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009-5-8 16:17:00
以下是引用rhettrandy在2009-5-8 10:14:00的发言:

楼主的指教让人获益匪浅。我这里也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一下。

前面的各种满意度调查都是基于相当的样本数量的。但是我所需要调查的客户全部是超大型企业,数量极为有限。

我想请教一下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这的确是很多人困绕的一个问题. 对BTOB企业来说,客户可能就那么几个,要怎么分析呢?

首先在中国市场中,关系或资源性优势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这点无法否认.不过随着竞争日趋激烈,以及市场的规范化进程,更多的企业通过客户满意度的研究,希望分析、发现并建立“非资源性市场优势”.所以,满意度同样适用BTOB。

问题是客户数量有限,要如何分析呢?

首先明确一点:一个人是无法代表一个企业的。我不了解你是什么行业,我做过比较多的BTOB是电信设备供应商。这家公司的客户就是移动和电信。两个客户?是的。不过,一个成功的合作必须是决策层的认同、采购部门的认同(价格因素)、技术部门的评价(产品质量和维护、保修、售后服务)、使用者/操作者的认同,等等,因此,你只有全部了解了这些人的评价,最终结论才能真正客观完整的代表“这个客户的满意度”。

与BTOC最大的不同是,BTOC的研究中,一个受访者能够对问卷中的问题做出全部回答,而BTOB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人把问卷拆分开,不过除了“专业部分”以外,大部分的问题应该是相同的,有些虽然受访者不了解,但通常我们也鼓励他根据自己的“感觉”做出评价。因为这个感觉很有可能会影响他的判断。

这样下来,就不是说你只有10个客户就只能做10份问卷。不过针对BTOB行业的研究,技术更重要。而这个技术主要是样本误差的问题(因为无论怎样,样本还是有限的)。CFI的技术能突破了这个局限。前不久刚完成的一个项目是德国某回转支承厂针对国内客户的满意度研究,客户一共100多个,前期我们做了50例的小样本测试模型和指标,最终完成300多例问卷,300例样本和50例样本所获得的结论,从大的趋势性结果来看,完全没有差异,只有在具体得分上有些许出入(小数点后一位数)。所以,好的技术能较好的解决实际操作中无法避免的遗憾,并能够帮助企业节省大量实地费用(不过,实际状况是,客户总担心样本少了不准确)

BTOB另外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模型的设计。许多人会想“照我说的这样去做,岂不是需要很多模型?”—— 不是,还是一个模型,只不过模型中有些问题是针对性比较强的,需要相关人员来回答。不过最终数据还是应整合到一个模型中,做总体分析。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的了解,你可以告诉我你在什么行业,这样我可以更具体的分析给你听,应该怎么做,比如模型的设计、问卷的拆分方式等,否则只能这样框架性的谈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8 16:44: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16:24:00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9-5-8 15:0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rhettrandy在2009-5-8 14:3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9-5-8 11:14:00的发言:

B2B和B2C 是两个概念, 据我所知,B2B决少去讨论满意度,因为这个市场是关系市场,大多是理性买家,而且通常都有很个性化的要求,你知道你的用户是谁,是不是满意可以很容易从订货量和合作亲密度上观查出来,大的订单变动通常和战略有关

B2C之所以需要满意度调查,一个重要原因是你不知道你的买家到底是谁,缺乏沟通,潜在竞争无数

理论上的确如此,但在实践上:

1、买家不是完全理性的,否则很多企业早都倒闭了;

2、这个市场也不完全是关系市场,在中国关系可能多一些,在欧洲等地关系并不是决定因素;

3、要求可能是个性化的,但在某些特定市场上产品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个性化;

4、单凭订货和合作来分析是滞后的,如果等问题产生才考虑补救在管理上是愚蠢的,那样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B2B市场上,企业一样也会考虑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作为企业改进运营和客户关系的基础。但问题是,在小样本情况下,很多B2C的方法没法适用。所以想听听楼主的建议啊。

