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宏观经济学是存在错误的,与微观经济学是脱节的。
例如:宏观经济学对国民收入等的论述都是从物质、从产品的角度来分析的,现代经济理论认为投资取决于资本、劳动的价格、利率等,所以刺激投资的政策都是通过降低投资成本来实现,但是,成本仅仅是决定投资的部分因素,企业的利润实现才是刺激投资的根本原因、根本前提,现代经济理论没有分析企业的利润是如何实现的,所以,现代经济理论不能解释经济危机的成因。
经济危机时期社会有投资的物质基础,劳动、资本等价格下降,利率降低,但是,企业不会进行投资,为什么?
“存在居民储蓄的情况下,企业利润是如何实现的,企业又为什么会投资”。居民的收入与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对应,所以,个人认为:居民的储蓄意味着企业的生产成本没有实现,企业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什么会投资?不理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3 16:19:27编辑过]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为什么不敢了?顺者昌吗?出点错误怕什么,放到网上让大家评议评议,最后收获是比较多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7 9:21:06编辑过]
为什么不敢了?顺者昌吗?
楼主还不是很了解西方经济学是怎样进行研究的吧,国内顶尖的经济学家在国外被称为三流的经济学家。
你的观点,我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好像骑着自行车,要上月亮那里去。
工具就代表了技术水平。
无知者无畏。
网络上谈顾及少点吧
是啊!!
网上可说可批,网上也有许多热心人,可以帮你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
这句话要是让“现代宏观经济学者们”听到了,肯定会说楼主冤枉死他们了(楼主置他们的辛苦于不顾)——楼主似乎没有看过一本advanced macroeconomics的教材。
请楼主了解一下“现代经济理论”里,各方程的解是什么,就会明白上面的问题了。
“现代经济理论”也包含了对“经济周期”的讨论。
“网上大家评议”,不该是,也不可能是,收获的主要来源。
收获,最后还要看自己的行动。
请问什么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产品角度”?
现在的宏观经济学肯定出了问题,这是没什么说的,但说了它错了我真不知道
推翻,好大的口气啊。值得学习。
你先把“科学”的定义给大家说说吧。
你支持楼主的什么观点?既然你这么说,你后面的工作就是论证楼主的观点,而不是自己“另立山头”旁论一堆。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去看,楼上已经向大家显示了一个信号。
有时候口气大一点没什么,只是自己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已。我认为口气大一点的人在说与做方面都是直爽的,我喜欢这种人的性格。
不要嘲笑,要尊重。
既然强调“尊重”,“口气大一点”,算不算对前人工作的“不尊重”呢?
西方经济理论并没有从利润实现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比如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增长的前提是投资等于储蓄。 那么,企业为什么会投资呢?储蓄的存在说明企业的成本没有实现,为生产而支付的劳动工资并没有通过工人对产品的购买流回到企业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储蓄如何变为投资,是什么力量刺激企业投资呢?
所以,(我的认识,请多指教)西方经济学认为社会有了储蓄,企业就会投资。也就是说,社会有了剩余的产品,企业就会利用这部分产品进行投资。
“精通”可不敢当。
对于经济问题,如果想提“政策建议”,首先需要了解足够的信息。
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获得的信息有什么呢?
如果说“提高工资”,你认为应该提高多少?大家都提高一样幅度(比率或绝对额)吗?
提高工资的钱,谁来出?企业如果已经亏损了,其中的人如何提高呢?
提高工资后,消费就会增加吗?
还有一处令人担忧的是,主张“提高工资”后,原来低收入者的工资未提高多少,而高收入者的工资提高得更多了。
工资与劳动者的效率又该有怎样的关系?
许多政策建议,不是一两句笼统的话就能“解决问题”的。
我不认为“口气大一点的人在说与做方面一定是直爽的”。
我的理由是,如果有这个个规律,很快居心叵测的人都会装的“直爽”,以此获得“尊重”,所谓“大奸若直”。
请楼主和那位口气大的龙珠朋友,尊重我的“直爽”啊。
未必。
否则,不会有所谓宏观经济“均衡”与否的问题了。
请参见经济学里“存货调节机制”。
如果厂商的存货增加超出了厂商的计划(这部分增加的存货,同样计入“储蓄”与“投资”,这两者不过是计入核算恒等式两侧的同一样东西),厂商下一年会压缩生产。
你认为,这里不考虑厂商的利润吗?
核算恒等式与宏观经济均衡条件等式,是两回事。
西方经济理论并没有从利润实现的角度分析经济的发展,比如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增长的前提是投资等于储蓄。
仅看这一句,就知道老兄没有理解“经济增长理论”。
我十分欣赏楼主的批判思维。我目前正在研究经济周期的成因,我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经济学中的关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总体上是分离研究的,两个本来同宗的问题,却被隔离。至今并没有一个内在真正统一的模型能够同时说明两个现象。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均衡态找错了,即Solow的均衡方程本身存在问题,现实中存在其他的均衡,而不是资本广化和人均储蓄的均衡。
第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学的分裂。目前的微观经济学只能在某些假设和模型里,“主观地”解释一下宏观问题。比如新凯恩斯理论的关于效率工资的微观解释,它是为了说明工资和价格粘性,愣说企业主愿意提高工资,还加入了什么理性预期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概念,虽然数学上看上去符合私人利益最大化的微观信条,但这都是主观拼凑模型以及定性解释水平下的创造。对效率工资的质疑声一直不断。总之,总体上微观和宏观还处于分裂状态。
那么关于楼主的疑惑,我的解释也比较叛逆:Solow模型根本就是一个想象,是脱离了供求关系的均衡的另类均衡。这个均衡并不关心外部市场,只关心企业内部的均衡,即储蓄和折损,我和楼主一样,强烈质疑这个理论。它的技术外生性,更是致命缺陷,一旦技术变为内生,那么系统原先的均衡不动点立刻可以“活动”,于是所谓的稳定增长,均衡增长路径的概念便失去了意义,也就是技术内生化破缺了Solow的稳定态,不可能存在什么经济自动增长的现象;也不存在所谓的“转移动态”(在由较低的人均资本与收入水平向较高的稳态人均资本与收入水平转移时,将有一段高于稳态增长速度的高速增长时期);不存在经济的收敛性,所有这些问题,在理论界都有争论。宏观经济学到目前为止,争论依然不断,这从一侧面也反映出宏观经济学是存在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