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其实,我认为边际效应等于零时就是需求量=消费量,如果价值主体能够总是处于这个状态说明他或者她是完全信息、完全理性的状态,这就类似于物理学的物体在外力衡量时做匀速运动一样,不同的是一种是自然规律,一种是人自身的价值规律。现实中价值主体尽管暂时的需求量=消费量即边际效应等于零的状态是可能存在,因为,价值主体在消费物品的时候,这种物品的消费总是要经过边际效应等于零的状态这个槛或者度,但是,时时刻刻的需求量=消费量即边际效应等于零的状态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存在的话他或者她就不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真正的神了,然而,现实中可以围绕着这个轨道波动:有时候,需求量>消费量时即边际效应大于零为正,这种状态说明需要的满足不及;有时候,需求量<消费量时即边际效应小于零为负,这种状态说明需要的满足过度。不过,人是一个控制系统是具有自觉或者不自觉的调节纠正自己的行为趋于人体系统自己的价值轨道,使之接近边际效应等于零的状态轨道(这个轨道是由每一个可以无限细分的边际效应等于零时空点连结起来的它就是国学所说的中正之道!)它就像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人们的行为!
上面的分析应该引入时间,因此,“需求量/时间>消费量/时间”时即边际效应大于零为正;“需求量<消费量”时即边际效应小于零为负;“需求量=消费量”时即边际效应等于零为均衡状态;
当然,值得思考的是我这个需求量与消费量不只是指生理学方面或者心理学的个人价值量、社会价值量方面的。(不过上面的例子却是以生理学方面与心理学的个人价值量为主)
我认为这可以根据价值主体的思想境界来划分:①生理价值的意义;②心理学价值的意义;③社会价值的意义;④自然生态价值的意义。
从①→②→③→④,这是一个从修身养性到齐家、平天下、天人合一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从①→②→③→④。实现交集的过程。个人的本我与自我、形神合一是:①∩②;本我、自我与超我(社会的我)合一是①∩②∩③;本我、自我与超我(社会的我)和客我(自然系统,主要是生态系统)合一是①∩②∩③∩④;这是一个人类进化发展、优化提升的过程,越往后面越艰难。我是把国学的天人合一观融化进来了。
所以,不仅仅是单独指生理学方面或者心理学的个人价值量、社会价值量,而是个人与社会甚至应该考虑自然生态环境。但是,西方传统的经济学眼中只看到“钱”(社会价值的表现),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提出一种对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来说是全新的,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却是本来就存在过的天人合一的经济观。
下面,有我以前从心理需要与生理需要即个人的本我与自我、形神合一即①∩②的角度分析的一些帖子。
请多多指教!《物品使用率与效用标准率(或需求率)和效用递减规律与信息对称》、《 对于效用概念的重新定义与效用标准的提出》、《产品、商品、使用价值、效用公式的区别与联系 》 。
不过以上只是从消费(使用)量与需求量的均衡角度来分析,显然我们还应该理解成本量与生产量或者生产量与消费(使用)量等等,但是,人的必要需求量是一个根本的量,一切的量都必须以它为基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6 13:49:1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