1,你对关系市场理解不对,这个关系是打造双赢的利益共同体,是一种信任,不是请客吃饭,欧洲市场也一样

2,合作分析并不愚蠢,关键在于你怎么和在什么时间去靠量

3, B2B的市场更讲究竞争的优劣,考量除了产品和价格因素,主要就是合作方式的考量,这个远远超出满意度的范围

非常认同你的观点。所以最近几年的BTOB研究中,“客户关系”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评价指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17:20:00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9-5-8 15:0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rhettrandy在2009-5-8 14:3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9-5-8 11:14:00的发言:

B2B和B2C 是两个概念, 据我所知,B2B决少去讨论满意度,因为这个市场是关系市场,大多是理性买家,而且通常都有很个性化的要求,你知道你的用户是谁,是不是满意可以很容易从订货量和合作亲密度上观查出来,大的订单变动通常和战略有关

B2C之所以需要满意度调查,一个重要原因是你不知道你的买家到底是谁,缺乏沟通,潜在竞争无数

理论上的确如此,但在实践上:

1、买家不是完全理性的,否则很多企业早都倒闭了;

2、这个市场也不完全是关系市场,在中国关系可能多一些,在欧洲等地关系并不是决定因素;

3、要求可能是个性化的,但在某些特定市场上产品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个性化;

4、单凭订货和合作来分析是滞后的,如果等问题产生才考虑补救在管理上是愚蠢的,那样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B2B市场上,企业一样也会考虑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作为企业改进运营和客户关系的基础。但问题是,在小样本情况下,很多B2C的方法没法适用。所以想听听楼主的建议啊。

1,你对关系市场理解不对,这个关系是打造双赢的利益共同体,是一种信任,不是请客吃饭,欧洲市场也一样

2,合作分析并不愚蠢,关键在于你怎么和在什么时间去靠量

3, B2B的市场更讲究竞争的优劣,考量除了产品和价格因素,主要就是合作方式的考量,这个远远超出满意度的范围

1、我不太理解您所说的合作分析是指什么?请赐教一下。

2、我对您所说的关系没有理解好。但是,在任何市场环境下,满意度都应当是了解运营表现的一个基础,我想这一点在B2C和B2B没有什么差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17:20:00
回楼主,非常期待你的赐教。我打算研究的就是电信设备商的客户满意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18:50:00
以下是引用rhettrandy在2009-5-8 17:2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9-5-8 15:0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rhettrandy在2009-5-8 14:3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9-5-8 11:14:00的发言:

B2B和B2C 是两个概念, 据我所知,B2B决少去讨论满意度,因为这个市场是关系市场,大多是理性买家,而且通常都有很个性化的要求,你知道你的用户是谁,是不是满意可以很容易从订货量和合作亲密度上观查出来,大的订单变动通常和战略有关

B2C之所以需要满意度调查,一个重要原因是你不知道你的买家到底是谁,缺乏沟通,潜在竞争无数

理论上的确如此,但在实践上:

1、买家不是完全理性的,否则很多企业早都倒闭了;

2、这个市场也不完全是关系市场,在中国关系可能多一些,在欧洲等地关系并不是决定因素;

3、要求可能是个性化的,但在某些特定市场上产品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个性化;

4、单凭订货和合作来分析是滞后的,如果等问题产生才考虑补救在管理上是愚蠢的,那样将付出惨痛的代价。

在B2B市场上,企业一样也会考虑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作为企业改进运营和客户关系的基础。但问题是,在小样本情况下,很多B2C的方法没法适用。所以想听听楼主的建议啊。

1,你对关系市场理解不对,这个关系是打造双赢的利益共同体,是一种信任,不是请客吃饭,欧洲市场也一样

2,合作分析并不愚蠢,关键在于你怎么和在什么时间去靠量

3, B2B的市场更讲究竞争的优劣,考量除了产品和价格因素,主要就是合作方式的考量,这个远远超出满意度的范围

1、我不太理解您所说的合作分析是指什么?请赐教一下。

2、我对您所说的关系没有理解好。但是,在任何市场环境下,满意度都应当是了解运营表现的一个基础,我想这一点在B2C和B2B没有什么差异。

这个不是我说的话.合作分析?我也还没看明白,晚上好好研究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39:00
以下是引用rhettrandy在2009-5-8 17:20:00的发言:
回楼主,非常期待你的赐教。我打算研究的就是电信设备商的客户满意度。

