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09-5-8 18:30:00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6 8:47:00的发言: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存在错误的,与微观经济学是脱节的。

评注:你的结论“宏观经济学错误”是有问题的,与微观脱节不能证明宏观错误,可能微观有问题呢(只是可能)。但是你看出问题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确实缺失微观基础,缺乏微观基础是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之一,这也是新凯恩斯主义的重点研究计划之一,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是值得鼓励的。版主在这一点上确实表现的不够宽容。

      例如:宏观经济学对国民收入等的论述都是从物质、从产品的角度来分析的,现代经济理论认为投资取决于资本、劳动的价格、利率等,所以刺激投资的政策都是通过降低投资成本来实现,但是,成本仅仅是决定投资的部分因素,企业的利润实现才是刺激投资的根本原因、根本前提,现代经济理论没有分析企业的利润是如何实现的,所以,现代经济理论不能解释经济危机的成因。

      经济危机时期社会有投资的物质基础,劳动、资本等价格下降,利率降低,但是,企业不会进行投资,为什么?因为企业的利润不能实现。现代经济理论仅仅从产品的角度对经济运行进行分析,没有考虑利润实现,不能把握经济运行的本质。

评注:你的表述依然不够清晰,但是有些问题你确实抓住了,在这一点上我估计版主自己可能也没注意。重点就是短期的分析确实没有企业利润的空间,扩张的政策——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的标准分析。你看到扩张并不一定带来投资增加,因为不一定有利润。我相信版主没有看到这一点的“价值”,刺激投资的政策,如货币政策确实可以让部分行业利润增加(成本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但是确实同样会造成部分行业投资下降(信贷增加,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资本使用成本下降,劳动使用成本上升,资本密集型行业利润增加,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下降)。

最后评注:

一、楼主要继续学习,你有思考问题的潜力,但是切记不要走上无知者无畏的困局;

二、版主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太过迷信传统的理论教条。宏观经济学确实有问题,总量的分析掩盖了经济结构性问题;

三、次贷危机下,包括宏观大牛们(如acemoglu)等人都在反思现代宏观经济学,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崇拜。

四、也为版主说句话:在中国也确实有很多“半吊子”,动辄西方经济学是伪科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0:15: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8 18:30: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panheting在2009-5-6 8:47:00的发言: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存在错误的,与微观经济学是脱节的。

评注:你的结论“宏观经济学错误”是有问题的,与微观脱节不能证明宏观错误,可能微观有问题呢(只是可能)。

但是你看出问题了,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确实缺失微观基础,缺乏微观基础是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对传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之一,这也是新凯恩斯主义的重点研究计划之一,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是值得鼓励的。

版主在这一点上确实表现的不够宽容。

你真滑稽,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基础,是楼主发现的?

难道这几十年来,无数的论文、教科书、甚至扫盲普及读本上,没有“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基础”的命题?

用某个早就有定论的是错误的东西,来反对整个体系的存在价值,这就是你说的“值得鼓励”?

顺带一提,我从来不认为经济学已经是和数学、物理那样的科学了。

但不妨碍我去学习研究它。

楼主和龙珠网友否认的是整体的价值,以及学习的必要性。

如果你连这个都没观察到,那我也不必多说什么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15: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8 18:30:00的发言:二、版主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太过迷信传统的理论教条。

这对论坛上出现的这种“逻辑”,已经见怪不怪了。

指出A对a的误解,便被“理所当然”地认定为“迷信传统教条”。

(多么相似的话语,多么相似的逻辑——我可以这么说:有这样的“思维惯性”,去“搞研究”,真会遇到不少阻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18: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8 18:30:00的发言:次贷危机下,包括宏观大牛们(如acemoglu)等人都在反思现代宏观经济学,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崇拜

个人倒是觉得,有一个问题真地需要反思。

“现代宏观经济学”与“次贷危机”,究竟是个什么关系?

