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房地产专版
929 0
2016-04-11

谢逸枫:别忽悠 中国楼市大格局未变
大千世界    财经意见领袖2016-04-11
  文/财经意见领袖 著名专栏作家 谢逸枫  

      房地产市场正遭遇1993年以来第七轮收紧型调控,2016年3月新一轮楼市收紧型调控如期而至,苏州、上海、深圳、南京、江苏、合肥、北京、武汉、青岛、宁波、惠州、廊坊等12个城市出台一波楼市调控政策。如北京的90/70政策重蹈覆辙出现于土地出让上,虽然没有出调控收紧的文件。老谢认为,自2016年3月25日之后的第四周开始,媒体疯狂报道楼市所谓的调控效果“正面”新闻,背后出于政治因素外,就是领导的因素。实质上收紧的调控城市房价一直非常的坚挺,即使4月份开始成交量有所回落,属于市场正常的现象,因为部分需求转移到周围城市与受抑制。因此,这样的“正面”新闻没必要过度关注,要买房的没必要作为购房参考的依据。
  老谢认为,目前中国楼市格局未变,总体仍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局部楼市冰火两重天。其一是市场分化已经延续到全国房地产市场,其中城市、房价、成交、供应、库存、房企、调控、一线与二线及三四线的三重市场的八特征最为明显。其二是一线与部分二城市的房价、成交保持高位水平,供应与库存持续下降,房企到位资金最好,调控面临收紧的局面。其三是部分二线与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成交增幅不稳定,供应与库存量大,房企资金紧张,调控放松是常态。其四是局部楼市不代表中国楼市格局,市场分化说明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合理,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因此,不要忽悠什么大格局巨变什么危言耸听的没根据话,欺骗市场、误导购房者。  首先是揭开楼市六大“假象”。媒介如何描述这些收紧型调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所谓的“降温、急冻、降价、暴跌、观望、退房潮”现象,这真的调控“立竿见影”效果吗,以一线城市为例。其一是楼市急冻,北上广房价要降?有媒介报道,以深圳为例,3月21日至3月27日一手住宅成交776套,成交面积为约8.37万平米,环比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已经连跌三周,776套的成交水平已经达到了2014年9月以来的新低。深圳尚且如此,而被称为最严调控的上海,成交量下滑的只怕是更为显著。以上海25日网签25.25万平方米为例,最新数据,实际登记备案量为17.8万平方米,已经退了30%。上海的二手房市场释放出明显“降温”的信号。
  其二是深圳新房成交量连续5周下跌,房价暴涨受遏制?有媒介报道,来自市规土委的数据显示,上周一手住宅成交652套,成交面积为约7.05万平方米,两项数据分别下滑16%和15.7%。新房成交面积已连续5周下滑,还不到春节前成交量的一半。有分析认为,在各项调控政策落地后,短期内房价暴涨将得到遏制。预测未来一线楼市将会进入调整阶段,新房入市量与成交量将会持续处于低位。本来春节过后市民观望情绪已很浓厚了,新政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购房门槛,未来一段时间内新房成交量还将持续走低。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的成交量有所调整。上涨幅度较大的深圳市场也将逐渐进入调整阶段,未来市场有可能面临转折点。
  其三是一线将出现“退 房潮”?有所谓的什么机构分析,新政前后的成交量,不是“真正”的成交量。还说退房潮由此而来:“新政前后成交的很多客户不符合新政的二套房首付标准和限购标准;特别是周末开盘的项目都存在水分,存在退房风险;由于购房都是以网签为主,在新政前购房,但没来得及网签的人,一部分会丧失购房资格;当开发商梳理被圈住的客户时,不符合限购条件的客户可能被退房;业内人士表示上海退房潮比例将占到上周成交量的20%-30%,甚至更高。”
  其四是上海楼市降温豪宅领跌,多处降价100万-200万元?4月8日,有媒介报道,仁恒置地在上海的某豪宅楼盘业主宣布降价100万元。此前,该房屋的挂牌价为3600万元,目前的挂牌价格已降至3500万元。“我们的统计发现,二手房降价的房东约占整体比例的10%,如位于陆家嘴板块的世茂滨江一套1房,3·25新政后房东挂牌价格为690万元,新政出台前这样的房源挂牌价在750万~800万元。某分析师表示,目前豪宅市场出现很多降价100万~200万元的情况。