那么能不能告诉我,你是在市场调查公司工作呢?还是企业?如果是市场调查公司,那我把几个关键点给你讲一下你就明白了,如果是企业,就需要一步一步介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3:45:00

to CFIGROUP

关于样本的问题,你们所用的方法是不是bootstrap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00:05:00
我是在企业工作的,多谢楼主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00:08:00
补充一下,我们 内部就打算自己搞顾客满意度调查,因此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啊。多谢多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08:35:00

清早起床一字一句拜读楼主的帖子

如醍醐灌顶

我已经推荐满意度相关研究的同学来拜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08:50:00

觉得lz的思想很不错啊。。。

我想到郎咸平和他的一些书关于“本质”的,我觉得很多事情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实在不能比拟啊。。。

汗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09:05:00
以下是引用rhettrandy在2009-5-9 0:05:00的发言:
我是在企业工作的,多谢楼主啊。

好的,如果是在企业工作,那我就说细一点.

首先说第一步:指标的设计和模型建立. 进一步说它其实是一个建立"因果"关系的过程(满意度分析的是因和果,因为什么满意或因为什么不满意,满意之后会采取什么行动,其中满意度的得分"只是一个感受",而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

 因,是让客户产生明显感受或感知的原因。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客户的需求、客户的心声、或客户体验的明显接触点、明显感知点;最终它将成为检测企业产品及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

举个例子.最近很流行台湾游。游客回来后说,哦,台湾好啊,有机会一定还要去。问他为什么?他说,台湾的服务业做的好啊,某次到一家百货公司二楼买了一件衣服,到了三楼发现了一件更好的,所以带着试看看的心清忐忑不安的去二楼退之前买的,没想到服务员根本没问为什么,快速的办理的退货手续,办好后才问了一句“为什么要退啊,我们这里新货上的很快,有机会再来看看啊”,好,真好!

不过另外一个人说了,台湾不好。为什么不好?因为台湾的媒体常常报道一些关于大陆的不实新闻,让人很反感。好了,这样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无论是服务或是产品,最终能让你留下印象并形成强烈感知或印象的就那么几个关键环节,不会有人说台湾好啊,因为飞机很准点、机上服务员礼貌又漂亮、从机场到酒店乘座的巴士很舒服、酒店设施很好、当地空气也很好、气温也很好…. 这样一个细节一个细节评价完后才获得一个结论:台湾好或不好。

当然,企业的经营活动通常比较复杂,而且“客户群体”或客户结构也比较复杂,哪怕都是终端客户,不同消费能力、不同背景的客户对一件事物的评价或要求,或感知点都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最终“因”的挖掘不可能是一两项或三四项。有人关注服务、有人关注食品、有人关注当地文化,那么针对台湾游的满意度指标中就应该把这些都含盖在内。当然,最最重要的是不能随意罗列,必须是与满意度及忠诚度有关联、有因果关系的因素。因为我今天头疼,所以奥巴马当选了美国总统,显然不成立。

很多项目在满意度的构成因素/指标设计上,基本上可以用“胡抓乱写”来形容,完全不清楚这些“因”的作用就开始设计指标,事实上连“设计”都谈不到,而是“罗列”。罗列什么呢?把企业内部运营管理所涉及到的各个流程、各个环节,丝毫不差的罗列上去,芝麻绿豆密密麻麻、一层又一层,生怕指标少了显的不够专业。我见过最天才的做法是“某医院满意度研究”:医生能够根据病人的经济状况开处方、病例填写完整清晰,而且就一个“服务态度”可以分解成医导人员的服务态度、挂号人员的服务态度、划价人员的服务态度等等,显然这是医院内部管理的需求,不是病人需求,更不是以“病人明显感知的接触点”作为设计基础的。如果你是那个病人,请问你能记得住那么多、感受到那么多吗?