(如果反思这个问题,仍被认作“迷信教条”,我也真地无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23: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8 18:30:00的发言:四、也为版主说句话:在中国也确实有很多“半吊子”,动辄西方经济学是伪科学。

我并不关心谁是否说“西方经济学是伪科学”,我关心的是,他们说这些的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28: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8 18:30:00的发言:评注:你的表述依然不够清晰,但是有些问题你确实抓住了,在这一点上我估计版主自己可能也没注意。重点就是短期的分析确实没有企业利润的空间,扩张的政策——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的标准分析。你看到扩张并不一定带来投资增加,因为不一定有利润。我相信版主没有看到这一点的“价值”,刺激投资的政策,如货币政策确实可以让部分行业利润增加(成本下降),从而投资增加;但是确实同样会造成部分行业投资下降(信贷增加,资本和劳动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资本使用成本下降,劳动使用成本上升,资本密集型行业利润增加,劳动密集型行业利润下降)。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请问楼上(楼主愿意的话,也可以回答),通常所说的宏观经济“均衡”,是个什么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29:00

宏观经济学缺乏微观基础,这个东西早就被人发现了,而且现在的宏观经济学已经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

布兰查德认为宏观经济学是科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30:00
以下是引用ecobel在2009-5-8 18:06:00的发言: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均衡态找错了,即Solow的均衡方程本身存在问题,现实中存在其他的均衡,而不是资本广化和人均储蓄的均衡。

我同样问ecobel:“均衡”是个什么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31:00
以下是引用nlm0402在2009-5-8 21:29:00的发言:布兰查德认为宏观经济学是科学的。

这里,首先的问题是:“科学的”,是如何定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35:00
以下是引用hayekting在2009-5-8 18:30:00的发言:重点就是短期的分析确实没有企业利润的空间,扩张的政策——利率下降——投资增加,这是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的标准分析。

你上述说法,莫非要隐含“现代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和货币学派”?

许多人争论的“货币中性”、“政府政策(财政的或货币的)无效”,究竟又是在争论什么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48:00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这些概念本身更像一些集合概念,人们可以把甚至截然对立的理论也一并放在这些概念的“筐”里,不断变化的理论也一并放在这个“筐”里。

于是乎,热衷于批判之人“大显身手”的机会来了,只要说其中一种观点“有问题”(特别是,各种理论经常是互相说对方“有问题的”——只要轻轻借来别人的观点一用就可以了),“**经济学”就是“错误的”;(另一种方式是:“**经济学”里面既然充斥着截然相反的观点,“**经济学”就是自相矛盾的,不足为信的)——热衷于批判之人迫切要求众人看到,他们的这种批判多么宏伟,他们只要轻轻上嘴皮与下嘴皮一动,“**经济学”这座大厦都崩塌了。

这是谁的滑稽呢?谁的悲哀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1:51:00
以下是引用ecobel在2009-5-8 18:06:00的发言:Solow模型根本就是一个想象

所有模型都是“想象”,包括物理学中的“宇宙模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8 22:16:00
今天咋还在讨论不清楚丫,我特期待前面一位说的要拿出理论论据推翻经济学的同志!我们都很期待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6:37:00

楼主真惨,都打击你。

我出来顶你一下。

说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那可是多了去了。其中包括与微观的脱节,这一直是大牛们试图解决的问题,目前来说,解决的不是很好。即使Ramsey框架是从微观主体出发,可是包括布兰查德和已过世的多恩布什等大牛都觉得加总过程无法那么让人信服。

至于危机的产生原因,要看endogenous和exgenous两种,看楼主所谈的似乎是前种,那宏观经济学确实是做得不好,要通过宏观经济指标来预测异常危机真的很难。

