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问的没有几个,极少的;
教书育人的也不多;
大部分是哄着学校和学生赚钱谋生的;
还有一部分那就是怎么赚到钱就怎么做!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错位的不是我们的职业,而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职责与所为。
做学问的前提与做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首先必须是做人。
中国有多少人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从学校、医生、官员,当然也有,但是不多?
中国人普遍存在着短视的现象,在这个环境中怎么可能存在着长视的人呢?
连教授都很少能独当一面 更不用说一般老师了
钱是第一,至少先把自己养肥了。
正所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怎么谈得上用心去作研究.可是在已经达到小康甚至更高的水平时,还有多少人会静下心做研究,人的欲望是无限的,尤其是对钱的渴望!
现在确实有部分老师如此.但是应该说很多老教授还是很好的.
教授好像不自己作研究,他们只用跟着本专业最牛的人(都是写外国人)的进展,然后提出课题申请资金,让自己的研究生去做就完事了
我想做学问应该分为两种-真学问和假学问,所谓假学问就是为了升职而东拼西凑的学问,此类人应该是朝教授方向努力的中青年学者,当然不能以偏概全,其中不乏真学问,但假者居多;所谓真学问就是有自己的创新,不是人云亦云,追形势、赶时髦,此类人大多是功成名就的学科大家,他们不用为钱所累,也不用为职称所困。我想,问题出在大学职称评定的制度上,学问增么能够与发表文章的数量相挂钩呢?过分强调数量造成了学问质量的下降。
有一部分人是在做真正的学问(很小的一部分),一部分人在做学问,一部分人在做假学问,还有一部分人是不知学问在何处!!!!
真真正正做学问的教师不多,现在有的教师甚至有些敷衍了事,只为能够保住自己的工作而做学问.
大学里,真正想做学问的,在做学问的,没钱没权;而那些标榜在做学问的,或者说从形式上在做学问的,有权有势有钱,正是这样一群人把大学搞得乌烟瘴气,威名扫地。
老师急功近利,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