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9-5-17 20:30:00

假设各种物品都在保质期内就被消费掉了,这不就相当于价值=需求量/生产能力吗?!!!此时就无须再引入效用的概念了,把生产不能满足或超过需求量的问题都归为宏观的问题就能解决你想到的问题。对于此问题我在别的文章里也论述过,而且结论即简洁同时又与价值的计算方法具有一致性。

另外,你的文章我会找时间认真看的,到时再跟你详谈你的文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7 20:32:1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22:10:00
“价值=需求量/生产能力”之中的生产能力可是生产量的大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22:18:00

如果是,公式可以表达为:价值=需求量/生产量,不过我认为公式中的“价值”应该更改为价值系数,我以前好像有提过,一时之间由于帖子太多有如大海捞针就不再找来了。先生有时间可以看看我的文章到时多多指教。

哦,对了我是把:生产量/需求量=满足率 ,满足率有三种情况:满足率>1;满足率<1;满足率=1。满足率>1时,有剩余或者不愿意再消费;满足率<1时,需求不足,愿意再消费直到满足;满足率=1时,表示处于均衡状态,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为0。

[em10]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7 22:27:3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7 22:58:00

生产能力与生产量的基本意思是相通的,关键都与生产有关。只不过生产量容易让人认为表示的是一种抽象的生产量(马克思式的),比如100个/1小时、100吨/每天等等。我认为要想完整地表示生产必须把所生产的物品的名称也表示出来,比如100个羽毛球/1小时、100吨钢/每天等等,并称之为生产能力。

    你说的“价值”应该更改为价值系数是可以接受的,其实所计算的价值就是一种系数关系。当把系数中的某一数值定义为某一货币量时,比如为1元,其它的系数就是1元的倍数。只是我们也可以像马克思那样认为价值就是价值,由价值到价格还有个转化问题,从价格角度来看价值才有个系数问题即可称价值为价值系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19 13:00:00
谢谢,收藏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4 22:55:00

效用论最大的问题就是让个体的感觉(我们不管这个个体感觉有多么精确,多么有物质基础,多么可以衡量)去决定市场上某物的价值,而事实上没人能够决定市场.决定市场的是一个群体,但是效用论者却无法保证对某种商品,每个人感觉都是一样的.

再者感觉这种东西其实是唯心的,不象劳动,是实在的,看得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6 08:20:00
楼上说的很对,这正是效用价值论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对效用进行实在的、看得见的量化,那就可以解决商品的对于人的量度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6 10:49:00
以下是引用钱烨在2009-5-24 22:55:00的发言:

效用论最大的问题就是让个体的感觉(我们不管这个个体感觉有多么精确,多么有物质基础,多么可以衡量)去决定市场上某物的价值,而事实上没人能够决定市场.决定市场的是一个群体,但是效用论者却无法保证对某种商品,每个人感觉都是一样的.

再者感觉这种东西其实是唯心的,不象劳动,是实在的,看得见的.

是群体决定市场价格,但是群体的“什么”决定市场价格?逻辑上,并不能否定每一个人不同的感觉可以决定一个统一的市场价格。

看不见的东西,并非不起作用。我坚持效用论,并认为真正唯一起作用并决定市场价格的,正是每一个人不同的效用感觉,严格说是欲望强度,而这个欲望强度是可以由餍足量和消费量“委托”表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27 00:22:00
以下是引用钱烨在2009-5-24 22:55:00的发言:

效用论最大的问题就是让个体的感觉(我们不管这个个体感觉有多么精确,多么有物质基础,多么可以衡量)去决定市场上某物的价值,而事实上没人能够决定市场.决定市场的是一个群体,但是效用论者却无法保证对某种商品,每个人感觉都是一样的.

再者感觉这种东西其实是唯心的,不象劳动,是实在的,看得见的.

所以,我提出把传统的效用价值论从心理学的研究推进到生理学、医学等等研究健康的人体生命科学层次,对于生理学、医学而言,它们其实就是一些研究如何量化人体的效用或者物(药)品的使用价值的经济学或者价值控制和实现的学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0 22:35:40
楼主的分析很有道理,写得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22:37:35
费雪的收入概念,我看与效用类似,enjoyment,real与money,即享受性收入,对应效用,由于难以度量,故以实物收入与货币收入近似替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23:02:29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10-1-31 22:37
费雪的收入概念,我看与效用类似,enjoyment,real与money,即享受性收入,对应效用,由于难以度量,故以实物收入与货币收入近似替代。
如果不用enjoyment来解释,实物和货币的收入性质就理解不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23:26:00
关于价值,我这样看。像效用、享受性收入等价值是主观的感受,本身无法度量。正如布坎南在<成本与选择>中说的,成本是我们预期的主观评价,与费雪所谓的enjoyment基本一样,是个主观享受。成本与选择联系在一起,选择一个事件,不得不放弃N个事件,N个事件中预期收入最大的,就是成本。

但我们对行为选择作推测,价值排序一定要是客观的,这个价值要能度量,要能观察,否则就不能作客观的推测了,要推测就不能用诸如效用、享受等等这些主观的评论了,一般经济学家是用财富与收入的,收入中有类特别的叫租值,在稀缺假定下人的行为倾向是具体约束下财富最大化或者收入最大化,当然,财富是时点值,收入是时段值,也就是存量与流量的概念,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货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31 23:36:55
把效用定义为一种主观享受,是主观的,本身无法客观度量,像重要、长度单位等,比如斤,米,都是能客观度量的,效用就不能,如果问你,1个效用是多少?你怎么客观度量?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用能客观度量的实物或货币来度量主观价值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0:36:32
可以看一下,看思想不看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0:52:31
菜鸟路过,看各位高手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 15:42:53
蓝田日暖29 发表于 2010-1-31 23:26


但我们对行为选择作推测,价值排序一定要是客观的,这个价值要能度量,要能观察,否则就不能作客观的推测了,要推测就不能用诸如效用、享受等等这些主观的评论了,一般经济学家是用财富与收入的,收入中有类特别的叫租值,在稀缺假定下人的行为倾向是具体约束下财富最大化或者收入最大化,当然,财富是时点值,收入是时段值,也就是存量与流量的概念,可以是实物的,也可以是货币的。
比如,一个人有粮食100公斤,水100公斤;另一个人有粮食200公斤,水200公斤。粮食和水的量是客观的,但仅凭此,不考虑各自的主观评价,怎么推测其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