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850 6
2009-04-25

这个问题很长很长,尤其Financial Advisor到底带给客户什么好处

本人就在这个行业里。曾经是芝加哥Edward Jones 和 Smith Barney 的Financial Advisor. 现在已经不再贻害社会了。:-)

税制的考虑其实是最重要的考虑。比如遗产规划,。。。有实际案例。

这么讲可能更合适,与刀口舔血的私募基金比,这一行是更接近sale side的。提供产品和规划给客户。当然你作为一个FA,不可能面面俱到。刚做SB投资顾问的时候,公司内部网站里我们可以提供的产品多到把我给看傻了。有些组4~5个经验丰富的SB的FAs除了公司或机构的401(K)之外,什么其他的都不作。天天就是绕过秘书直接和CFO通话,找到对方当前的provider,找出鸡蛋上的缝儿,约见,抢生意。这就是为什么多数公司的养老金计划的provider每年换来换去,从摩根到SB, 循环不止。往往你只能主攻一项,年金,养老金,产品等。


后端的financial analyst,你可以随时操起电话打给他,问他怎么看一只股票或基金。他们是固定从我们的pay out里面抽成的。所以这种公司里是有分工的。也有老美的投资顾问,看什么都头头是道,技术很强,但不是好的销售人员,在家里是没有人来主动找你的。没有人会在早上起来讲“我们去美林看看有什么可买的。”如果你的收入够高,你会上lead list的。

没有税务好处的前提下,投资只有投机意义,这种情况下,有钱人找个好对冲基金是最实在的。

国内的情况是,wealth management只是概念层面的事情,乐观地预计3~5年内,财富管理仅仅是概念,看起来很美。


现代资产管理的理念产生于1986年的一篇由芝加哥大学三个老头儿写的一篇叫“资产配置业绩的决定因素”的论文。这一理论还是非常有价值的。典型西方科学观的反应。到现在跟国内的基金经理聊,都没有一个知道的。我觉得是教学重概念不重实践和方法论的原因。
 (下面为方便起见,我重复引用了自己的一段回复)
My experience is that financial advisors are for the average individual investors, and not for those who have enough money and can access the top hedge funds.

Financial advisors are more meaningful in handling education funding like 529, retirement plans like 401(K), estate planning, etc. Profession wide, they are not traders. The foundation of whole modern wealth management theory was built on top of an article called "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 by Gary P. Brinson, L. Randolph Hood, and Gilbert L. Beebower in 1986. Correct me if I am wrong with the year it released. By 1991 they released an update called "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 II: An Update."
  


The first article was the driven factor that drove the change from "stock broker" to "financial advisor" in retail investment industry. Prior than 1986, as one can see from the movie, The Pursuit of Happyness (2006) featured by Will Smith. Will featured a black stock broker who worked for Dean Witter making cold calling and selling individual stocks picked by the company. Dean witter, a famous retail investment company was merged by Morgan Stanley eventually.

个人认为,投资顾问的价值在于不会使你的财富管理更坏,而不一定能保证你更好。

自己的行业,说得多了点儿。跟大家班门弄斧了。

-----------------------------------------------------------------------------

美国这方面对注册的FA的行业监管在NASD协会的这个层面。一般而言,这个行业见利忘义的事情太多了。就流程而言,这个行业第一步叫KYC(Know Your Customer).这一步需要的就是像医生诊断一样,知道客户的情况,知道他的钱不是洗钱来的,根据法律任何一个投资顾问按照common sense的原则要报告可能的违法倾向。比如顾客分5次,每次向账户里打入$9000就可视为是可疑信号。以规避$10,000的monitoring. 第一次的面见就是为了全盘了解客户的信息。从生意的角度讲,15分钟之内将对方的财富状况挖掘出来是个人的本事。有不同的做法。当然FA不是用来作违法的事情。而是希望全盘帮你理财。挣取佣金。这个行业报1099的税表,实际上是没有工资的。相当于你在公司的大平台下开了自己的一个小生意。


