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报》
《八大有力举措支持三农》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审议并原则通过《彩票管理条例(草案)》。
会议要求,当前要重点采取以下八项措施:一是抓好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继续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生产能力建设。二是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中央安排30亿元建设投资,支持生猪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三是做好大宗农产品收储。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将临时存储大豆收购截止期延长至6月底,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按略高于市场价格实行国家临时收储,做好棉花收储预案。四是支持农产品加工和龙头企业发展。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技术进步。五是促进农产品流通发展。六是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七是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农民工就业。八是加强农村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650亿元用于农村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把支持农民建房、改善居住条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着力点。
《盖特纳:大多数美国银行资本充足》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21日表示,目前绝大多数美国银行都有足够的资本,但庞大的坏账令其健康状况堪忧,并拖慢了经济复苏步伐。
盖特纳在接受负责监管金融救援计划的国会监督小组质询时说:“遗留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限制了金融机构从私人部门融资的能力。”他希望政府推出的旨在剥离有毒资产的公私合营投资基金可以改变这一局面。目前,美国监管机构正在对19家美国大银行进行“压力测试”。盖特纳表示,若测试不合格,银行既可寻求从私人部门融资,也可向政府要求援助。
《发审理念变化提升创业板信心》
证监会17日宣布,拟在主板之外设立独立的创业板发审委,同时引入相当大比例的行业专家,建立审核专业咨询机制。这些新措施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同,创业板发审理念变革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信心。
根据已经公布的IPO管理暂行办法,创业板的设立意在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这意味着创业板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企业规模小、业绩稳定性差,相对于企业处在成熟阶段、规模较大的主板市场,两者的发审理念必然存在差异。设立独立的创业板发审委,可以更好地以适应创业板企业特性的发审理念和审核标准来筛选企业,为创业板留下足够的创新空间。
从目前来看,创业板发审机制还应注重发挥保荐机构甚至创投机构的积极作用,后者在市场化筛选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也是创业板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监管部门发审理念的变革,也影响到保荐机构、创投机构对于自主创新、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关注程度。如何做到“发审的归发审,市场的归市场”,合理进行分工与合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总体上,创业板的未来走向,主要取决于市场各项制度设计的合理性,以及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够为市场所接受。经过十年多的酝酿,中国创业板在制度安排方面已颇为周密,其成败的关键之处,可能就在于发审理念能否“与时俱进”,适应创业板本身的特点和要求。
《一季度国企利润环比增长1.2倍》
财政部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3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2177亿元,同比下降36.8%,降幅比1-2月缩小6.9个百分点。一季度国企利润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倍,3月比2月环比增长95.9%。
1-3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3257.1亿元,同比下降7.6%,环比下降19.5%,3月比2月环比增长21%。从国企实现利润看,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倍。其中,央企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1125.3亿元,同比下降43.3%,环比增长2.5倍,3月比2月环比增长82.5%;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52.6亿元,同比下降59.6%,环比下降27.6% ,3月比2月环比增长1.7倍。
分析人士认为,一季度国企营业收入环比下降但利润环比增长,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还没有完全恢复,国企处于去库存化过程之中;上游原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下跌。
分行业看,1-3月,石化、施工房地产行业盈利水平提高;煤炭、烟草等行业效益相对稳定;机械和汽车行业降幅减缓;电力、有色、钢铁、化工、铁路等行业继续亏损。
《二季度用电量有望结束负增长局面》
电监会总监谭荣尧22日在电监会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预计二季度中国用电量可基本结束负增长局面。如果宏观经济形势持续好转,政策到位,则有望出现略有增长的情况。
电监会市场监管部副主任常建平介绍,4月中上旬,中国发电量同比负增长4%左右,回暖迹象明显。谭荣尧表示,上半年电力工业有望走出低谷。
谈及大用户直购电价格问题,电监会价格与财务部主任邹逸桥表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核定输配电价的成本。国家发改委正在制定成本监测办法,为下一步输配电改革做准备。电监会目前确定的政策是在用销售电价减去上网电价的基础上,结合各地情况,初步确定每个省的大用户电价。此外,电监会也正在完善输配电企业成本的核算办法。
《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在重庆悄然破题》
4月20日,重庆市江北嘴CBD首个商业地产项目金融街·重庆金融中心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项总投资额达300亿元的项目将启动30万平米的以金融为主的高档写字楼建设,打造未来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核心区域。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重庆市金融办主任罗广表示,此次金融中心项目奠基就是表明重庆已从硬件打造方面开始启动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设的步伐。
罗广表示,重庆的目标是要到2015年初步建成长江上游金融市场中心。关于金融中心的建设路径,重庆市政府内部有一个“三六三”的提法,即银行、证券、保险三类金融机构均衡发展,集聚六类金融机构,发展三大金融市场体系。
所谓发展三大金融市场体系,即全国电子票据交易中心、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OTC)和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据悉,重庆的工作将分两步,第一步,按中关村的模式,组建“重庆非上市公司股份交易中心”,今年年底前正式运营,实现首批公司挂牌交易;第二步,根据中国证监会建立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的工作进程,进入全国场外交易市场体系。
