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081 13
2009-05-06
<p> 马克思认为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是第一部类可变资本价值与本部类资本家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不变资本价值。除满足消费部类对生产资料需求外,生产资料还有剩余,才会进行扩大再生产,否则,扩大再生产将没有物质来源。</p><p>马克思对扩大再生产的分析颠倒了扩大再生产与实现剩余价值的因果关系。</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15 15:12:1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9-5-7 00:14:00

1.“生产资料的剩余使扩大再生产有了物质基础,但是,第一部类的剩余生产资料,是剩余产品不是货币形态的利润,在现实生产中,这种剩余表现为生产资料部类的存货。存货的价值等于资本家未消费的剩余价值,存货的存在不会刺激资本家去扩大生产,相反,存货的减少即资本家未消费剩余产品价值的实现才会刺激资本家扩大生产。只有在生产资料的供给等于或小于消费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资本家未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已经实现或至少能够实现时,才会刺激生产资料部类资本家扩大再生产。”

这段话有错误,这个错误和卢森堡的错误是类似的。第一部类剩余价值的实现并不一定是第一部类的一个企业与第二部类的的一个企业进行交换的结果,任意两个企业之间交换的实现都会实现两者的剩余价值,从而并不要求第一部类的V+M在总量上等于第二部类的C。因此马克思的结论是谨慎的、正确的。

2.“如果我们这种思考方式来分析,消费资料出现剩余,将同样是扩大再生产的起点。”

消费资料是劳动力再生产的物质基础,而并不形成直接生产过程的物质基础。如果明白了第一点中的错误,第二点中的错误也就明白了。

3“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工人的工资提高,使工人能够把货币收入中的一部分储存起来,但是工人的工资是资本家支付的,工人的任何数量的储蓄就意味着有相等数量的货币没有通过工人对商品的购买流回到资本家的手中,资本家就亏损了多少货币。但是,在实际生产中,尽管工人有一定量的储蓄,资本家仍然能够获得利润,获得更多的货币,这用马克思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工人在购买商品时,剩余价值就已经实现了。工人在最低工资收入的基础上还有储蓄,只会增加购买力,从而使剩余价值的实现变得更容易。所以,这里不会有资本家亏损货币的事情出现。但是另一方面,工人储蓄的增加会通过信贷渠道形成投资,从而恶化资本积累的过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08:51:00

"这段话有错误,这个错误和卢森堡的错误是类似的。第一部类剩余价值的实现并不一定是第一部类的一个企业与第二部类的的一个企业进行交换的结果,任意两个企业之间交换的实现都会实现两者的剩余价值,从而并不要求第一部类的V+M在总量上等于第二部类的C。因此马克思的结论是谨慎的、正确的。"

         确实,任意两个企业之间交换的实现都会实现两者的剩余价值,但是,这是以没有储蓄存在为前提的。只要有一个企业消费的价值小于其自身产出的价值,即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那么,就会有相应的另一个企业的产品没能够销售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09:09:00

“工人在购买商品时,剩余价值就已经实现了。工人在最低工资收入的基础上还有储蓄,只会增加购买力,从而使剩余价值的实现变得更容易。所以,这里不会有资本家亏损货币的事情出现。但是另一方面,工人储蓄的增加会通过信贷渠道形成投资,从而恶化资本积累的过剩。”

     工人在购买商品时,剩余价值并没有实现,工人消费的部分或者说工人的工资收入只是企业生产的成本,工人将全部收入用于消费只是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剩余价值必须依靠企业家的消费来实现。

    工人的工资所得是企业为生产而支付的劳动力成本,工人任何数量的储蓄意味着有等量的货币支出没有通过对商品的购买流回到企业。

  例如:A企业购买原料支出1000元,支付工人工资900元,获得利润500元,那么,A企业的最终产出价值为1000元+900元+500元=2400元,这2400元的产品中,原料的提供者有能力消费1000元的产品,A企业家可以消费500元的产品,工人消费900元的产品,但是,如果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没有把全部所得用于消费,那么2400元的产品就会有剩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22:24:00

panheting:

    经济活动中不考虑时间次序及价格变动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5-7 22:35:00

其实,如果我们这种思考方式来分析,消费资料出现剩余,将同样是扩大再生产的起点,而不会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因为消费资料的生产出现剩余,在下一期生产结束时,消费部类一定会减少对生产资料的购买,从而使生产资料出现剩余,生产资料的这种剩余同样是扩大再生产的起点。另一方面,从价值补偿的角度来考虑,在本期中消费资料部类过剩产品的价值没有得到补偿,但是,在下一期生产结束时,消费部类的资本家通过减少对生产资料的购买,剩余产品的价值就会得到补偿。

消费产品只是一种生产组合。

生产组合中,有高档消费品和低档消费品,高档消费品的客观制约诂价较高,而低档消费品的客观制约诂价较低,资本为了追求利润在产能达到上限时已不能通过提高产量来获取利润,而选择客约诂价较高的的生产组合,同时同行业的竞争有时会造成压低劳动成本的情况发生,以获取竞争中的优势或获取更多的利润。

由于倾向于高制约诂价的生产组合,和低制约诂价相关的生产组合产能就会被压缩,引发低制约诂价的消费品也涨价,同时金融机构贷出货币资本,有时还会增发货币。

(客观制约诂价是苏联经济学家康托洛维奇提出的,代表资源(包括各种劳动力)的一种缺失状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5-7 23:03: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