不过经济刺激的方式可不是简单降低成本。用你说的例子来讲,货币政策中利率的下调,企业贷款成本下降,同时居民的储蓄也会减少,也即意味着市场上购买力的增强,而且,企业增加投资的本身就意味着需求。进一步来说,政府也无法直接保证企业的利润,除非设置垄断等行政干预措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7:39: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6:37:00的发言:其中包括与微观的脱节,这一直是大牛们试图解决的问题,目前来说,解决的不是很好。即使Ramsey框架是从微观主体出发,可是包括布兰查德和已过世的多恩布什等大牛都觉得加总过程无法那么让人信服

以下仅作探讨。

物理学中,“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中的“加总过程”,是否“让人信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7:57: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6:37:00的发言:说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那可是多了去了

(正如前面说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地去“批判”宏观经济学(甚至说出一大堆);而且这么做,总会有人支持、赞成(因为本来就“问题堆堆”)。

只不过,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批判”是不是就变得“贬值”了呢?(颇与“通货膨胀”有些类似,因为人人都可以说上类似一两句)

个人还是那个主张:批判的前提,是充分地了解。

有“批判精神”,并不是可以“不了解就去批判”的理由。

简言之,学术研究中,批判的门槛过低,到头来,伤害的是批判自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02:00

我对物理学不怎么了解,不知道你所说的“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有没有具体所指。

就经济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个体之间的异质性被忽略了。Ramsey框架就不说了,就考虑了代际交替的OLG而言,尽管它探讨了两代人,甚至阿拉萨伊马丁做到6代(据传是),但是离现实经济还是省略太多。因此,我们也无法用它来直接解释一个国家内部贫富差距的加大问题。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制度因素等其它原因。但是,至少可以肯定地一点是现在的宏观经济框架直接回避的对该问题的回答,就好像此前对货币问题的省略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08: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9-5-9 17:57:00的发言: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6:37:00的发言:说宏观经济学的问题,那可是多了去了

(正如前面说的)因此,任何人都可以轻轻松松地去“批判”宏观经济学(甚至说出一大堆);而且这么做,总会有人支持、赞成(因为本来就“问题堆堆”)。

只不过,正因为如此,这样的“批判”是不是就变得“贬值”了呢?(颇与“通货膨胀”有些类似,因为人人都可以说上类似一两句)

个人还是那个主张:批判的前提,是充分地了解。

有“批判精神”,并不是可以“不了解就去批判”的理由。

简言之,学术研究中,批判的门槛过低,到头来,伤害的是批判自身。

这个问题似乎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你要是重新开个贴讨论这个问题,我会顶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11: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8:02:00的发言:我对物理学不怎么了解,不知道你所说的“宏观理论”与“微观理论”有没有具体所指

举个具体的例子。

(1)微观世界里是没有“温度”这个概念的(我们不能说某个原子的“温度”是多少)。那么,你是否会说“温度”缺乏微观基础?

(2)微观世界里普遍存在着“波粒二象性”,你用描述微观世界的方程去描述宏观世界时,可否完全贯彻统一的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12: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8:08:00的发言:这个问题似乎属于另外一个话题,你要是重新开个贴讨论这个问题,我会顶你。

个人认为不是。

如果这是另外一个话题(或者需要重新开帖的话),关于楼主的种种说法,已经没有必要继续讨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15: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8:02:00的发言:就经济学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个体之间的异质性被忽略了。Ramsey框架就不说了,就考虑了代际交替的OLG而言,尽管它探讨了两代人,甚至阿拉萨伊马丁做到6代(据传是),但是离现实经济还是省略太多。因此,我们也无法用它来直接解释一个国家内部贫富差距的加大问题。当然,我们可以说是制度因素等其它原因。但是,至少可以肯定地一点是现在的宏观经济框架直接回避的对该问题的回答,就好像此前对货币问题的省略一样。

(1)忽略异质性,“微观经济学”同样存在这种问题。

(2)另外,这里还涉及一个问题:某人的研究可否全面代表一门学科?