再来看看"果"是什么:

“果”肯定不是满意度。在ACSI模型中,\“因”所产生的“果”有两个。第一个是客户的投诉抱怨,第二个是客户忠诚度。(而投诉抱怨与忠诚度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这个等下解释)。

显然,满意度只是作为一个“感受“而被测量的,同时这个测量结果被作为“投诉抱怨”和“忠诚度”唯一的一个“原因”,链接“投诉抱怨”与“忠诚度”,以便并对客户最终的行为作出明确解释。因为客户的感受不好(满意度不高),所以目前投诉抱怨比较大,或者,因为客户感觉很好,所以客户忠诚度比较高。

大部分的研究到“满意度”这里就终止了,其实这是很不完整的一个研究.

所以,第一步你应该先对客户进行一个初步的访问,收集和了解客户关注的焦点问题,然后形成指标体系并建立模型.

我想你一定很希望我直接给你具体指标,不过谨供你参考: 合作与沟通、客户关系、解决方案、配送和安装、产品/系统的解决能力、服务、品牌。这些因素下都包含了一些具体的指标做为描述。你可以做为思考的方向参考下。不过你一定去和客户沟通,不能“自己在办公室设计”。

对于一些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我总认为我设计的指标一定是八九不离十的,但是,访问过客户后总会发现,和自己之前想的还是很有差距的。所以,很多企业总是说,我们知道客户想要什么、也知道问题在哪里,事实上,只要你不是客户,你就永远不知道客户在想什么,或许能猜个一二,但八九都不知道。要知道,客户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而“果”呢,我们的项目中更多使用的是“未来持续合作或持续购买的意愿/可能性”,以及“推荐意愿”(满意度直接连接这两项,而不是忠诚度和投诉抱怨)。

不知道我这样的解释是否清楚. 不清楚的话我改天给你一个具体模型看看.今天先说到这里,下一步再说问卷设计和抽样(受访者定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9 14:48:2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09:42:00
以下是引用wang658664在2009-5-9 8:50:00的发言:

觉得lz的思想很不错啊。。。

我想到郎咸平和他的一些书关于“本质”的,我觉得很多事情我们这些在校的学生实在不能比拟啊。。。

汗颜

郎咸平教授我也很喜欢,看过他的书后我一直在想咨询行业的本质是什么? 思考很久后都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后来又看到一本书,书中的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咨询,是影响人的一种科学和艺术.恩,比较赞同.希望通过这个帖子能更多的让大家了解满意度,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做文章,如果能达到这个效果,我也算是一个称职的"顾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0:13:00

RELATIONSHIP MARKET ,讲究三个层面的合作,一个是高层,主要是战略的层面的合作,一个是中层合作,主要是项目对接方面的合作,然后是员工,主要是具体服务的共同完成方面的合作

所以国外是用RELATIONSHIP QUAILITY CONTROL的概念去代替B2B的顾客满意度的,因为顾客满意度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是喜欢,另外一个是理性的,这个你的产品服务对他个人的好处,这个东西是非常随机的事情,所以大样本可以告诉你一些信息

而 B2B之所以不同,是你不仅仅针对人,你还针对一套程序,而且你说的是超大企业,这些企业没有一个是随便拍板的,都是有采购程序和合作程序的

所以主要的指标是一些专业性的指标,比如说你的核心服务是什么, 对方对你的依赖程度或者影响程度,你的项目管理程序与对方的一致程度,物流,人员,文化,制度? 还有就是你的专业化程度,和对方的专业化程度,这些都会对你的合作产生影响,更重要是你的买家和卖家的LIFE CIRCLE, 这个对你的分析至关重要,长期的合作伙伴,重要性要远远高于阶段性的原料供货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4:04:00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9-5-9 10:13:00的发言:

