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金融衍生品
4547 10
2009-04-29
当次贷、华尔街、金融风暴,伴随着国际市场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传入我们耳边时,谁又能真正透过迷雾,梳理勾勒出这场金融危机的来龙去脉?在欧美卖不出去的复杂金融衍生品,为何又在中国畅行无忌?美国实体经济又是否会因为这场金融危机变的虚弱不堪? <p>  美国东部时间4月5日下午14:00点(北京时间4月6日凌晨2时),新浪财经联手MOTO推出的亲历变革中的美国前方报道组,在康奈尔大学独家对话了康乃尔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让我们跟随着这位顶级华人经济学家视角,重新审视这场金融危机。</p><p>  以下为对话实录:</p><p>  张晓楠:您觉得这次的危机和以往发生的危机相比有什么样自身的特点,它最大的不同是什么?</p><p>  黄明:我觉得有两大不同,第一大不同跟大萧条比较类似,上一个世纪整个到现在看起来,70年代、80年代等等,互联网的危机,这些都涉及面不是特别广,这一轮有点像大萧条,涉及到全球了,涉及到各个产业,都受影响了,所以只有大萧条可以跟这个比,最近的历史上,这是第一个特点。但是这一轮跟大箫条有非常大的不同,这一轮的危机它的诱发的原因以及它的根本的很多原因是跟美国的金融市场的发展还是很相关的,也就是说这轮危机从宏观层面上来说,大家都说了是从美国以及美国为代表的这些欧洲国家,它这个不管是政府还是机构还是企业还是个人,太高杠杆,负债太高了,现在得秋后算帐,得去杠杆,于是很多GDP也好,盈利也好,都得倒下来,资产的规模也好都得倒下来,对吧。那么你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得追究到金融市场,因为很多其他国家,它也想高杠杆,但没人能让它高杠杆,日本经济倒塌了但是没影响到全球,那是因为日本经济它的金融市场没有让它高杠杆,简单的问说这一轮美国为什么被允许高杠杆?美国政府的高杠杆,你可以说是因为亚洲以中国为代表的国家愿意借款给它,那么除了美国政府之外就是美国的机构,美国的企业,美国的个人都高杠杆了,他们之所以可以这么高的史无前例的高杠杆,就是因为金融市场通过这些资产证券化的产品,通过特复杂的产品,通过缺乏监管,贩卖到全球,全球的金融市场投资者,场外市场投资者允许美国的机构、个人、企业就是去高杠杆了,这一轮特别特殊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高杠杆的工具也就是从80年代中才开始发明,才开始创新的,成为这个全球金融市场的主流了。那么短短也就是20几年的时间吧,到现在,因此过去的这个衰退,过去的经济危机都没有这个现象。通过对这个的分析,我觉得也可以对将来,下面一步美国经济恢复有预测能力。</p><p>  张晓楠:您谈到有很多全球场外市场投资者,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您对于在整个危机发生之前的过程中,中国作为海外的这样一个投资者,怎么看待它买美国的产品?</p><p>  黄明:这是我非常有感触的,我们现在国内的舆论往往更多的是谈我们中国政府的外汇储备,允许美国政府高杠杆,但是其实我们也应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我们国内的很多机构投资者允许美国的企业、机构和个人高杠杆。比方说美国为什么掏不起钱买房子的人可以零首付,那么高杠杆地买房子,可以蒙受风险,可以亏损。其中很大原因是全球的投资者买了次级债,其中包括非常遗憾,我们四大银行有三大银行一共买了,根据他们的披露有200多亿美元的次级债,在这个方面多年以来我都不断呼吁,我们太多的企业、机构在海外不太懂衍生产品,尤其是复杂衍生产品情况下,不断地进行一些复杂衍生产品的交易、投资,这个是让我很心痛的。中航油新加坡在衍生产品巨额亏损导致资产重组之后,请我去做重组小组的衍生产品专家顾问,从那个案例之后我就不断地跟踪这个市场,对很多案例进行研究,我的结论就是不管说我们的企业还是我们的投资者,在国际市场上跟复杂衍生产品的交易做的太多了一些。我觉得,在西方金融研究和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就认为我们的中国的很多的机构投资者在一些复杂的,不太懂得这些产品投资上,是属于比较典型的国际说一些比较幼稚的投资者。</p><p>  张晓楠:对,尤其在美国我会听到一些评论,就是说创造出设计出这样的复杂的衍生产品没关系,你只要把它设计好了,然后卖给中国人一定会卖得出去。其实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这样的话还是心里挺心痛的感觉。</p><p>  黄明:的确是很心痛,从这个以前我记得90年代美国人就喜欢开玩笑,日本人也承认,卖不出去的产品,在欧美卖不出去的产品卖到日本去,好像就说日本的投资者比较傻一点。之后这种言论就变成了,卖不到欧美的,没人买的话,中国有人买。这个也让人非常心疼。我觉得把这个话题打开一点,还是回到我们刚才说的,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好,机构也好,太多的去接触到了国际市场上的一些比较复杂的工具,他们不懂得这些工具,包括我们有一批的央企,现在复杂衍生产品的亏损也是属于这些大现象当中的一些现象。那么国际的银行投行知道,这些复杂的东西就玩命设计,中国的企业机构他们会买的。为什么中国的企业机构买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就值得我们深思了,一方面你可以说我们有些机构赌性比较强,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监管的还没有彻底到位,对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些年来比较松。另一方面也是国际的银行、投行公关力度非常大,他们知道我们还是以国有经济为主流的,国有经济就意味着有代理人的问题,就是说你是拿纳税人的钱,纳税人的股东的钱去做些赌博,那么国际的银行、投行就可以去给你有决策能力的人给你公关。我说公关两个字,我估计所有听众都明白什么意思,他可以公关你个人,然后你代表国家给我签字,来做这些合同。所以在你不懂,他又能公关,再有很多其他的因素的压力下,导致我们的很多机构做了太多这一类的这些没必要做的复杂产品的单子,导致了很多亏损。</p><p>  张晓楠:您给的建议就是说,第一,要尽量在目前现在我们并不成熟的,市场包括监管,包括很多我们对复杂衍生产品了解不成熟的情况下,一个是少碰这样的产品,还有没有其他的一些建议?</p><p>  黄明:我觉得有些建议,最近几年来我都对我们很多监管部门建议对我们的企业机构在海外做一些复杂的,尤其是衍生产品市场吧应该加强监管。我说这个话不是轻易说的,很多人说你在美国教育这么多年,中国监管已经够多了怎么还要监管?我觉得中国的问题不要一刀切,不是监管过度了,中国在很多市场,比方说场内市场,有些很多其他市场在发股、上市等等方面,的确我承认是监管过度了,但是中国监管层在很多方面又监管不够到位。比方说场内市场对违规行为、内幕交易、关联交易、虚假披露、操纵市场我觉得监管还不够,还不到位,应该打击的力度更大。对场外市场泛滥的更厉害,很多人都不相信,中国对复杂衍生产品的监管比美国其实要更松,为什么呢?因为大家想想,我们很多这种央企签的这些复杂衍生产品,包括我们老百姓通过QDII在我们国内自己的银行买的这些产品,这些产品在美国你找不到的,美国的法律体系的威胁导致美国的投行自己都不敢在自己的国土上卖这些复杂的产品,可是到中国可以大行其道,可以通过我们的银行卖给我们的老百姓,可以通过香港卖给我们的众多的企业,央企、国企,然后通过香港所谓的财富私人理财,卖给我们大批的民营企业家,像洗劫似的把我们的民营企业家的财产给洗劫走,我觉得这些都太过分了。当然有人会批评说,黄教授是不是说过分了?有这么厉害吗?你们就想那么一个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同样的这一批产品在美国、欧洲没卖,就专门到中国大陆来卖?一想清楚就好了,假如这个事那么一个好事的话,为什么在它自己的国土上不卖?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就利用了我们监管不到位,利用了我们的法庭对这些误导,甚至有些欺诈的这种销售行为没有威慑力,然后再利用了我们的企业的,国企尤其是和机构的一些体制问题,代理问题。另外涉及到民营企业,就是利用了我们的很多民营企业家吃亏了不敢去告他们,我们的民营企业有很多涉及到产品蒙受了巨额亏损之后不敢告。两大原因,第一大原因,怕政府发现他们的财富从哪来的,追原罪。所以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媒体整天跟民营企业追原罪的结果就是我们国家大部分的财富,本来可以提供就业机会,扩大生产力的这些财富,被人洗劫走了还不敢去告别人。第二,你吃了亏了,民营企业家他会不敢告。为什么?因为政府会追究,你这个钱怎么到香港的?你怎么绕过外汇管制的?那么国际银行投行就知道你不敢告,把你活生生地给宰了你还不敢发言。所以通过所有这些现象的分析,我觉得不光是,远远不光是我们几大银行在国际市场上投资了次级债,只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的一部分,就是我们太多的个人、企业、机构在国际市场上买了西方的投行、银行兜售的各种各样我们不懂的衍生产品,导致了很多的亏损。</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4-30 18:54:00
衍生品太复杂了,一般的机构不敢投资,而且国内好像也不允许投资,但个别国企经过批准,投了,赔了,照样没事。衍生品风险极大,一定要加强监管,但现在我国管的很松,监管方面的人才也很缺乏,这就为国外机构提供了机会。加上这些年外国人也学聪明了,对付中国人的公关也是无孔不入,说服了国企拿着纳税人的钱,放心大胆的投,投资额巨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4-30 20:34:00

