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发展到了关键时期的大背景下,如何面对金融危机,解决自身的重重问题,最终实现国富民强,社会和谐发展,重振国威!有学者认为应该藏富于民,民富才能国强,有人提出分外汇储备(张维迎),有人提出向百姓发国企股票(谢国忠),有人认为应该发消费券(“欧元之父”蒙代尔),我国也提出4万亿的投资计划,国家倡导扩大消费。中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一部分有由中投公司等运作进行海外投资,但是,投资频频失利,无论是投资黑石,还是摩根,都出现巨额亏损。这种集中外汇然后集中投资是否有利呢,是否是外汇储备管理的唯一方式呢?
当然,也有很多人给予分外汇和发国企股票严厉批评(高西庆以及刘纪鹏等一些经济学家),有相当的学者坚定的认为应该实行藏富于国,认为以目前的国情藏富于民无疑于藏富于少数人,无疑于瓜分国家财富,最终国亏民穷!
那么,面对金融危机,面对我国的国情,我们究竟是藏富于国还是藏富于民呢?我们究竟如何管理外汇,如何管理国有企业,如何完善资本市场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藏富于国的观点:
“藏富于国”的真谛是缩小贫富差距,反对两极分化,提高普遍的社会福利水平,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过上健康富裕的美好生活。“藏富于国”,理由有三:
第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隐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结论:“藏富于国”思想有利于富国强兵,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首先,“藏富于国”可以削弱地方豪强的政治经济实力,制止土地兼并和社会两极分化,这种思想维护了我国封建王朝的统治,确保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成熟与发展;其次,“藏富于国”,在战争发生之前,国家就能调集足够的财政来维持一场乃至整个战争的财政支出。例如,我国古代“藏富于民”的大宋王朝却被“藏富于国”的雏形辽金元不断打败,其原因在于宋王朝的大量财富都分散的掌握在各个百姓手中,在遭遇外来民族侵略时,国家财政不足以应对外来势力的干涉。到了近代,西方列强的民主主义经济也在于“藏富于国”,从而使他们有充足的财政支持来瓜分中国。中华民族建国之后,我国政府顺其自然地选择了“藏富于国”,这种政策保证了我国独立工业体系的建立,维护了民族的独立和尊严。因此,从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看,我国更适合“藏富于国”。
第二、“藏富于国”,国家有钱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别人不能办的事。
我国是“藏富于国”的国家,有着充足的外汇储备,这使得我国在面临特大灾害和金融危机时游刃有余。例如,我国成功抗击雪灾,大力支援四川重建,成功举办奥运会,轻松拿出4万亿保经济发展,并一跃超过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曾说过“家底厚无疑是件好事”,充足的外汇储备可以体现中国目前的国力之强,以及对外来金融危机的强大抵御能力。事实上,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墨西哥的外汇储备枯竭,致使外国投资者撤回了投资于股票、证券的资金,墨西哥比索一泻千里,由此触发了危机;而且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也是由于外汇储备不充足,才致使泰国、印尼等国家的金融市场被国际炒家随意蹂躏。面对当前金融危机,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们有信心应对金融危机。”这种信心来源于改革开放30年形成的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体制,来源于中国有一个稳健的金融市场,来源于中国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回旋余地,最重要的是来源于政府坚决果断的决策。
第三、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形态决定了我国更适合“藏富于国”。
我国还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着,有很多人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并不像许多发达国家那样,最低生活标准都超过我国工薪阶层的一本水平。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我国唯有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才能强国富民。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人民才能富裕。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能在改革开放以来飞速发展,那正是我们“藏富于国”,集中社会优势资源,为人民做实事。
第四、要更好的实践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实施“藏富于国”的政策。
“大河涨水小河满,国富才能使民富。”中国是一个经济大国,而不是经济强国。中国人盼着“国强民富”,不“藏富于国”,如何实现“国强民富”?“藏富于国”,可以减轻国有企业负担的责任;“藏富于国”,国家才有能力扶持民营企业进而增家企业利润,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而为社会创造财富,实现可持续发展;“藏富于国”,国家就拥有了雄厚的资产,才可以做到让利于民。
作为发展中国家,资金仍然是束缚产业发展的第一瓶颈,国资增值以富全民。因此,只有“藏富于国”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应对外来冲击,才能扶持和推动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才能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古以来藏富于国的朝代都兵强马壮,疆域辽阔。例如始皇之治正是“藏富于国”。嬴政何以灭六国,而统一中原,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并自称始皇帝?强大的国家政治,来源于富足的经济基础,秦国的一系列政策将权力收缴中央,加强了国家的指挥力度,从而令既出,无不效。所以,藏富于国在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而对我国现阶段而言,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有利于政策的统一实施,保证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为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国情和政治形态所决定的我国应该藏富于国。我国还没有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广大农村地区还要进行着深刻的制度改革,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我们不得不选择“藏富于国”,全社会还需要党中央的协调配合,以及经济支持。所以还是那句老话: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和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危机面前我国能够顺利完成经济增长保8的目标已经可喜可贺,而这一切也是,藏富于国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的结果。
三、最后是自然规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循环往复的,既有春天的复苏生发,也有夏天的蓬勃生长,既有秋天含蓄收敛,也有冬天宁静内藏。而像凯恩斯主义那样用政府投资和民间消费来刺激经济的做法,无异于病驴负荷、雪上加霜,是典型的违背经济规律之举,又怎么能帮助经济走向复苏呢?一个寓言故事这样说道:一个懒汉在冬天因无柴取暖,便拆掉门窗取火,结果屋子更冷,最后索性拆掉房梁生火,最终冻死在屋中。那么面对如今金融危机的现实,我们是应该让人民拿出手中的余钱去消费?还是保存实力,等到来年经济复苏国家集中建设呢?胡锦涛总书记,在面对全球经济萧条而我国力求稳步高速增长时说道:不要瞎折腾,然而刺激消费的做法就是拔苗助长的发展!就是瞎折腾!我们应该储备实力,国家集中力量来恢复经济,而这其中需要的就是藏富于国,才有这样的实力!