所以国外是用RELATIONSHIP QUAILITY CONTROL的概念去代替B2B的顾客满意度的,因为顾客满意度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是喜欢,另外一个是理性的,这个你的产品服务对他个人的好处,

我喜欢对一件事物刨根问底,把它做到极致.很多时候总感觉那些管理理论太大、太空,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做的时候总感觉无从下手。我是从企业转到咨询行业的,所以更注重实际操作性。

RELATIONSHIP QUALILITY CONTROL?从另外一个层面讲,认同。但具体怎么做呢?它是如何取代满意度的呢?当然如果按照你说的满意度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是喜欢,另外一个是理性的...",或许可以取代,但实际上满意度的内涵,或者说满意度技术所提供的,不是这些.而是:

1) 了解你对客户做了些什么? —— 分析企业目前的经营状态

2)客户将会对你做什么? —— 分析企业未来的生存及发展能力,以及如何进行持续的改进和提升 

这两个方面,RELATIONSHIP QUALILITY CONTROL是如何实现的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9 14:39:4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4:19:00

请教~~ 并感谢楼主的回复~~

呵呵。楼主在线啊,看来很运气!!
……
总结:很希望楼主能够结合您在商业领域里的经验,对我们所做的涉及官员的选拔体系和推出机制的评价体系/满意度体系,做一定的指导! 我的邮件是le2005@126.com。 感谢您在坛子的分享! 抽空我让团队的年轻人都进来拜读,呵呵~~
……
——这么快收到了楼主的回复,以及十分中肯的意见!
  (1)再次特别感谢!!
  (2)因为对咨询行业太有感情了,梦想了30多年,哈哈,所以,对咨询行业总有一些偏见:由于是高度的智慧密集型,需要依赖客户具有同样的智慧,因此,总觉得,再高明的方法如获得充分的价值认可,都需要在一种具有壁垒或垄断格局下才能够形成;(前面有人提到您供职的这家公司在北京分支机构较为粗糙的一个场景,其实几乎是2001年以来全体在京咨询行业的写照,并非咨询公司自身的问题,2003年前后做了大量的个案研究,自己也曾在国务院某下属机构的框架下做过类似的实践,呵呵~~)因此,个人始终以为,GENERAL PERSONALITY一类的商业是平均利润市场,而政府类或金融类则属于垄断利润市场;政府类则更优,因此,有前款一问。
(3)有时候感觉,海派的智力密集型或创新型产业土壤的确优于京城,是以十分羡慕,呵呵~~ 再次感谢楼主,一定电话拜访及发邮件请教!!



[em17][em23][em25][em3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9 15:32: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4:38:00
以下是引用le2005在2009-5-9 14:19:00的发言:
呵呵。楼主在线啊,看来很运气!!
(1)20多年前在人大读本科的时候,因为超级喜欢计算机那个时代是unix系统的,玩的都是小型机,呵呵,我们这些外行能做的就是参与市场调查,那时的客户都是可口可乐,通用汽车,还有华远房地产公司之类的,做相关软件系统的也都纷纷成了中国政府信息化的第一人,比如当时的五大外贸之类的;说这些旧事,是觉得,在中国,所谓满意度类研究的应用,似乎只有在纯粹商业环境下才有客户……
(2)后来,学了点皮毛,就拿去做政府领域的研究,但感觉困难很大! 因此,想请教楼主:如果将您的这些有预测性的成果,应用到政府政策评价,估计您会采用哪些思路和技术方法呢?
(3)我抛个砖先,比如做能源规划的政策效果量化评价,分类能源体系下,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一定还是传统的那几种“诸葛亮会”方法/专家访问法,头脑风暴法,spss等权威统计法,等等//;在评价指标分层方面,没有太好的/科学及权威的方法/,现在用的是模糊数学+多元统计+面板数据分析等等很愚蠢的方法;而在政府行为体系和政策效果量化评价的建模方面,就几乎是空白了,因为建模之后,似乎也没有什么必然性的效果,拟合也不好……尤其,要做XX级官员行为体系量化评价,大量基础数据到了,其研究结果,和拍脑袋的结果相差不大;最近,我们的团队被逼急了,大家采用了分层评价指标体系的组合理论,看看“长期资本公司”高手们的智慧遗产能不能帮我们这个忙?
总结:很希望楼主能够结合您在商业领域里的经验,对我们所做的涉及官员的选拔体系和推出机制的评价体系/满意度体系,做一定的指导! 我的邮件是le2005@126.com。 感谢您在坛子的分享! 抽空我让团队的年轻人都进来拜读,呵呵~~

