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回应广受市场关注的“去杠杆”问题时,总理表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债转股是关键,那么这两个东东啥意思?对我国企业以及资本市场有啥影响?快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1.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债转股提出背景
我国实体企业杠杆率高企,成为威胁经济、金融平稳发展的最大障碍,加之去年总理提出后期的战略重心放在去产能上,因此,为企业去杠杆成为重中之重。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去杠杆无非两种方法:一是重组(违约);二是增加股权配置比例。第一种代价太高,所以只剩下第二种方案了。而我国股权融资只有股市独大,所以为了配合去杠杆,即增加股份比例,提出两个方向:一是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二是债转股。
2.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新三板处于浪尖。
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就是要多层次、便利化进行股权融资,包括注册制和战兴板,而这两者在两会中都没有提及,所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关键就在新三板上。
从目前来看,新三板的定位更多还是创新类的两高企业,主要是高新技术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特点是轻资产,权益融资多但债务融资少。但与之相矛盾的是,最需要降杠杆的反而是能化产业、房地产、钢铁煤炭等固定资产占比高的重资产传统企业,而这些企业很少在新三板市场上市。所以说,如果不放开注册制的话,为降低杠杆,那么传统企业将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越来越多。这样做的效果当然是提高企业股权配置比例,但这也将增加新三板市场的风险。
3. 债转股如何实行?金融风险不容小觑。
关于债转股,据尚福林主席在两会表示,关于银行债权转股权问题,目前正在研究中,具体推开还需要一系列准备。不过,目前估算,银行债转股基本走两条路线:“债权-股权”或者“债权-股权-变现”。前者相当于银行持股产能过剩企业,将加大银行对企业的财务监管力度,并加大银行业风险,这种方式可能性较低;第二种情况相当于银行承担了投资银行的角色,银行只是一个打包、切割的中介商,这种方式银行业风险很低,实施的可能性较大。但问题是,银行存在道德风险以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实体企业的风险很容易转嫁给投资者,而这种风险很容易放大,正如美国次贷危机。
可见,债转股问题只是领导层提出的一种战略性构想,具体实施规则还不确定,但无论如何,债转股都是一种风险转移过程,无论银行还是投资者承担这种风险,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也就是说,风险没有消失,而是转移了。
4. 降杠杆工具层出,谁来监管金融创新风险。
为了去杠杆,我国将进行越来越多的金融创新,包括上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和债转股,但问题是,我国在进行去杠杆+去产能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出现逆向加杠杆的做法。这部分风险需要值得关注,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给我们的警示不得不查。
同时,债转股过程中的交易风险也值得关注,杠杆率高的企业在债转股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可能将风险抛给诸如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或其他投资者,结果很容易产生大规模风险转移。而这些风险因素均需要强有力的市场监管。
5. 总结
在我国去杠杆+去产能的大背景下,拓展资本融资渠道,增加股权融资比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之债转股对于我国产能过剩企业去杠杆、增加股权融资的重要一环。但这里有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实体企业向金融企业风险转移,在这中间建立一个防火墙非常必要。
其次,去杠杆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企业重组,可以说再加上去产能的背景下,重组(破产违约)是必须的一环,除却这个环节,可以说不能称之为去产能。所以说,顺序不能反了,必须先重组,然后再债务转股,刮骨疗伤,去掉一部分完全无法偿债的企业,然后再进行债转股。
总之,去杠杆+去产能对我们的挑战着实不少,任何一个因素处理不好均可能引起经济危机,而我们同时处理两个着实需要智慧。目前随着多层次资本市场+债转股的提出,市场会偏向乐观,先不管凑不凑效,但至少我们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了。但从长远看,不容乐观,去产能必须首先进行痛苦的债务重组和违约,不愿意面对这个问题,只能出现逆向加杠杆,问题反而越来越大。
6. 对我国投资市场的影响
说了这么多,作为投资者的我们该咋办呢?
(1) 股权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成后,预计股权投资将不仅仅是主板+创业板的市场了,新三板传统企业的股权投资也会逐渐增多,所以投资者在进行新三板股权投资时,一定要分清投资的是高新技术企业股权还是传统企业股权。同时,银行债转股的推广,银行或债券推送的理财产品很可能包含有去产能企业的债务或股权投资,投资者必须清醒。
(2) 商品市场:去杠杆方案的推进短期利多商品市场,企业重组、抛售商品资产的概率降低。但从长远看,按照前述,依然不容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