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贸易失衡看新经济秩序
刘海影 2009-4-21 8:56:40
根据最新的经济数据,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2009年2月,美国贸易逆差从上个月的362亿美元下降到260亿美元,这一数据远低于经济学家平均预期的36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更是下降了58%。数据显示,从2008年年底开始,美国贸易赤字指标如同炮弹般弹升,从每年超过7000亿美元的水平迅速降低到按照年率计算不足3200亿美元。
本次危机之前,多方人士反复指出,美国贸易逆差规模之大不可维持,呼吁全球各国对此提出解决之道。现在,人们所期待的变成了现实。但这是一个多么苦涩的现实:不要误会,这并不是好消息。
根据我们的定量模型,美国贸易逆差对如下经济变量施加重大影响:

(美国贸易逆差改善对各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箭头代表影响力强弱。数据来源:瑞富)
由于美元的世界储币地位,美国贸易逆差上升到一个时候,全球流动性增加,经济处于扩张期,并带动投资者更高程度的冒险意愿。影响所及,就业增加,房地产兴旺,企业利润也告上升。而一旦美国贸易逆差改善,就业、企业利润、房地产价格、信贷风险溢水以及房屋开工量都有更大可能性下滑。
按照我们的预计,美国贸易逆差在这个经济衰退期间都会快速萎缩,其占GDP的比例可能降低到2%以下。由此带给就业、企业利润以及美国房地产的负面影响,令我们对美国经济复苏之路不甚乐观。
与此同时,与美国贸易逆差缩小相伴随的,是美国进口的崩溃。与一年前相比,美国进口下降了惊人的29%!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导向型国家出口市场急剧萎缩。日本、台湾、韩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呈现20%-40%的负增长,中国也从25%左右的出口增幅变为25%的负增长。

(中国出口降低到2005年水平,虽然GDP同期上升了60%。数据来源:Wind资讯)
不得不说这是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为纠正不可维持的失衡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本质上,世界经济失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与以中国为代表的快速工业化国家之间发展速度落差的后果。中国等国的快速发展导致过剩生产能力,如果是发生在一个封闭经济体中,这种过剩生产能力的堆积早已触发自我调整。但在全球化的开放经济中,籍由美国等国的过度消费,中国等国的出口-投资-过剩生产能力-出口的经济循环不仅得以维持,而且还被放大。而金融、地产业泡沫在此过程中作为副产品被催生胀大。如果这个泡沫不破碎,中国的过剩生产与美国的过度消费之间的循环将继续维持下去。
而现在,盛宴落幕。美国贸易逆差的急剧缩减,对应着美国过度消费的自我纠正。与此相伴随的,中国的过剩生产能力也必将经历一个自我消减的过程。旧世界已经终结,新的经济逻辑将会统治。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政府的内需刺激政策不应该过多着眼于固定投资于基建投资,因为这有可能加重中国的过剩生产能力问题,并导致更危险的经济局面。相反,更多的资金、更多的制度建设应该用于对民生的关注上来,以求国民经济的发展能够与国民福祉相配合,并建立于更加稳固的基础之上——即使,这意味着短期内忍受GDP增长速度的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