罗广还透露,目前在中国证监会的支持下,重庆市金融办已经组成专门的人员班子探讨在重庆设立畜产品远期交易市场和商品期货交割仓库。
而除这三类金融市场体系之外,重庆还将围绕投融资中心的打造吸引六类金融机构:包括把信托公司做大做强、和多家国有大型企业合资成立金融租赁公司、打造融资担保体系、发展私募股权机构、扩容小额贷款公司、发展村镇银行和农村小额资金互助组织等。
《英国大幅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22日向议会提交2009至2010财政年度预算报告时,将今年英国经济增长预期调整至负3.5%,并承认英国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2日发表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也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收缩1.3%,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明年世界经济将逐步复苏,但仅有望增长1.9%。
《63家公司预告上半年业绩显示上市公司经营复苏迹象难断》
截至4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63家上市公司在一季报中预告了上半年业绩。总体看来,企业经营复苏的迹象并不十分明显。
统计显示,在63家公司中,预增、预亏公司各有21家,占比均为33.33%;预降公司20家,占比31.75%;预盈公司1家。显然,报忧公司比例高于报喜公司比例。更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预增一族,也有14家公司预告的业绩增长幅度并没有高于通常情况下的50%,而是在30%以下,增长幅度明显偏小。可见,要融化经济危机的寒冰,上市公司还需要时日。
63家公司涉及行业面较广,但较多地集中在房地产开发、计算机应用服务及软件开发、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电子设备制造等行业。其中,房地产上市公司有7家,业绩情况忧多喜少,3家预亏、2家预增、2家预降。另外,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公司也有7家,但业绩情况同样是报忧者占多数,2家预增,5家预亏或预降。
市场分析人士就此预计认为,虽然目前仅有一小部分上市公司预告了半年度业绩,但根据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上市公司一季报情况来看,估计上市公司上半年整体业绩仍难乐观。
《扶持企业跨境投资五大领域四部委齐出招》
金融危机之下企业走出去凸显机遇,在22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大部委高官齐齐亮出助力企业“走出去”的多张“王牌”。
国家支持企业在五大重点领域进行对外投资,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副司长刘洪宽在会上说,第一是开展对外资源合作。进一步加大境外石油、天然气和重要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开发力度,实施长期贸易策略,拓宽境外资源合作的渠道和领域。第二是开展海外科技智力合作。第三是开展先进制造业领域对外投资。第四是支持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合作。第五是积极推动服务业走出去。
商务部部长助理王超说,在政策支持方面,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在财政、信贷、保险、税收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扶持企业“走出去”措施,包括积极协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国税总局副局长王力称,企业境外投资遇到的税收政策问题主要集中在进出口税收和所得税方面。在进出口税收方面,国家对企业境外投资给予积极支持,比如对企业以实物投资出境的设备及零部件实行退免税政策。在所得税方面,新企业所得税法通过增加间接抵免的规定进一步支持企业海外投资。
刘洪宽表示,下一步国家支持境外投资的政策,还包括培养市场主体。国家不仅支持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同样支持具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走出去”。
《一季度国企利润降幅环比收窄》
财政部22日公布的“1-3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企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和税金仍处下降状态,但实现利润和税金降幅减缓。
数据显示,1-3月,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3257.1亿元,同比下降7.6%,环比下降19.5%;其中,3月份比2月份环比增长21%。从实现利润看,1-3月,实现利润2177亿元,同比下降36.8%,环比增长1.2倍;其中,3月份比2月份环比增长95.9% 。另外,中央企业一季度累计实现利润1125.3亿元,同比下降43.3%,季环比增长2.5倍;3月份比2月份环比增长82.5%。
从国企分布的行业来看,数据显示,前三月,石化、施工房地产行业盈利水平提高;煤炭、烟草等行业效益相对稳定;机械和汽车行业降幅减缓;电力、有色、钢铁、化工、铁路等行业继续亏损。纳入快报范围的中央管理企业和中央部门所属企业中有116户实现盈利。
《美股开盘继续反弹道指重返8000点》
受AT&T与麦当劳业绩好于预期影响,美股22日开盘后继续反弹,道指重返8000点大关。截至北京时间22日晚23:25分,道指收报8019.82,涨50.26点。
《央行:信贷较快增长利大于弊》
针对市场关于信贷过快增长的一些担忧,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日前表示,总体而言,金融危机情况下的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是利大于弊的。易纲也明确指出,在一季度信贷快速增长的同时,也要考虑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信贷政策走势,易纲指出,央行将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坚定不移地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和信贷结构优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继续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增加信贷投放。
二是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提高信贷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
三是引导商业银行优化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信贷均衡投放。
四是研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五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沪指下跌近3%失守2500点》
4月22日深沪股市呈现先扬后抑走势,年线支撑面临巨大考验。上证指数收报2461.35点,下跌74.48点,跌幅2.94%;深成指收报9249.08点,下跌391.82点,跌幅4.06%;两市合计成交2713亿元,比前一交易日放大约一成半。
两市个股呈现普跌局面,上涨个股只有154只。此前表现强劲的中国联通再现强势,一度涨幅超过8%。跌幅榜方面,大盘指标股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分别跌4.37%、1.01%,两市合计跌停的个股共有40余只,大多数为前期被热炒的题材类个股。
从板块格局看,电子元器件板块跌6.63%,计算机软件跌6.63%,煤炭开采板块跌6.34%,券商板块跌6.07%,有色金属板块跌6%,跌幅居前。值得关注的是,前期走势强劲的新能源板块大跌6%。
外围股市方面,亚太地区主要股指22日涨跌不一。香港恒生指数收报14878.45点,下跌407.44点,跌幅2.67%;日经股指涨幅为0.18%;韩国股市收盘创六个月新高,综合股指升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