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这里的逻辑应该是:
设不能实现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是q=q(p),其反需求曲线p=p(q)对应该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ar=ar(q)。
不能实现价格歧视,即该厂商卖出的所有商品(设共有Q单位)的单价都相同,亦即平均收益相同,而该单价正为p(Q)。
理论上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逻辑推导,可以得到需求函数D=F(P),或者反需求函数P=P(Q)(这个更多是为了遵从坐标系表述习惯)。然后,可以得到R=PQ,AR=P,MR=P+Q(dP/dQ)。所以AR=P=P(Q),可以表述为反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通过逻辑推导获得。而R、AR可以通过计量分析得到。搞清楚了需求函数的逻辑关系,也就能在计量分析中获得需求函数的形象化、数量化表示,即用AR来表示。
规划问题,就是在四种类型的市场下,为什么可以使用AR表示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不知道为什么,对这个解释很不满意,或者说它太没有新意,或说的不够清楚。或不严格。
最好是用数学证明AR就是厂商的需求曲线。
逻辑反了。
应该是,反需求曲线相当于AR曲线。
先有的(反)需求曲线,才有AR曲线。
换个说法。
楼主是不是想根据厂商的AR曲线来推出厂商面临的市场需求曲线?
应该是互推吧。相互推出。这个应该不难,对吗?
完全竞争市场==》价格接受者==》总收益=p*y==》平均收益=总收益/y=p=d总收益/dy=M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3 22:50:04编辑过]
非完全竞争市场==》非价格接受者==》总收益=p(y)*y==》平均收益=总收益/y ? p ? d总收益/dy=MR
我以前也用这种问题,实际上把高级看了,你就会觉得:低级就是在忽悠,根本不用吹那么多,用数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