国家只有藏富于国,才能集中能力办大事。也只有把财富集中在中央,才能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达到最佳经济效益。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是指随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即长期成本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伴随着生产能力扩大而出现生产批量的扩大,从而使经济节省、效益其中,规模的不断变化,主要是由于技术进步和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决定的。现代消费需求的多样化与个性化,规模经济通过产品的系列化和高度完整的标准化,实行“多品种、少批量、大量生产体制”,使其依然深刻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藏富于国,就是把分散、零碎的小步、小流般的财富聚集成千里之路,汪洋江海。从而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再通过规模经济的实施,实现国家产品规格的统一和标准化;进而进行大量采购,达到成本节约的最大可能;并且利于人员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和精简;有助于研发新产品等科研项目;还可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在2008年世界各国GDP排行榜上,排行第一的美国,GDP总值是139800亿美元,第二位的是日本,GDP总值52900亿美元,排行第三的就是我们中国,已经达到33700亿美元,远远超过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这就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坚持藏富于国后,短短三十年使中国和平崛起的真实证据。而谈及人均GDP2520美元,则连南非、伊朗都比不过。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发展的阶段,我们仍旧需要把各项基础完善好。地基一日未全部完善,高楼大厦的美梦只能可望不可及。人人都想吃到更多的蛋糕,而把蛋糕做高做大就能满足各方所需。然而,盛蛋糕的托盘都不够大,不够结实的话,那么那可口的美味,只能幻化为空中楼阁!因此,凝聚全民力量,把财富藏于国家,把经济规模起来,才能使得自身经济生产成本有利降低,才能有效调度国计民生,强化国家军事力量,有能力和财力去体现综合民意,真正造福各层人民。
藏富于民的观点:
当前这轮惨烈的经济危机不仅考验着各国政府的应对措施,也考验着过去流行的各种经济理论,更为各种各样的救市思路和方法提供了舞台。人常说有病乱投医,但我们还是要警惕有人把毒药掺杂在救市药方里兜售给大家。例如顽固派还死死坚守着 “藏富于国”的观点。 中国有一句俗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是说众人的智慧可以超过少数精英的智慧,人多点子多,人多智慧大。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更青睐于少数精英,而不愿意相信普通大众。面对着中国有两万亿美元的庞大外汇储备,面对着政府持有大量上市公司的股份,面对着国家把持着巨额财富,怎样利用好这些庞大的财富是时下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藏富于民”。藏富于民,让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成为财富的主人,这才是实现扩大内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事实上,也只有从藏富于国走向藏富于民,百姓才有消费的热情,公民才有创新的积极性,国家也才能最终长治久安。
为什么说要“藏富于民理由如下:
第一,藏富于民,政府将持有的上市国企股份分配给民众。我们都知道撒切尔夫人 把国有企业的股票分给老百姓成功的做法。我国就可以学习撒切尔夫人做的,比如说一个国企,把它的股票平均分给13亿老百姓后,以后它每年分红,中国每个普通老百姓都会受益,让每个民众觉的兜里有钱去消费。这对消费而言,必将产生强大的短期效应。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企业经营利润提高、股票增值,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支撑,带动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第二,藏富于民,将我国两万亿的外汇储备藏富于民,与其让精英们闭门造车,绞尽脑汁的设计“理想国”,倒不如改变思路,将外汇藏富于民,广开民智 。藏富于民,成千上万的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去使用外汇,用不同币种的外汇购买不同国家的原材料、机器设备、专利技术,或者用多余的外汇去进行套期保值。藏富于民,亿万民众会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使用外汇,用不同币种的外汇购买不同国家的商品、劳务,可以去国外旅游,也可以去国外求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将手中的外汇投资于国外不同的金融产品。让普通大众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么中国外汇储备很自然的实现了币种多元化,投资多元化了。其保值、增值的问题不就是迎刃而解吗?
