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4月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Dominique Strauss-Kahn),在华盛顿特区IMF总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在回答《财经》记者提问时,他表示,源于中国内需的进口需求,难以带动整个亚洲出口国家经济复苏,全球复苏仍取决于美国走出衰退。
在发布会上,斯特劳斯-卡恩对自己的演讲归纳了“三大主题”。
首先,世界经济复苏之路“尚远”。援引日前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及《世界经济展望》(WEO),他强调,IMF上调了源自美国的资产减计,将达到2.8万亿美元,还强调IMF首次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测调至负值——2009年增长-1.3%。
“预测总在变化,这是由于数据在不断更新,我们要及时相应地调整预测结果。”斯特劳斯-卡恩说。但他认为,即使这样,预测也非常“有用”,因为预测结果在趋势上的变化能够准确地为经济“把脉”。而由于决策者能够影响实际结果,预测的目的之一,正是使他们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使预测“变得不准”。
为进一步证明此次危机的严重性,斯特劳斯-卡恩用幻灯展示:“二战”后的数次危机中,发达国家与中国的进口需求之和总能保持正增长,但本次危机却陷入零增长以下。因此,IMF才在WEO中预测,2009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下降11%,明年恢复至0.6%的缓慢增长。
此后,当《财经》记者问及,若中国内需实现强劲增长是否能够带动亚洲(特别是出口国家)率先走出危机时,斯特劳斯-卡恩给出了否定的回答:中国进口需求规模巨大,全球经济衰退使其进口需求显著下降,预示着全球出口的萎缩。但这不代表中国将很快从‘再出口’为主的进口需求,转向由内需引起的进口需求,并由自身的内需拉动整个亚洲经济复苏。
“美国经济不得不、也势必先于全球复苏,亚洲国家‘独行’的可能性并不存在。”斯特劳斯-卡恩说。
他还补充道,世界经济是否能如IMF预测的那样,在2010年开始复苏,取决于各国“协同作战”、有效实施刺激计划甚至出台“更强有力的”措施。
斯特劳斯-卡恩演讲的第二主题是,IMF将运用新型贷款工具,加大对成员国“即时可用”的贷款资源。作为“救火队员”,IMF将通过三项措施帮助成员国渡过难关:推广“灵活信贷安排”(FCL);加倍对低收入国家(LICs)的贷款规模;以及在适用时暂时放松贷款条件(conditionality)。
FCL由IMF在今年3月25日宣布,以替代去年10月创立的“短期流动性工具”(SLF)。FCL将对具有较强经济基础、合理政策及可靠政策执行经验的经济体提供贷款支持。与SLF最大的不同是,FCL还款期由九个月延长到39至60个月;最大贷款规模由该经济体份额的500%改为无上限;成员还可以为应对危机而取得此类“预防性”贷款。
斯特劳斯-卡恩预计,FCL将在今年占到IMF总贷款规模的一半,墨西哥、波兰等多个国家将取得FCL贷款。
IMF对低收入国家的贷款,则主要通过“减贫及增长贷款工具”(PRGF)及“外生冲击贷款工具”(ESF)来完成。所谓“加倍”,即提高低收入国家在这两个项目中的贷款上限至目前的200%。
达到上述目标主要依赖于G20伦敦峰会上达成的、增加5000亿美元IMF“可贷资金”及新发2500亿美元特别提款权(SDR)。SDR分配将在未来几周内完成,斯特劳斯-卡恩称。
但对《财经》记者关于英国首相布朗曾说“中国将贡献5000亿美元中的400亿美元”的提问,斯特劳斯-卡恩未置可否,而只是说,“这些事宜尚在讨论中,请等待官方公布。”
最后,他指出,应各国政府的强烈要求,IMF将改进监督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事前预警”(early warning)功能。IMF将立即加大对全球金融风险的监测和研究,提高对未来经济下行风险的预见性,并及时提醒各国制定、执行刺激计划时,不忘中期内着眼于财政收支平衡。
IMF第一执行副总裁约翰•利皮斯基(John Lipsky)补充道,未来监督的重点将在系统性风险,即一国金融风险的“溢出效应”和连锁反应,而非传统的对某些机构或特定产品的评价。此外,他强调,IMF不会成为所谓的“全球金融监管者”,而将作为金融稳定委员会(FSB)的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探讨监管规则,并“监视”(monitor)全球市场
《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