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鲜电商行业发展前景
2015年可谓是生鲜电商最为热闹的一年,在“互联网+”和大众创业的浪潮下,无数的资本和创业者涌入这个行业,其中少数生鲜电商脱颖而出,一部分生鲜电商勉强立住脚跟,还有很大一部分生鲜电商死在“蓝海”。更有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4000家生鲜电商中仅有1%盈利。2.5万亿的生鲜市场规模,不到2%的电商渗透率不断地吸引着创业者。而“易损耗”、“非标化”、“重模式”又仿佛三座大山横亘在从业者的面前,不断考验着从业者的资金链以及对商品品质的把控。
在生鲜电商这个行业里面,依然会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面临淘汰出局,包括一些融资比较难的公司也可能会出现变数。但同时进来的人会更多。因为生鲜电商整个行业是在往前走的,大家都在尝试新的模式,包括两鲜推出的“闪电送”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而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也正在养成。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认为,2016年生鲜电商的网上零售总额将会达到900亿左右,而未来的3-5年内生鲜电商的零售总额将很可能会达到爆炸增长。
未来几年,生鲜电商行业不会被一两家公司垄断,更多的是大家共用渠道。比如阿里体系本身做的就是平台性的生意,他会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做这个东西,但是一些细致的服务,以及顾客的需求却是需要很多像两鲜、天天果园这样的电商来提供的。只有很多的友商叠加起来,才会对以后的这个市场产生影响,单个电商产生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而“一路一带”将会使欧洲很多相对优质的农产品以很低的成本运到中国,给跨境生鲜电商的整个供应链体系上面带来很大的优势,同时中国的很多好产品也会通过这些渠道流到欧洲。而未来,每个城市、每个区域里面都会出现几家佼佼者来服务不同人群的需求。这些都是很快就会发生的事,也是正在发生的事。
生鲜电商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生鲜电商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背后资本的博弈。
经过多轮洗牌后,目前,生鲜电商形成“三大阵营”的局面,一是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大电商平台生鲜频道;二是以本来生活网、顺丰优选、沱沱工社、我买网、天天果园等为代表的垂直生鲜电商平台;三是传统超市、实体生鲜店的O2O生鲜电商等。
在这三大阵营中,本来生活采用“买手”模式,凭营销发力,产品品类丰富,重视本土化生鲜产品,能够实现产品的个性化和差异化,但这也意味着本来生活需要不停的打造“爆款”,可“褚橙”的成功难以复制。
沱沱工社采用全产业链模式,依托有机农产品,自建农产品基地和物流,在该模式下,生鲜产品从采摘、存储加工、配送等多个环节都能由沱沱工社全程掌控,能保障产品及服务质量,但是却加大了公司运营成本和扩张难度。
对于背景深厚的天猫、京东等巨头而言,砸钱抢市场仍是重中之重。而美味七七、本来生活、沱沱工社等则被看成行业的“小玩家”,这些小玩家资金实力相对薄弱,需要不断地融资盘活资金链。
而对于目前大部分的生鲜电商而言,都属于小玩家。
综合it桔子及网上数据,目前尚处于运营状态的生鲜电商大概是190家(数字在不断变化中,仅供参考)。其中,仅7家拿到了C轮投资,6家拿到了B轮融资,24家拿到了A轮融资,81家状态不明确,29家尚未获得融资,剩下的生鲜电商,都被堵在了种子天使轮。往往B、C轮才会真正衡量一个企业的商业模式。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认为,未来生鲜电商之间的竞争必定表现为生态圈竞争,而不仅仅局限在某个方面,商品、服务和供应链都是未来生鲜电商竞争的重点。
在生鲜电商发展的现阶段,冷链物流仍然是生鲜电商竞争的重点,随着冷链物流条件的逐渐成熟,生鲜电商之间的竞争将会围绕用户展开,商品和增值服务或会成为竞争核心。
而对于小生鲜电商而言,则是深耕小的细分领域才更具机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生鲜实体店因为深耕某一区域,在产品品质、服务等方面更贴近消费者,同样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比如乐成的“生鲜传奇”和果多美。还有鲜丰水果将电商定位于服务实体店,并已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
中投顾问《2016-2020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认为,未来生鲜电商竞争将进一步激化,综合性电商生鲜频道、垂直生鲜电商平台以及传统超市电商平台等多种模式仍将并存。
但随着生鲜电商平台竞合的不断发展,各种模式之间的界限会逐渐弱化,以“京东+永辉超市”为代表的合作模式或会在未来生鲜电商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