(3)反对回避的人,可否提出更好的可观测的变量,引入模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19:00

理论,必然是一种抽象(从而必然有所忽略)。

抽象的“边界”应该在哪里,显然人与人的看法可能不同。

那么,这里涉及的根本问题即,我们该如何“批判”一种理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28: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6:37:00的发言:至于危机的产生原因,要看endogenous和exgenous两种,看楼主所谈的似乎是前种,那宏观经济学确实是做得不好,要通过宏观经济指标来预测异常危机真的很难。

关于人的预测与关于自然的预测,并不相同。

人本身可以对预测做出反应,从而出现预测的“自实现”或“自不实现”。

有时,预测失灵,反而体现了预测的重要意义。

另外,楼上说的“前者,宏观经济学做得不好”,可否给出一些理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31:00

我想首先申明一点,就宏观经济学本身来讨论。至于楼主的帖子是什么类型,也不该成为讨论的重点。不过,还是要回过头来说一句,去思考去质疑是值得鼓励的,不应该这么多人去笑他无知无畏。

宏观经济学到底需不需要微观基础,其实是一个很哲学的问题。如果我们假定它需要,那很显然它有诸多不足,如果说不需要,那就没什么好说的。

至于我刚才谈到的问题,可能是我没说清楚,抑或你没看明白。微观的框架从来就不排斥异质性问题。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例子在讨论,比如它在讨论寡头垄断,就允许二者不同。但是目前主流的宏观分析框架却不具备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它讨论国与国的不同,但是不能讨论已过内部个体的不同。至于解决这个问题,那是另一个问题,能不能解决好,也是另一个问题。不过,就货币经济学而言,我们看到了反对回避的成果,MIU、CIA,以及现在红红火火的Search-Match,都已经能够把货币纳入到基本的框架来分析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32: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6:37:00的发言:不过经济刺激的方式可不是简单降低成本。用你说的例子来讲,货币政策中利率的下调,企业贷款成本下降,同时居民的储蓄也会减少,也即意味着市场上购买力的增强,而且,企业增加投资的本身就意味着需求。进一步来说,政府也无法直接保证企业的利润,除非设置垄断等行政干预措施。

就楼主的问题来说,先要说明,“宏观经济学”究竟有没有考虑企业的利润。

说得最俗最粗最简一些,政府不惜加大赤字出手扩大购买(这一常招批判的“财政政策”),出发点又算不算保证企业的利润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34: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8:31:00的发言:不过,还是要回过头来说一句,去思考去质疑是值得鼓励的,不应该这么多人去笑他无知无畏

个人以为,其实,这也属于一个哲学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39:00
以下是引用leefey在2009-5-9 18:31:00的发言:至于我刚才谈到的问题,可能是我没说清楚,抑或你没看明白。微观的框架从来就不排斥异质性问题。事实上,已经有很多的例子在讨论,比如它在讨论寡头垄断,就允许二者不同。
但是目前主流的宏观分析框架却不具备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它讨论国与国的不同,但是不能讨论已过内部个体的不同

个人以为,前段中的例子并不是“微观理论排斥异质性与否问题”的关键。

而且个人以为,后面这段,也不构成“宏观理论排斥异质性”的理由。

简单说,“没有讨论”,与“不能讨论”,是两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45:00

理论研究,在“最迫切的”任务未完成前,去考虑其他任务,难道有更好的结果吗?理论研究的阶段性,未必是“可超越”的。

(当然,什么是“最迫切的”任务,又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前面的工作——无论它看起来如何“抽象”与“省略”,都为后面的工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48:00

爱因斯坦清楚地知道,并非牛顿没有考虑过他所考虑过的问题,但在牛顿那个时代,牛顿所走的,是“那一时代唯一可走的路”。

“在牛顿时代,牛顿的道路是一位具有高思维能力和和创造力的人所能发现的唯一道路;牛顿所创造的概念,至今仍然指导着我们的物理学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9 18:55:00
如果没记错的话,到现在,楼主也没有向大家说明什么是他所说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品角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