就对FA的约束而言,分两个层面。(1)廉洁自律。公司内部有compliance officer, 这是来自律的。比如我们可以一次发出10个以下的email给perspects。超过10个要先给compliance officer过目,才能发出。书面信件的做法是,头天写好,复印一份交给compliance 部门,一般他们会在24小时告诉你能不能发。你再根据结果发,或不发。这个copy是要备案的。一般NASD的检查人员可以不经通告直接走进你的办公室,向你索取一个具体客户的3年之内的包括交易记录的所有文件。这是你和公司的义务。为什么这么要求,就是因为这个行业争执太多了。每年SEC转圈查,没有一个不出毛病的。今年是美林,明年一听高盛又和SEC达成罚款协议了,后年是UBS被罚款,再过两年又查回来了。

想SB在全美有400多家大的办公室,我们的当初在芝加哥北郊的Deerfield的包括本人有60个投资顾问。是SB全国前5大办公室。你不能保证每个FA都会按照NASD的规定奉旨行事。但公司内部自查往往是自我保护,省得NASD的人来了,再查出来,并且没有准备,没有说法,那就不只是单独FA的事情了。就会上升到整个公司的层面。那么处罚就重了。一个FA见利忘义,顶多把他裁掉,就能止损了。

所以会出现,我帮客户买进一只mutual fund,在3个月后,如果客户突然有情况,要卖掉,你的regional manager就会打来电话,或写email给你,问为什么作为长期投资的mutual fund,你这么快就又卖出了。你一般一定会有合理的解释,他看可以,就备案。以后一旦NASD来查,这就是记录。我说的意思是,一件事情,一定有非常多的来龙去脉,一定有很多的详细的记录。那天买进,都要打印出来,存档的。没有什么记录,单凭口述,至少是你的失误。因为详细记录是要求里必须的,不是可做可不做的。FA有责任记录所有的东西。拿不出来证明你自己,在裁决的时候,就知道别人会怎么想你了。当然,个别的case,你永远有机会遮掩你的失误,但是你的被complain的记录是在那里摆着的。越多越加重你的失败几率。这是信用体系评判的特征。
  


注册FA是通过file一个叫U4 form 的表格给NASD来实现的。NASD作为行会的最重惩罚是不许你再行业。就是不许你再接客!


另外,业绩好的FA,被regional manager和公司保护的几率高。毕竟你给他挣钱吗。但这种保护是在做足了法律条款的,在法律框架下的保护。超出了这个范围,谁也没有用。
  


行业规定的基础是这样的:任何一个投资都像一位药,不一定适合每个投资者,所以首先了解对方必不可少。这也会减少你推荐错误的可能性。其次,风险揭示是一定要讲的,听起来像打官腔,但是法律上是自我保护。这部分都不做,或者拿不出已经做了的证据,FA会首先不占理的。

不知道,我回没回答你的问题,或者我答得准确不准确?

-----------------------------------------------------------------------------

说的一点儿错没有。我的中国客户和印度客户几乎没有一个接受fee-based account的
 

亚洲文化不appreciate软服务,规划服务就算是软服务。而在没有教育计划账户的tax exempt和退休计划里的tax defer的好处的前提下,仅仅给人点儿指点,中国客户绝对是不会付钱的。这是我在税制改革前不看好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原因。Regular Account里,仅仅做交易的话,加上scottrade等online trading的竞争,你是挣不到米钱的。

这也是虽然ETFs是被动投资的好vehicle,但如果不放在一揽子规划账户里,没有FA推的原因。Mutual Fund的尾随佣金是mutual fund依旧还存活的原因。

--------------------------------------------------------------------------------

我觉得这个行业在中国的最终突破点在证券公司!

咱们国家的特点是银行太强大了。

另外,公募基金的尾随佣金部分,我认为会随着竞争加剧而不得不重新设计,给渠道更多部分。

银行分行或支行的理财不是真正的财富管理。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吸储。还是银行业务的一部分。他们有来自银行的inventory要消化。更做不到按照需求配置!

另外,我们国家的银监会和证监会在对投资类产品的销售经纪人管理方面有交叉。银行这边最混乱。迟早要改成证监会统一管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4-26 0:37:0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26 00:08:00
good,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27 10:18:00

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6 16:48:00
同意楼主银监会和证监会在对投资类产品的销售经纪人管理方面有交叉,但是为什么说证监会统一管理?感觉现在银行的理财业务发展很迅猛啊,而且,貌似银监会底气更足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4 00:09:44
还是凌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11 16:24:00
谢谢前辈的疏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