  其五是一线楼市现退烧信号,上海有房源一夜爆跌160万?有媒介报道,对于楼市来说,二手房市场对于政策的变化更敏感。在“沪九条”的影响下,上海已有不少业主先后调低报价。如在碧云板块,有一名置换型客户,房子刚定好,本来二手房可以慢慢卖的,结果政策出来后,原来挂牌1150万元的别墅,现在愿降价到990万元卖,而且还可以谈价格。控江地区,二手房挂牌量方面变化不大,但看房客明显减少,其中30%客户是非沪籍客户,受新政影响不能购房。
  其六是深圳:购房者进入观望状态。受此影响,业主此前强硬的叫价心态亦开始动摇。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数据,在刚刚过去的一周,深圳有两成业主下调报价。其中,后海片区业主报价持续下调2.3%,蛇口片区下调2。一手楼方面,中原监测数据则显示,上周推售的5个楼盘中,大部分销售率均不太理想,有4个项目销售率低于7成,其中又有2个项目销售率低于5成。北京:下架万套高价房源。市住建委对房产中介的专项执法检查,吓退了大批高价房源。中介公司网站上出现了大批量价格为每平方米14万多元的学区房。而此前挂出的每平方米动辄数十万的高价房源现已不见踪影。
  老谢认为,目前市场上报道的“降温、急冻、降价、暴跌、观望、退房潮”六大“假象”,根本不是调控的效果与作用体现,更不是所谓调控“立竿见影”效果。其一是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的量下降、市场降温,主要是供应下降与库存不足,导致房企调整供应与推盘节奏。其二是降价的楼盘,仅仅是个案现象,不足为虑。暴跌就更加没有,因为现在楼市处于火爆阶段,怎么可能会暴跌,即使是二手房或一手房也不可能这样。其三是观望,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不管是调控出来还是没有调控,购房者的心理都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其四是一线城市退房潮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退房怎么来的,实质上是忽略了政府的补救能力与应变反应,如深圳、上海等城市已经发出讲话,新政出台期间的成交可以继续有效。
  其次是一线与热点二线城市没有报道中的那么糟糕。3月份的房地产市场数据表现,以上海、苏州、南京、广州、深圳为例。其一是上海二手房指数办公室4月7日发布月度报告显示,刚刚过去的2016年3月,上海二手房指数为3484点,比上月上升118点,环比上涨3.44%,涨幅缩小0.02个百分点。房价涨幅依然在高位。其二是苏州有楼盘9个月房价翻倍。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5年3月,苏州房价单月涨幅达到5.79%,超越四个一线城市。从去年6月的量、价启动,到去年10月全市区域的普遍上涨,再到今年春节后的恐慌性上涨,一时间,楼价翻番、日光盘不断涌现、全民抢房,成为苏州楼市的标签。苏州工业园区白塘壹号去年这个时候楼盘的均价才1.5万元/平方米,年底时飙升到2.8万元/平方米。
  今年5月即将有新的开盘,预计价格在3.5万元/平方米。卖得很好,每次开盘都能卖完,价格翻了一番还多,去年出手今年都能赚到一套房了。苏州工业园区是苏州房价最早开始上涨的地区,也是涨幅最大的区域之一。苏州整体房价从2015年6月的12465元/平方米,上涨到今年3月的17962元/平方米,上涨幅度为40%。但苏州工业园区楼盘的价格几乎都已经翻番。在苏州工业园区九龙仓时代上城,该楼盘去年6月的均价在1.5万元/平方米,到今年1月底,均价达到2.85万元/平方米,4月中下旬即将开盘,均价在3.1万元/平方米,短短9个月内,价格翻了一倍。不是我们一家在涨,价格是市场决定的。
  其三是据南京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主管的“南京网上房地产”统计,4月2日至4日,南京共认购商品住宅1352套,创6年来新高。至5日,南京可售房源为3.1万余套,仅够消化2到3个月。类似情况出现在苏州。据苏州搜狐焦点网统计,苏州楼市商品房成交套数增加521套,涨幅达139.68%;成交面积增加4.7万余平方米,涨幅达112.91%。
  其四是监控阳光家缘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广州楼市成交均价为15705元/平方米,同比上涨了7.6%,去年第一季度广州楼市成交均价为14628元/平方米。赶集网发布最新数据报告显示,第一季度广州楼市成交套数为21715套,成交面积为243041万平方米。进入三月份以来,个别楼盘成交火热,虽然一手楼成交量环比上个季度(2015年10月1日至12月33日)的27207套足足少了近5492套,下降约20%。但是,同比去年同期的16194套多了5521套,上涨幅度为34%。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出,恰逢年后楼市回暖,广州全市一手住宅成交反弹强劲,本来是淡季的3月却成交不俗,甚至有的楼盘出现“日光”现象。
