逃顶的投资者可以获利吗?如果存在造空机制,那当然是可以的;如果不存在,则很多情况下是不能的,因为善于逃顶的投资者往往手上没有该股的货。
在存在造空机制的时候,市场力量的均衡将使该股回到10元附近,此时善于抄底(发现价值低估)和善于逃顶(发现价值高估)的投资者都能获得5元的利润,股价也不会偏离合理值太远和太久,投资者不管做多做空,即使亏损也有限。而在没有造空机制的时候,失控的市场力量将该股一直推高到20元,30元,然后在严重泡沫化的情况下抛售给不明真相的小散户。
什么时候推高的过程会停下来?就某一只股来说,取决于该股庄家对所获取的该股内幕信息可利用程度的判断;就整个市场来说,取决于多数庄家对所获取的宏观政策面内幕信息可利用程度的判断。总言之,从来就不是根据该股股价偏离合理值多少而决定吸或抛。所以在没有造空机制的情况下,从来就不能培养什么“价值投资”的理念,而只能助长到处打探小道消息的风气。
由于多数散户对于这些个股的内幕信息和政策面的内幕信息不是不知道,就是后知后觉,也难以判断这些信息的真假和影响,因此最后必然是高吸低抛,亏光老本。这已为无数次历史经验证明,而且还将继续证明。
今天收市,全部1586只A股,市盈率排在793位即中间位置的已达55倍,市净率排在793位的也有3.5倍。这种泡沫程度已相当于07年时4500点以上的水平(注意,若纯以股价论可能未到,因为以前每股赢利0.4元,现在0.2元,那么同样55倍的市盈率,以前22元,现在11元)。只是少数超大盘股如中石油等是由48元掉下来,现在还不到发行价,才使指数“虚低”,掩饰了这种泡沫。不少二三线股的炒作已经完全可以比拟甚至超过07年的情况了。所幸的是多数一线蓝筹股还没有那么泡沫,现在的价格适中,可上可下,是推出造空机制的最好时机。
造空机制实现后,可大大改善股市力量失衡的情形,从而使股价趋于合理,炒作趋于理性,进而促使过份流入股市的资金退出回到实体领域,大大有利于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抑制部份品种如权证的过份炒作。
原则上说,任何股票都应可以造空,才对市场的健康最有利。不过,为使投资者有个适应的阶段,同时分散炒作资金,降低对股指期货本身的炒作风险,建议至少应推出上综、深综、沪深300和中小板四种不同的指数期货,而且每种指数期货每周一个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