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8948 29
2009-04-25

        最近在看大宗商品定价权问题,主要是这个新的铁矿石定价,说到底还是怨某个老师,详见我之前发的一个版主悬赏贴。不过既然看了,那也不再多抱怨,学到一点,借着《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研究》这本书,我在这里逐节述说他的思路以及我的一些看法,与大家共同讨论这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掌握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也算是给这个板块加点人气,剩下的课节我就顺着这个帖子一直写下去。

                    第一章     定价权问题总论

 1.1定价权的提出:

          我国入世之后,更深的参与到全球化进程中,加上我国最近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需要日益增大,其中石油、铜、铁矿石、大豆进口规模日益扩大。随着我国制造业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对初级产品进口也越来越多,初级品净进口额从99年的69.2亿美元到2005年已经达到986.7亿美元。

          我国铁矿石进口占世界需求的45%,据我国钢铁工业协会预测,2010将很可能达到55%以上;原油进口需求已经仅次于美国,成为第二大进口国,对外依存已经达到40%以上;大豆进口量占31.2%,棉花进口量达到26.1%。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由此带来的巨大国际市场对于全球经济增长带来的拉动效应被人们成为“中国因素”,这当然也同时确立了中国在国际商品市场上大买家的地位。我国对初级产品的进口当然一定程度缓解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但是,应注意到,在我国对初级品需求极大增加的情况下,国际资源品价格也有了极大上涨。原油、铁矿石、铜的价格均有了极大上涨,这除了由于“中国因素”带来的巨大需求外,国际投资炒作资金的大量进入也为这一趋势推波助澜。

       与我国进口初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出口的初级品的存在严重的低价竞争。作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纺织品、服装等领域存在极为严重的无效竞争,互相降价竞赛,甚至导致品质下降,严重影响了竞争力与利润;此外,由于价格多头谈判,我国出口的稀土资源在03~05年间也出现了增产不增价的被动局面。

         有上述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在宏观层面,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对外贸易的“高买低卖”问题,这无疑会增加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甚至一些如粮食、能源问题会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影响国家经济安全;  在微观层面:进口原料价格的上涨以及出口品的低价竞争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企业的利润,如前些年的大豆榨油行业,居然出现了全行业的“180天大流血”这样的恶性亏损事件。

       形势如此严峻,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问题自然是常见诸报端,可以说,我国的经济仍然会高速发展下去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那么大宗商品的定价问题就不得不说,也是我们无可回避的挑战。我们该如何完成由price taker到price maker的转变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26 12:48:22编辑过]


诸葛止于  金币 +1  爱问中发布专题讨论 继续努力咯 2009-6-3 7:59:3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25 00:51:00

1楼是我的思考:    (以后还会有连载)

          国际定价权问题在这里看大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进口的资源品,另一方面是我国自己出口的一些制成品。二者两方面无疑都是关系中国极大国家利益的,而且绝对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铁矿石涨价了,那么钢铁成本上升,那么你可以看到的所有用钢做的新的制成品都要涨价了,你说和你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呢?这个会产生多大的CPI和PPI涨幅呢?

          从进口品方面看,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由此影响的又何止是企业?面对着国际资源品的大寡头,(如铁矿石中的“两拓”),企业可能只是一个无力的price taker,但是面对员工,他绝对有定价权,所以其结果在短期很可能是裁员或减薪,而这个对应的很可能是缩小规模;又或者,企业不缩小规模,但是把供给曲线整体上移(全行业),这个是可能的,因为这是上游品的价格大涨。  无论是哪个,供给减少或是整体上移,都是对应一个更高的价格,无非是一个是均衡的另一个可能是不均衡的,而最终结果,都是整体上移。这将导致更高的PPI和CPI。 我们如何定义的通货膨胀??是不同的CPI涨幅对应不同的通胀水平,这里告诉我们:不止是政府多发货币可以导致通胀,通胀还可以是输入的。

           进口初级品的价格波动性大造成的破坏远非那么一点,它是可以通过银行系统进行扩散的,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不小的冲击,例如前面所述的大豆行业流血180日,贷款给这些企业的银行也产生了不少坏账。这就形成了一种流动性的传导。

            从出口品方面看,我们大致是处于U型曲线的底端,附加值本来就极低。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一定议价权,还可以把这个行业的利润稍微调高。但是,事实是怎么样的?我们大量存在一些散布小企业,同时面对外国的大采购商,所谓客大欺店,我们的制造工厂本身的恶性竞争加上一些采购商的压价手段(比如假的意向订单)都会导致这个行业利润极为微小。那么厂商怎么办?只有向成本要利润,科技创新没有那么简单,而且这种小工厂可以采用的新技术扩散极快,根本不存在多少寻利空间。就只有压劳动力工资,这也就成了那么多出口导向的小企业成为血汗工厂的缘由吧…

           由此进一步,还是有就业问题,还是利润划拨问题。什么叫附加值??就是这个环节价格减成本,我们在这里很难定价,因为我国现阶段生产的产品并不具有技术上的非转移性。我们可以模仿,别人当然也可以模仿。但是我们可以组成一些联盟,进行一定的议价,惩罚单独和外商谈判的违约者,卡特尔不一定就是完全不好的,我还是那句话,正如我在那篇写房地产的文章里说的:如果你的供需本来就是扭曲的,那么对他的再扭曲或许是种更正也说不定。人家本来就是垄断竞争厂商或是寡头,你自己不成为寡头如何与人家博弈呢??

          初步的思考,可说是关于定价权整体的,之前的思考的一个汇总。书上的先写第一节的。往后慢慢写,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5 23:59:00

1.2 定价权领域的主要问题和表现形式

     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的贸易定价方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以国际期货市场的期货合约作为基准价格来确定现货贸易的价格; 另一种是由国际市场上的主要供需双方进行谈判而决定价格。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同时面对两种定价。

     前文提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买的太贵,甚至越买越贵,“中国因素”没有带来集群效应反而成为劣势;另一个是出口品价格偏低,例如稀土,出现多产不多得的怪现象。

     以上问题是最突出的,也相当复杂,其造成原因涉及经济贸易、金融市场、企业管理等多个领域。下面稍微分析:

     一方面,现在的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一般都有一个定价中心,如原材料金属一般是在伦敦金属交易所,大豆价格主要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这些期货价常常成为国际贸易价格的基准。这决定了我们要取得定价权就必须进一步发展我国国内的期货市场。但是目前国内期货市场还存在极大缺陷,因而并不能在国际定价中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还有,我国企业面对价格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也表现的相当无措,我国企业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的低下才是企业受损的真正根源。(个人觉得,这里说企业,其实是在指这些企业风险对冲意识以及没有做成卡特尔,联合应对价格风险)。

    可见定价权问题的复杂,因而我们有必要从不同角度进行展开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 12:46:00
支持 写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 00:02:00

那么我们是不是还得花大价钱去整合产业的上下游?就是说控制更多的铁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 01:16:00
很好,受教了,请继续更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