恩,很愿意和你一起讨论.其实我一直有个困惑那就是,CFI的这套技术和方法一直强调它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那也就是说只要存在"因果"关系的事物都应该能分析才对. 所以我一直想把这个东西尝试用到满意度以外的领域,就像你说的能源规划的政策效果评估;可惜,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

如果指标设计的不好,或者关系建立的不好,CFI的这套分析软件会给不出结果,或者给出的结果你自己一看都知道有问题.你说的这个领域我从来没有涉及过,但从你的文字中我感觉不是特别大的问题,特别是指标这个部分,首先需要我们通过对客户的观察以及与客户的深度沟通,从客户角度找指标,然后再用一些技术检验指标.指标的初步研究和建立其实很不容易,它考验的是研究人员的敏感度和专业度.而且,它是决定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首要前提和保证.

我记下了你的邮件,不过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电话沟通,无论对你或对我,一定都有帮助和促进.

021-62486488 转 韩依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4:46:00
以下是引用le2005在2009-5-9 14:19:00的发言:
总结:很希望楼主能够结合您在商业领域里的经验,对我们所做的涉及官员的选拔体系和推出机制的评价体系/满意度体系,做一定的指导! 我的邮件是le2005@126.com。 感谢您在坛子的分享! 抽空我让团队的年轻人都进来拜读,呵呵~~

官员的选拔体系和推出机制, 恩,值得研究,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我很愿意参与这个方面的探讨.按照科罗思教授的思想和他所研发的这套技术理论基础,应该是可以借鉴使用的.有可能的话,我愿意加入到你们的研究团队,尽所能的提供我所知道的技术和方法,包括CFI这套技术的使用,我们可以尝试看看会有什么结果.给我电话或邮件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13:00

楼主,我看了你的博客,不好登陆啊,建议用容易登录的、大众化的博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20:01:00

请教楼主

拜读了楼上各位的文字,感觉似懂非懂,并不是各位讲的不清楚,而是我的层次太低了,呵呵。

我是高校的研究生,最近在给电信做个小灵通的客户忠诚度的调查分析,遇到了一些问题,与电信方面沟通也有些问题,他们强烈要求我们找到理论支持,可是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成熟的忠诚度计算方法,下面是我们自己闭门造车的结果,请各位高手予以指教,有什么不妥的、可取的,大家一定都说出来。项目做的很郁闷,迫切需要得到各位的指导!

忠诚度=情感因素*意识因素*行为因素(之所以用乘法而不用加法,是因为三个因素的权重实在难以确定,不得已采取乘法,如果有人觉得乘法有可取之处,能不能给出一些评价,若果觉得乘法不合适有没有知道该怎样确定权重?)

我们用满意度代替情感因素,满意度是电信服务的几个方面的评分的简单平均。用是否打算继续使用代替意识因素。用使用时长代替行为因素。

大家一定帮忙啊,觉得合适的给出评价,觉得不合适提出一下改良方案!

感激涕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9 20:16: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22:25:00
以下是引用CFIGROUP在2009-5-9 14:04: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9-5-9 10:13:00的发言:

所以国外是用RELATIONSHIP QUAILITY CONTROL的概念去代替B2B的顾客满意度的,因为顾客满意度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是喜欢,另外一个是理性的,这个你的产品服务对他个人的好处,

我喜欢对一件事物刨根问底,把它做到极致.很多时候总感觉那些管理理论太大、太空,听起来似乎有道理,但做的时候总感觉无从下手。我是从企业转到咨询行业的,所以更注重实际操作性。

RELATIONSHIP QUALILITY CONTROL?从另外一个层面讲,认同。但具体怎么做呢?它是如何取代满意度的呢?当然如果按照你说的满意度是“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是喜欢,另外一个是理性的...",或许可以取代,但实际上满意度的内涵,或者说满意度技术所提供的,不是这些.而是:

1) 了解你对客户做了些什么? —— 分析企业目前的经营状态

2)客户将会对你做什么? —— 分析企业未来的生存及发展能力,以及如何进行持续的改进和提升 

这两个方面,RELATIONSHIP QUALILITY CONTROL是如何实现的呢?


