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电动车用铅酸电池终将要退出,第二代的高能电池有特殊使用条件和局限性,而应开发以燃料电池(fuelcell)为主的第三代ev电池。
从发展来看,甲醇、乙醇等碳氢化合物将成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燃料。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它能量的转换不受卡诺循环规律的限制,热效率要比内燃机高得多,在室温条件下的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84%。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机械传动装置,没有振动与噪声。虽然燃料电池的发展仍存在若干技术难题,但随着技术的进步,燃料电池汽车必将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燃料电池是当前所开发的电池中最有发展前途的“高能电池”,它的高燃烧效率、无有害气体排放和无废料丢弃,以及无工作噪声等特点,是其它化学电池所不能达到的。我国和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燃料电池的研究和开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工程中心研究和制造了多种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的燃料电池,开发了具有我国的特色的碳铂电催化剂、电极、电极——膜——电极三合一组件,电池双极板等关键装置,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发展我国航天工业、人造卫星、国防工业和电动汽车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燃料电池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中提到,世界各国在燃料电池的研究与开发方面侧重于:深入研究聚合物电解质中的燃烧介质的传导和扩散机理,开发新的、化学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有良好使用寿命的薄膜。并研究、开发可以在200℃条件下传导质子聚合物,以减少CO对电极催化剂的毒害,延长电极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并增加废热的利用。研究电极反应和中间反应的机理,开发耐杂质和CO的高性能、低造价的电极催化剂。从微观和分子结构角度研究电极材料的特性,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开发新型电极材料。对燃料电池的各种附属装置,包括重整器、压缩机、泵、热交换器、CO分离、净化装置等,提高其工作性能,减轻质量和减小体积等,使整个系统能够适应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整车总布置的需要。研究和开发新型纳米储氢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