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382 4
2016-04-12

成功人士往往都有一种属性,或者性格,或者基因,让他们成功。而且是不断的成功,持久的成功。不但能静下来努力工作,而且效率高,智商高,学得快,有想法。也有老婆孩子让自己安心。堪称完美

而失败者呢?迷茫,漂浮,一无所有,而且这些导致恶性循环:迷茫—漂浮—一无所有—更加迷茫。他们无力改变自己的恶习,更无法扭转自己悲观消极的心态,只能咒骂,讽刺,嫉妒,羡慕。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样该怎么办?

说“成功人士往往一直成功,而失败人士难以扭转失败”这话有点儿绝对,但从概率上来说,确实如此。换一句描述:“成功的人往往会更加成功,而成败的人往往会更加失败”可能会更准确一些。大家都知道马太效应。这种现象也可以称为人生中的马太效应。成功的人是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而失败的人则是完全相反的恶性循环。在恶性循环的状态下,假如不及时“止损”,则这种恶性状态极有可能持续。

我们如何走下一步,往往取决于当前这一步走得怎么样,是否有回报。如果当前这一步踩准了,让你初步尝到了成功的甜头,这种成就感会激励你下一步迈得更加踏实有力,你也会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并对自己的决策全力以赴。同时,因为你之前的付出让你有了回报,因此在走下一步的时候,你也有信心、有意愿投入更多的付出,以获取更大的回报。你从当前所获得的回报+自信=更有力的下一步,你也会从未来的付出当中收获更多。

而对于失败的人,一开始就踩错点了,这让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并犹豫不决。正是这种怀疑的心态,会让他们在下一步的行动中变得犹豫不决,始终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因为他们担心的是会像上一次的失败那样,重蹈覆辙,付出那么多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因此也就不愿意全力以赴。而正是这种怀疑+犹豫=又一次失败。失败从一开始就已经在酝酿之中。

举例来说:小王打算做生意,但不知道好不好做,想先花100块钱尝试着贩了两筐苹果,结果赚了50块,这让他很有自信。第二天他花了200块贩苹果,结果赚了100块。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强,对水果这一行的门道了解得越来越多,结果生意越大越大。这是一种正循环。小李也打算做生意,也不知道好不好做,也想花100块贩水果。结果行情不好,亏了。后来尝试着贩蔬菜,又亏了。接连亏损几次,对他自信心严重打出,他已经从此不再打算做生意了,还是回家老老实实待着吧。这是一种负面的恶性循环。

今年6月份的时候,我与一个在线咨询APP平台合作,开展尝试性的在线生涯咨询。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浅层次的沟通方式是基本上没有可能完全解决一个人的问题的。所以我在咨询之前就已经向各位来询者明示:

因为当时是体验性咨询,收费仅仅1元,只是沟通引导,不保证能解决问题。而且,限于当时那种咨询形式,客户所提供的资料极其有限,且沟通时间也不允许(系统有沟通时间限制),所以没有办法做到全方位了解。有一个来自内地小县城女性客户,年龄30+,毕业后换过好几份工作,皆不如意,没有积累任何一技之长。后来结婚生子,已有两年未上班。这样的客户,我们一般是列为疑难杂症,解决的难度非常大。我和她沟通了一个多小时,其实她想要的答案只有一个:我已经耽误了这么多年,请给我一个可以快速成功的捷径,以弥补之前那么多年的损失(想必很多人都有这种心态吧?)。但是,我真的真的没有办法给她。她后来一直在追问,她适合干什么,怎样才能快速成功,我都无法答复她。她后来表现出了很强烈的不满意。我对她说,如果你觉得这一个小时的沟通对你没有收获,我可以给你免单。她说她不满意,于是我就给她免了单,把1 块钱退给了她。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当一个人在各个方面尝试多次都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的时候,她就会严重怀疑自己的付出。而实际上,没有付出,是注定不可能有收获的。尤其是当她的自身基础(她的思想、她的心态、她的成就动机)已经被逐步残蚀的时候,就需要更大的付出来挽回败局。但因为她此前的经历已经让她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既然我付出与不付出,结果都是一样的,那么,我为什么要一下子付出这么多呢?所以,当现实需要她再次付出,而且是以倍增的方式付出的时候,她就更没有办法接受了,她所期望中的成功也永远不可能到来。

付出=找死。不付出=等死。无论怎样都是死。那么,恶性循环,由此而生。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走在失败道路上的人而言,若不及时合理止损,以后想再想挽回局面,就可能要付出更多的机会成本。本文由(赢在大学网)原创编译,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daxuewin.com/20160329124.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6-4-12 09:58:59
bu gan gou to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2 10:00:20
苹果的Job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2 10:02:29
说“成功人士往往一直成功,而失败人士难以扭转失败”这话有点儿绝对,但从概率上来说,确实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4-12 10:03:34
shuimu168 发表于 2016-4-12 10:00
苹果的Job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不是绝对的,相对的,像乔布斯那样成功的人也极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