我估计你没太仔细看我说的,我说的满意度两个因素主要针对一般客户市场和一些个人的小型商业,

而这个关系质量控制主要针对大型B2B的,所以分了三个层次,而其实需要日常衡量的是项目层次和一般的员工层次

在这个里面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单单个人喜好和对产品的满意不足以让你胜出, 所以要对项目的对接和人员的对接上或者是产品服务与对方生产和商业活动的对接上下功夫,这里涉及生产,客户管理, 营销,项目评价和物流等多个环节,评价的主要是你对客户的影响度,和此客户对你的影响度,这个直接决定了你的竞争能力

至于你说的客户满意度工具的两个功用,其实只能说明部分的现状和趋势,因为客户满意度,以及各个因素的在客户购买过程中所占的UTILITY,到底有多大,在中国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国外的市场多是成熟市场,所以是看客户而知行业,而中国很多市场都是短短是十年内出现的,所以变化比较大,企业竞争的困难不一,市场比较复杂,再加上人口因素,很多时候还是渠道为王,以量取胜,这个时候我反而觉得思想比工具更重要,相信你在跟那些土老板打交道时候也会发现这个问题,他们虽然来请你,但是并不知道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22:31:00

产业政策的满意度怎么评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00:16:00
楼主,显示不出你博客上的图片,而且网页附带广告过多,建议搬家到一个好一点的博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02:46:00
是的,我也看不到博客里的图片。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07:39:00
以下是引用tt608在2009-5-10 0:16:00的发言:
楼主,显示不出你博客上的图片,而且网页附带广告过多,建议搬家到一个好一点的博客。

好,找个时间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08:04:00
以下是引用wangfei8126在2009-5-9 22:25: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CFIGROUP在2009-5-9 14:04:00的发言:

至于你说的客户满意度工具的两个功用,其实只能说明部分的现状和趋势,因为客户满意度,以及各个因素的在客户购买过程中所占的UTILITY,到底有多大,在中国的研究并不多,而且国外的市场多是成熟市场,所以是看客户而知行业,而中国很多市场都是短短是十年内出现的,所以变化比较大,企业竞争的困难不一,市场比较复杂,再加上人口因素,很多时候还是渠道为王,以量取胜,这个时候我反而觉得思想比工具更重要,相信你在跟那些土老板打交道时候也会发现这个问题,他们虽然来请你,但是并不知道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你讲的都对.我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在分析这个市场.而满意度恰恰就是希望通过一个科学有效的方式去分析到底什么是影响市场的"关键因素".当然,如果只是简单的算满意度得分,简单的做分析,不要说你说的这些目的答不到,就是给个分数也给的不准确.所以,我想传播满意度更深层次的作用\功效和研究方法.让大家正确的使用和看待这个东西. 而我说的满意度的那两个目的,并不是只存在与"理论"上,CFI有大量成功案例可以说明,而且都不是小公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08:41:00

先顶起来,以后有时间拜读大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16:48:00

不错,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17:25:00

楼主乃高人也! 网上看到不同观点, 苦思不解, 恳请指教:

http://www.yihui.name/cn/read.php?165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0 20:59:00
以下是引用dwdus在2009-5-10 17:25:00的发言:

楼主乃高人也! 网上看到不同观点, 苦思不解, 恳请指教:

http://www.yihui.name/cn/read.php?165

好,讨论到重点了.不过儿子在哭,明天找个安静的时间好好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