  其五是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的监测,2016年3月全市共成交新房住宅4461套,环比减少17.5%,同比减少8.1%;成交面积共464848平,环比减少16.5%,同比减少0.1%;成交均价为49989元/平,环比上涨3.9%,同比大涨88.2%。根据深圳房地产信息网的监测,2016第一季度全市共成交新房住宅15318套,环比减少17.4%,同比增加8.4%;成交面积共1584634平,环比减少14.4%,同比增加16.2%;成交均价为48089元/平,环比上涨18.4%,同比大涨79.2%。其四是《2016年3月中国城市住房价格288指数》,2016年3月,北京环比上涨1.22%,同比涨幅为17.70%。上海环比上涨3.33%,同比涨幅为26.90%。广州环比上涨1.09%,同比上涨12.93%。深圳环比上升3.20%,同比涨幅扩大至48.13%。
  2016年4月1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的楼市成交数据显示,2016年3月,深圳新房成交量跌价升,成交均价环比上涨3.94%至每平方49989元。当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大增。2016年3月,深圳共成交4461套新建商品住房,成交面积46.48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下跌17.54%和16.53%,同比分别下跌8.10%和0.12%。当月,深圳新建商品住房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49989元,环比上涨3.94%,同比上涨88.17%。2016年3月,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大增,共成交18706套,成交面积159.99万平方米,环比分别上涨120.17%和135.77%。
  老谢认为,3月与4月上半月的楼市数据表现告诉我们,一线与热点二线城市尽管面对着调控,房价依然是无法撼动,4月成交环比有所回落,同比依然是上涨。其一是调控的政策目的不是降房价,也不是去杠杆就是去房地产。其二是调控无法抚平市场波动,改变不了市场供需扭曲、库存不足的事实。其三是抑制需求的调控肯定要失败,资金与买房需求的抑制不了,一个盖子堵塞不住三个洞。因此,这样的数据表现比2014年、2015年都要好,中国楼市大格局未变,怎么可能很糟糕。
  最后是房价上涨背后的力量与推动力。这些收紧型调控城市为什么房价拒不下跌。老谢认为,其一是土地政策不放开,一线城市房价很难降温。政府为了发展工业和耕地,大规模限制住宅用地。中国只有0.89%的土地用作城镇建设用地,仅0.3%可用作建设住宅,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分别为2.7%和1.4%,在日本则是5%和3%。具体到北京市和上海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占总土地面积分别仅为11.7%和16%,远远低于纽约市和东京都的52.6%和60%;居住用地占全部建设用地的面积则分别仅为28.4%和36%,同样远远低于纽约市和东京都的43.8%和60.2%。北京、上海房价之所以如此之贵,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供应不足与地价疯狂暴涨及税费成本高企、错误的调控政策。
  其二是政策无法抚平市场波动。无论如何,限购只是从表面上限制了需求,而并没有从根本的供给上的增加。限购的本质是降低了交易频率,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控制了最大的刚需群体。房产交易流动性会大大降低,房价会有价无市。其三是北上沪、广州与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价一直是一片狂热的高位上涨现象,不仅是城市人口多,正常的买房“刚需”大,每年大量的新增人口进入。还有不断投资炒房人群。城市的土地资源非常有限,可开发建设的土地越来越少,而城市更新、三改、填海的土地非常缓慢。目前地方政府土地储备非常不足,卖地的计划面积日益减少。
  其四是货币超发与信贷杠杆及金融杠杆被滥用,场外配资的杠杆疯狂。五是土地供给有限,商品房库存严重不足。六是财富与资金及资源集中,城市发展不平衡。其七是人民币贬值,有钱人投资房地产抗通货膨胀,银行存款负利率,需要增值保值。其八是股市、信托、基金、保险等投资渠道的资金进入楼市。其九是中国经济的拉动力,没有房地产,面临下行与放缓压力。地方政府需要房地产,银行也需要。其十是房价高企的根本原因是供需失衡。而降房价的最根本途径是增加供给。没有增加供应的同时喊着要降房价的行为就是耍流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