第三,藏富于民,政府可以对民众发放消费券。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型消费券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可谓钱用在了刀刃上。发行消费券可以带动国内消费,是扩大内需最直接的方式。众所周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国家出台扩大内需具体的政策,往往会顾此失彼、彼此矛盾,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唯有通过消费券的方式,可以让消费者自由决定自己的选择,才能有效地拉动市场。同时,该举措表达了政府激励其他收入群体勇于消费的信号,要引导大家都去消费,将对中国消费需求市场的走向产生重大的影响。
由此观之,无论是从政府将国有股票分配给民众的好处,将庞大外汇藏富于民的优点还是从还是直接对民众发放消费券的积极作用来看,都说明对于我国这样一个财富高度集中在政府手里的国家来讲,更是需要藏富于民。扎扎实实的做好民生问题,从而改变国家经济力量强大,广大民众并未脱贫的 “大河有水小河干“的怪现状。这不但国家的门面做的很辉煌,更是能让里面的人民生活富足。在民富上多做文章,达到”小河有水大河不干”好局面。
与其让精英们闭门造车,绞尽脑汁的设计“理想国”,倒不如改变思路,将外汇藏富于民,让普通大众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藏富于民其实就是问计于民,以民为本。
如果藏富于民,成千上万的企业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需要去使用外汇,用不同币种的外汇购买不同国家的原材料、机器设备、专利技术,或者用多余的外汇去进行套期保值。
如果藏富于民,亿万民众会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使用外汇,用不同币种的外汇购买不同国家的商品、劳务,可以去国外旅游,也可以去国外求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将手中的外汇投资于国外不同的金融产品。
如果再设立一个供广大企业和民众相互间规范、有序交易的民间外汇市场,畅通藏富于民的渠道,把一个让少数精英们头疼不已的巨大难题化解为无数企业和民众的个别问题,让普通大众充分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么中国外汇储备不就很自然的实现了币种多元化,投资多元化了吗?其保值、增值的问题难道不可以迎刃而解吗?
国富未必民富 但民富国必强
从我国来讲,藏富于民体现我党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体现共同富裕的革命本目标!
从世界来讲,藏富于民是现代东西方发达国家的主要特征,是现代文明的终极价值观,是人类走向大同的必然趋势。
在最近10年的改革中,我国经济发展一方面是GDP一路狂飙,另一方面,国民个体收入与公共福利却严重滞后,百姓不仅收入增长缓慢,统计数据显示,在最近10年的改革中,6000万国企职工下岗或失业,4000万农民失去土地,7000万股民损失超过1.5万亿,城市中1.5亿人没有社会保障,基尼系数达到0.53~0.54之间,客观上加剧了国富民穷的状况。GDP上去了,国富了,但人民呢,一切实惠都被人均GDP所掩盖了吧!
藏富于民,让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成为财富的主人,这才是实现扩大内需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事实上,也只有从藏富于国走向藏富于民,百姓才有消费的热情,公民才有创新的积极性,人民得到了最终的利益,国家也才能最终长治久安。再说藏富于民的富,并非指国民都富,都成百万富翁,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达不到的,甚至当今最发达的国家也达不到,这个富在很大意义上是指国家化的巨大社会财富之富。呼吁的是今后应更多的向全体国民个体转移,消除贫困,走向小康。形象具体一点说:贫困的可消贫;一般的人可过的更好;私营企业可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了阐明这个概念,试举几例,以形象的说明它。
老牌富国瑞士,瑞士的富有世人皆知,人均收入名列世界前茅,其高福利政策为世人所向往。在如此富有的国家中,政府的财政支出可丁可卯稍有出入便会举债度日,当政俯为社会或国家利益而力所不能及时,政府会与民间携手做好所有的事情。事实上,政府通过引导,及有效的行政手段完全可以调动民间资金,而民间也极乐于参与政府主导开发的任何项目。
新兴富国韩国,曾经的亚洲飞速发展的四小龙之一,民间投资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突飞猛进,数十年时间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国民迅速地富裕起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行各业如日中天。天有不测风云,危机来临,当亚洲金融危机降临头上时,大义的韩国国民纷纷响应政府号召,捐出外汇存款及金银细软以渡国家迅速从危机梦魇中摆脱出来。
中国民众不曾富,爱国精神却不在他人之下,抗美援朝捐钱买武器,大跃进捐献义务工,大炼钢捐献“废铜铁”等等,无不如此。如果民间富有的话,其实甚至很多问题都不会发生。
今天,勤劳的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劳做,已将中国建成巨大的国民经济体,每个人都应实实在在地享有共同的劳动果实,均享一分喜悦。当然分享绝不是分光,而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比如,保障国防开支有效合理地增长等。
以前计划经济时期起到过一定积极作用的“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是有其特殊历史局限性的。时过境迁,与时俱进,掌握时机,正本清源。涓涓溪流汇成河,条条河流归大海,民富国强。
藏富于民的现实意义在于实质性贯彻改革开放的富民政策,消除贫困,增加国民消费支出的可持续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消化经济滞涨,减少腐败,消除社会“嫉公霍财”心理和行为,同时减轻巨额储备的管理难度。
藏富于民的深远意义在于建立胡总书记倡导的和谐社会,逐渐落实改革的终极目标,全民小康,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