金融衍生品诞生于欧美,怎么可能在欧美市场没有公司或个人操作呢?这个说法太绝对了

如果碰上金融危机,市场急剧波动,不论你做什么都回遇到巨大的风险。假设国企都没有做结构性的金融衍生品,但全部在危机前锁定了远期汇率,那结果也会是大面积的亏损,一旦锁定无法更改。

另外,国企做这些东西想必不是去年才开始,赔钱时候的痛苦沉思,想必也忘不了挣钱的时候。

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并没有思想,就像各式各样的手枪,榴弹,大炮,核武器等等,用来保卫自己,hedge自己的风险,有什么错呢?当然,你把这些工具用于杀人,抢劫,最后只能把自己钉在十字架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3 23:58:00
私有企业、个人怎么投资衍生品都没错,咱管不着。国企就不一样了,拿了国家资金、纳税人的钱,去参加一场自己根本不懂的赌博游戏,怎么也说不过去吧?不论输赢,参加赌博就是在监管能力之外了,就是不负责任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4 22:10:00

中国几个大的对赌案例就知道,我们的国有企业没有风险意识,

还喜欢搞一些别出心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6 15:21:00
一个金融衍生品设计出来,双方都有风险,也都有高回报的可能性。不能说当市场变动让你赔钱了,你就说别人洗劫你。实际上你赔的钱并不等于欧美投行赚的钱,他们都要用其他产品对冲风险。重要的是买衍生品的人要理解产品的风险,作为一般企业不应拿它作为投资的手段,而是作为企业运作上伴随的风险(如进出口业务上的外汇汇率变动风险)的对冲手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