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名校生和牛不牛并没有直接关系。
如何判断一个人更出色呢?在面试短短的时间内根本无法判断一个人。
但如果是一个名校生,起码能证明他更勤奋(分数是靠勤奋换来的)或者曾经更勤奋(撇开意外,那些考上普通学校的人,你们敢说高中时比那些考上名校的人勤奋吗?)。这里勤奋只是好品质方面的一个方面。
当然你会跟我说考试能力和真正能力没有关系,这也对。
但是,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业和考试,所以你必须做好,不能因为这和真正实力无关你就懒散堕落。(撇开意外,考上普通学校的学生,你们高中时肯定比那些考上名校的人懒散堕落)
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或者一种“学习不是真正实力所以我不在乎学习成绩”的心态,那么按照这种逻辑,当你踏入社会之后,你一定会以“工作太无聊所以我不在乎工作表现”这种心态去工作。因为就像学业和实际能力并不划等号一样,大部分人的工作也和完美工作(工资满意,又很有兴趣和激情)划不上等号---是的,这个世界一定是和我们的想象有很出入的。
所以关键点在于,那些懒散堕落的人,拿什么证明你们能比积极勤奋的人更适应工作,更出色工作呢?虽然并不能说名校生就一定积极勤奋,差校生就一定懒散堕落,但是从统计上来看就是这样的。我到过的学校,名校的自习教室上座率总是很高,差校的学生都在干嘛呢?这很让我怀疑当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会不会上网聊天不干正事(就像他们在学校里不自习一样)。
而且,作为招聘者来说,实地考察每个人是否具备良好的品质和能力是最好的。但是谁有那个时间和精力去考察成百上千的应聘者,所以至少学校的差别成为了一个有效的筛选,当筛选过后只有几十个入围者了再来实地考察。这个道理就好比有人说的,考试成绩好不一定代表学术强能力强,但是考试成绩不好一定代表他学术不强能力不强。因为实际的问题远比课本问题复杂,那么如果连最简单的课本考试都做不好---现在的期末考试都很简单,又怎么证明你能处理远比其复杂的真实问题呢?(我见过一些个例就是考试考不好但能力还不错的人,但我觉得没有必要因为这种个例牺牲这个规则,因为理论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很大,所以那些人只不过是还不错,绝对不是很出色)。
现在回到这个问题,为什么更倾向于名校生---尽管并不能因为名校就判定他们出色?因为在无法了解名校生和差校生的情况下,我肯定会选择名校生,因为他们曾经一定出色过而且这种出色很有可能一直保持,而这就是证据,证据远比言语有效得多。那些差校生不要责怪不公平(等你踏入社会你就知道学校这一块几乎是全社会最公平的了),因为你们当初不就是因为相对不够勤奋才没考上名校的吗?自己犯过的错误请自己弥补,只要你得到机会弥补那就是比较公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